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國之重生為蛇 - 第204章 劍閣天險 (1/2)

第204章 劍閣天險
曹丕主要謀士包括荀彧、荀攸、程昱、董昭、劉曄、蔣濟、劉放、孫資,如今都被郭嘉給抓到了朝堂,連帶魏國的那些武將,現在都在大殿中。
“來人,鬆綁!”
曹丕的武將全部被俘,都是五花大綁招呼著,郭嘉一聲令下,幾個殘狼士兵走進大殿,托起戰刀,‘唰唰’幾下,刀光連閃,就將那些綁在身上的粗繩給切成了幾段。
在那些武將群臣目瞪口呆的目光之中,收起戰刀,退了出去。
他們還真被嚇住了,這些士兵的刀法好精湛,看那戰刀的尺寸,肯定不輕,他們以前只是看見這些士兵殺屠殺普通人,一直沒有真正交過手,不知道他們到底厲害到什麼地步。
就在他們吃驚的時候,郭嘉開口了,“現在曹魏滅亡,不知你們將來打算怎麼辦?我華夏一視同仁,求才若渴,只要你們願意投奔華夏,我們畢當掃榻以待,不知你們願不願意?”
郭嘉的承諾讓他們陷入了沉思,有些人想投奔,但魏國剛剛滅亡,他們要是現在就歸順華夏,肯定會惹來詬病,誰也沒有出聲,整個大殿陷入了一片詭異的安靜中。
郭嘉瞟了幾眼,繼續忽悠,“你們不要不好意思,也不要擔心別人去說什麼難聽的話,魏國滅亡,你們重尋出路有什麼不對,都是為天下百姓做事,都是想讓百姓過上好日子,在魏國為官和在華夏為官又有什麼不同。”
郭嘉看他們有些意動,再加一把油,“你們年齡都不大,難道現在就想歸隱山林,默默無聞的過此一生嗎?你們求學一生,學武一生,為的是什麼?不外乎為了百姓能安居樂業,為了自己能名留青史,為了能光耀門楣。”
“當你們的子孫後代談及自己的族譜時,最輝煌的是哪一代?當後人瞻仰古人時,有哪些人能夠再次被後人提及?當使家撰寫史料時,某人又做了某些李國利民的好事或是某某勇猛驚天下?”
郭嘉的一系列反問聽得他們熱血沸騰,他們要走的路還很長,真不願意就此碌碌無為的虛度一生,當場就有幾個人表態投奔華夏,有了人開頭,剩下的官員也顧不上矜持了,接連宣誓效忠,最後只剩下十個人左右站在原地,沒有動靜。
曹氏本族之人曹洪、曹仁、曹真、曹純、夏侯等人肯定不願意歸順華夏,典韋身為曹操親衛,和曹氏感情深厚,也不願意為華夏效忠,荀彧、荀攸、程昱深受曹氏重用,不忍心投奔華夏。
郭嘉看著那些沒有應聲的武將謀士,心中大受打擊,感情他一番話白說了,他想收的人一個都沒吱聲。
“算了,人各有志,你們不願意我也不勉強,我也不殺你們,都回家養老吧。”郭嘉無奈道。
荀彧看了看身旁的荀攸和程昱,眼神交流了幾下,開口道:“要我們歸順華夏也行,但軍師必須答應我們一個條件。”
“條件?先說說吧,看我能不能做主。”
“放了曹公子孫,若是軍師能做到這點,我們就答應在華夏為官。”
“曹氏子孫?這事還真有些麻煩,不過也不算難辦,行,我就做主答應你們了,公達(荀攸),仲德(程昱),你們都是一樣的要求嗎?”郭嘉看向荀攸程昱。
“是的,軍師。”
郭嘉點點頭,看向典韋和曹氏夏侯那一群人,“你們呢?”
他們一群武將面面相覷,幾個重要的謀士都投降了,他們也不再堅持,既然曹氏一族保留了根基,他們也就沒什麼好顧慮的了,投降就投降吧。
幾人宣誓后,曹丕的大將謀士就全部被華夏給接收了。
解決魏國之事,郭嘉留下幾萬守軍駐紮在洛陽城,二十幾萬大軍又向益州開赴。
如今已經入秋,萬物凋零,天氣轉涼,華夏城百姓也都加上了一件衣衫,不過龍天的妻子們照樣一身紗衣,坦胸露乳,利用各種各樣的方式誘惑龍天,弄得他都有點不想出溫柔窩了。
性福生活雖然好過,但正是卻不得不辦,他準備去益州一趟,傳說中的諸葛孔明,他必須見識一番,也不枉自己來一趟三國。
益州,西漢開始設置的行政區劃,其範圍包括今天的四川盆地和漢中盆地一帶。
殷商時期是巴人生活的地方。
戰國末期秦國滅了巴蜀之後在原巴蜀地區設置了巴郡和蜀郡。
元封五年(前106年),漢武帝在全國設13刺史部,四川地區為益州部,別稱刀州。轄境相當今四川、重慶、貴州、雲南等省市大部;湖北省西北部及甘肅省小部分地區。東漢治雒縣(今四川廣漢市北)。中平年間移治綿竹縣(今四川德陽市東北)。興平年間又移治成都縣(今四川成都市)。
龍天到達益州的時候,郭嘉率領的二十幾萬大軍和黃忠高順帶領的十萬大軍已經匯合進入了益州,蜀地地形複雜,山林林立,道路狹小,很不利於大批軍隊進入,尤其是劍閣一代,而真正能夠阻擋華夏軍隊的就是劍閣。
劍門關距縣城12公里,距劍州古城30公里,劍門關壁立千仞,橫亘綿延。若天壘城郭,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唐代詩人李白《蜀道難》中有云:“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渡愁攀援”,極力描寫劍門關之艱、險、難,無愧“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名。
說起劍閣,就不得不說一說姜維,姜維守劍閣,把鍾會玩得死去活來,不論他派多少兵力,都被姜維打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