宋楠笑道:“當然,此事不會太難;我給你兩個建議,一是預付款不得少於一半,要讓他們明白,有大把的人排隊等著,誰的預付款先到位,誰便能簽訂協議。
二是價格的調整,商鋪一律漲一千兩,宅子漲五百兩,既然註定要漲,我們也不能看著別人吃肉不去咬一口,咱們累死累活圖個啥?”眾人咂嘴不語,商鋪八千兩,宅子四千兩的價格已經是天價了,對比大明朝年收入平均不足五十兩的現狀,賺頭已經十足了,宋楠居然還要漲價,真是心狠的不行。
宋楠心裡清楚的很,本來開發的這些商鋪和宅院的目的便是面對的大明朝有錢人,普通百姓是絕對買不起的;掏出富人口袋中的銀子就是目的,由此產生的房產交易稅和未來商鋪產生的稅收還可讓朝廷對民生有所改善,這也算是變相的劫富濟貧了。
至於房地產經濟帶來的種種負面作用,宋楠此刻也無暇去多想,畢竟這裡不是後世,後世的方法也未必管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實在要是糜爛到一定的地步,便一刀切全面禁止便是,這年頭可沒什麼人權民主,朝廷說怎樣那就是怎樣,就這一點來說,管理上的難度反而簡單了許多。
從二月中旬開始,白紙坊荒地遷墳的事情便全面鋪開了,得知消息的百姓們果然群情激奮,平日不來拜祭任祖墳荒草長滿倒也罷了,一旦有人要打自家祖墳的主意,那卻是如喪考妣一般的激動,他們自發組織起來護著墳頭,不許宋府的人強行遷墳。
宋府不願激起民憤,所以採取的都是安撫勸說的辦法,但收效甚微;後來宋楠靈機一動,讓童阿虎請了北京城中十幾名著名的風水道士出面,在白紙坊中的幾處荒墳之地開壇作法,黃紙紛飛,道符飄飄,一番鬼鬼祟祟之後,所有的道士都開始胡言亂語怪話連篇起來。
守著祖墳的百姓們驚愕不已,不久后道士們的白眼珠子翻了下來,掛在樹枝上的白布被道士們噴洒了清水之後無一例外顯現出一個巨大的‘遷’字;道士們解釋說,這是埋在此處的亡魂們帶了話上來,這裡的墳地必須遷走,因為葬在這裡的死人都在九泉之下不得安寧,因為地處京城之地,受天子之威籠罩,陽氣過甚,魂魄難安,並說正因如此,才無法保佑子孫發達,因為自身都難以安寧,如何佐佑子孫?眾百姓們環視自身,確實一個個都是窮的叮噹響,子孫沒一個能發達的。
道士們又在城外宋府選擇的墓園轉了一圈,一致認為那裡是風水寶地,旺子旺孫;百姓們將信將疑,但有幾名百姓不願在這裡守著墳頭浪費時間,於是答應宋府的條件開始遷墳,宋家提供了人手和全新的埋骨陶罐給他們,並請了吹鼓手放著鞭炮隆重的將幾家祖墳的骸骨送往城外風水寶地的墓穴安葬。
數日之後,一個驚人的消息在護墳的百姓中傳來,第一個遷墳出去的宣南坊趙福生家裡喜事迎門,趙家的大兒子被錦衣衛衙門相中進了錦衣衛中當了緹騎,每月三兩月例,吃喝全包,據說上司很是賞識他。
接著其他幾名已經遷墳的人家也爆出喜事來,李家的商鋪生意一下子興隆了起來,王家小兒子的瘸腿忽然被一個遊方郎中治癒了,劉家的小兒子被官學看中,免費進官學讀書云云,總之全是振奮人心的好事。
這下子百姓們相信了道士們幾天前的話,果然是風水寶地,立竿見影,於是乎轟轟烈烈的大遷墳行動便開始了,宋府一律以禮儀相待,請來和尚道士們做法場,鞭炮鑼鼓陪著風風光光的出城安葬去,數日之內,幾千座荒墳遷的差不多了,最後只留下數十座墳主家人不願遷走。
