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吁了口氣,開口道:“此次出巡雖然倉促,也不太合規矩,但朕的初衷卻是只想去巡查我邊鎮防務之事。
這一趟雖然兇險,但朕收穫良多,朕見識了我大明官兵的驍勇和忠心,朕也知道了邊鎮的艱苦,更讓朕對身邊的人有所了解。
危難之時見人心,隨侍朕的兩百侍衛個個都是好樣的,錦衣衛指揮使石文義、東廠提督丘聚都捐軀沙場;跟在朕身邊的劉瑾也忠心耿耿不離左右,在那烽火台上,缺水之時,劉瑾剩下他自己的水給朕解渴,朕十分感動。
”宋楠還是第一次聽到這件事,不禁暗暗驚訝,這已經不能說是劉瑾討好正德的手段了,在那峰頂之上,少喝一口水便可能會沒命,在那種情形下劉瑾依舊能這麼做,這也說明除了弄權之外,劉瑾對正德是真正的忠心耿耿。
正德是個重感情之人,十幾年的隨侍身邊,正德本已和劉瑾之間主僕情深,共歷生死之後,這份情誼又得到了加強,這也是正德毫不猶豫袒護劉瑾的原因。
“還有一人,在危機時候展現了大智大勇,朕原來也看好他,可這一回他給了朕真正的驚喜,若無他在旁謀划,朕恐怕難以回到京城,此人你們也都知道是誰了,他便是隨朕前往的北鎮撫司鎮撫使宋楠。
”正德充滿感情的朝宋楠看了一眼,群臣的目光齊聚宋楠身上。
關於皇上脫困有著很多的版本,但未親歷之人不知其兇險之處,眾人只知道皇上被困在新平堡的烽火台頂上,至於那八九天是怎麼熬過去的便很少有人知道詳情了。
北鎮撫司錦衣衛中傳出的版本最為可信,眾人根據這個版本才知道宋楠當日是如何保護皇上堅守,又是如何及時召來援兵的,對這個宋楠的印象,朝廷上下已經有了全新的認識,此人有勇有謀,當得起正德的大智大勇之譽。
宋楠走上殿前給正德施禮,正德起身走下台階來到宋楠面前親自將其攙扶起來道:“宋楠,此次你護駕有功,朕也不復多言;錦衣衛指揮使石文義已經殉節,指揮使之職空缺,朕決定將錦衣衛交給你掌管,你看如何?”群臣吸了口冷氣,皇上對宋楠肯定會褒獎,這本在意料之中,可是一下子便將他提拔到錦衣衛指揮使的職位上多少出乎了眾人的意外。
回想這宋楠的陞官歷程,從蔚州進京不過兩年余,從一個小小的百戶便一路躥升,本來擔任北鎮撫司鎮撫官之職便已經讓很多人暗中大搖其頭,都認為宋楠是靠著討好正德和依附劉瑾得來的此職,這一下子便成了錦衣衛指揮使,簡直是火箭般的躥升之速,要知道此人可只有十九歲而已。
劉瑾鼓著眼不說話,關於宋楠的任命劉瑾是知道的,他也試圖勸說正德放棄這個任命,但話一出口便遭到正德的訓斥,劉瑾嚇得趕緊住口。
他實在不願意讓錦衣衛落在宋楠手上,原本石文義在任上錦衣衛大部分人馬還攥在自己手中,宋楠若上任,自己可就徹底的失去了對錦衣衛的控制了。
宋楠當然不會推辭,但樣子還是要做的,正德最煩的便是恃寵生嬌之人,這一點宋楠明白得很,於是忙道:“皇上,臣豈堪如此大任,請皇上收回成命,比臣才幹高出數倍之人朝中比比皆是,臣年紀輕,本事小,不敢擔任此職。
”正德擺手道:“朕已經決定了,你不堪此任何人可堪此任?朕對你有信心,希望你不要辜負朕的期望。
”滿朝文武表情獃滯,雖然宋楠的名字已經在他們心頭印象深刻,但誰也沒真正認為此人能迅速成為皇上身邊的紅人,這次出巡的最大受益者恐怕便是此人了。
“擬旨,升任宋楠為錦衣衛都指揮使之職,加授一等勇冠伯爵位,賜蟒袍玉帶,銀百兩,綢二十匹。
”正德高聲宣布,司禮監秉筆太監當堂擬旨宣讀。
“東廠提督丘聚、錦衣衛原指揮使石文義為國捐軀,追授二人侯爵爵位,准其子侄襲爵,賜予厚葬,東廠提督之職由劉瑾接任。
”“奮武營提督張侖救駕有功,特加封一等侯爵,升任團營副總督,兼領奮武營、神機營提督,欽此。
”“蔚州衛同知江彬及蔚州衛將士護駕有功,殺敵英勇,朕心甚慰;授江彬三等定邊伯爵位,升大同副總兵之職;蔚州衛將士生者一律升職嘉獎,陣亡者厚恤追銜,有司需妥善處置其家屬生計,不得怠慢。
”“大同總兵王勛,宣府總兵朱振救駕遲緩,本擬給予降職處置,但朕念及二人為韃子重兵牽制,情有可原,傳旨給予申斥,罰俸半年以示責罰,此次作戰有功人員,各部所屬擬定名單,各有封賞。
”“……”正德一條條的聖旨頒布下來,秉筆太監落筆如飛蓋上玉璽后當堂宣讀,宋楠張侖等高呼萬歲接旨謝恩,大臣中有覺得不妥的,相互間彼此用眼神對視,都想提出些反對的意見,但卻誰都不願意先開口。
第一卷 第二八七章 亡羊補牢(感謝休閑浪人、66226633、獅魔王、moshaocong掃地神僧等兄弟的月票打賞禮物)第二八七章大同總兵王勛和宣府總兵朱振也算是躺著中槍,若非正德私自巡邊,韃子怎也不會膽大到忽然舉兵叩關,大同府的天成衛平虜衛和宣府的萬全衛都突遭韃子突襲,不僅長城隘口被突破,幾處內鎮也幾乎失守,左近村落小鎮被韃子騎兵折騰的一塌糊塗。
雖然調集本鎮兵馬及時驅逐了韃子兵,但卻耽誤了發兵救援的時機,待分別派兵趕去救援之時,皇上卻已經被張侖和蔚州兵馬救出,兩處兵馬均放了個馬後炮。
身為兵部尚書的劉大夏感到很是難堪,大同宣府兩處重鎮的總兵受到申斥,便是他這個兵部尚書的失職,即便是心中有一千個一萬個委屈,也不能不跪伏請罪。
“皇上,臣身為兵部首腦,此番差點讓皇上深陷囹圄,實在難逃其責,請皇上降罪於臣。
”正德擺手道:“此事因朕出巡而起,故而責任根源在朕身上,你不必將責任攬到自己身上,朕也不會責罰於你,起來吧。
”劉大夏叩首道:“皇上寬宏恕罪,臣愈感無地自容,臣謝皇上隆恩;臣在戰事之後這十幾日中徹夜苦思反省,認為此戰暴露了邊鎮的諸多弱點,臣覺得邊鎮防務體系還需完善,故而斗膽提出幾項建議,請皇上聖裁。
”正德道:“起來說。
”劉大夏爬起身來,面色凝重的道:“宣府和大同來京城西北兩地的要塞,乃是京師安全的兩道鐵閘,但自弘治年間起,兩地交接之處的長城隘口便已經被突破,蔚州北面的通道大開,之前韃子兵小股入侵襲擾蔚州,因並未釀成大禍,故而也未引起朝廷重視;十幾年來,新平堡荒廢,長城隘口倒塌,一直未進行修復,這是讓韃子有了入侵腹地的一條通道,實屬不該。
”眾人默默點頭,劉大夏身為兵部尚書,這麼多年來行事老練穩妥,於兵事上也儘力盡責,卻不知為何會留下這個隱患。
正德也問道:“這新平堡為何會廢棄?朕也是有些不明白。
”劉大夏道:“皇上有所不知,成化年間,新平堡乃是蔚州最北端的一處重要堡壘,當時為了興建這座寨堡,動用了五萬民夫足足築了三個月,挖山峰之土石擴充寨堡高牆,鼎盛時期,新平堡駐兵多達一千五百人,守衛的堡北長城隘口。
但新平堡的位置實在不好,距離蔚州足有兩百七十餘里,東西方向又有群山阻隔,雖然修有棧道相連,但無論是補給和增援都是個大問題,這次皇上從宣府沿著棧道行至新平堡,當知其道路的險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