這些人居然在墳邊搭了帳篷,吃喝拉撒就在那裡,一副死不退讓的架勢,並揚言宋府若是敢動強,便告上衙門說宋府仗勢欺人挖人祖墳云云,氣的童阿虎等人大罵不已,卻無法真的用強。
所幸的是,這些墳頭相對集中,宋府伐林平地建造臨時棚屋安置百姓的計劃尚可進行,倒也沒有怎麼耽誤工期,但這幾十座墳若是不遷走,將會大大影響接下來的進度。
第一卷 蔚州雪 第六零五章 內有玄機三月初,白紙坊南二區和南三區的工程全面開工,如宋楠所料,大部分從京外趕來的商賈不願意空手而歸,他們同意了宋府預付一半房款定下契約的方式。
—{2}{3}{w}{x}之前對朱鳳桐的提議不理不睬的晉商商幫會長孫博文這回比誰都積極,以他為首的晉商商幫便墊付了近五十萬兩白銀,這讓宋府手頭的資金一下子寬裕了起來。
然而,京城中的流言蜚語也開始甚囂塵上,特別是圍繞著宋府遷墳的舉動,更是冒出了各種各樣的版本,大致矛頭都集中指責宋府強制遷墳激起民憤,更有極端者傳播宋府挖人祖墳禽獸不如的謠言。
這些事情很快便傳到朝廷官員耳中,本來宋楠不在意這些以訛傳訛的惡意言論,雖然在二月中旬的遷墳行動中,宋楠故意用了些手段,請了了風水道人來胡說八道,並在前幾戶墳主遷墳之後暗中命人施捨了不少好處,造成遷墳轉運的假象,但那些都是些人心上的攻勢手段而已,根本就跟暴力遷墳不相干。
但某日早朝之後,楊廷和竟然親自將宋楠拉到一旁談及此事,宋楠才意識到問題有些嚴重。
這年頭,挖人祖墳就跟淫人妻女要人性命一樣都是萬人唾罵的事情,如果楊廷和真的以為自己幹了這些事情,那外廷的吐沫星子將會把自己淹死,道德敗壞人倫喪失這些大帽子也將全部扣在自己的腦袋上,這種事要是鬧起來,正德也不會袒護自己。
宋楠當然不能無動於衷,不過他也無需對楊廷和解釋什麼,只告訴楊廷和這件事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楊廷和內心中自然是不信宋楠會妄為如此,宋楠雖不是什麼好人,但這樣引起公憤的事情他是絕不會做的。
不過能夠藉此事來嚇唬嚇唬宋楠,當面訓斥宋楠一番的機會,楊廷和是無論如何不肯放過的。
回過頭來,宋楠立刻召集童阿虎和萬大寶來詢問,宋楠也擔心是不是這段時間和堅決不遷墳的幾十戶墳主的對恃中發生了些什麼意外,或者是童阿虎和萬大寶性子急了些真的干出了什麼事情;然而兩人發誓絕無發生衝突,自二月以來,和那幾十名墳主之間便再沒發生過衝突,倒是那些墳主有時候謾罵尋釁,這邊宋府的人卻是一點也沒招惹他們。
宋楠放下心來,只要外邊的流言確實是謠傳,便不會懼怕什麼,也不怕他人來查,但是,明明在此事上宋府小心翼翼的低調處理,滿天飛的流言蜚語又是從何而來?自願遷墳的百姓得了銀兩,又妥善安葬了先人骸骨,當不會無端散布這些留言,唯一可能的解釋便是有人趁機拿著這件事來做文章,想搞臭自己。
三月初四清明節,淅淅瀝瀝的春雨纏綿了一天,空氣中都瀰漫著一股淡淡的憂傷氣氛,在白紙坊中區北部僅存的幾十座荒墳前的空地上,守著墳頭的幾十名百姓都縮在帳篷里躲雨,他們有的躺在簡易的竹床上呼呼大睡,有的聚在一起吹牛聊天,還有的聚攏在一起喝酒賭錢,吵鬧說笑聲和這片墳地以及今日的氣氛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