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字伯約,號幼麒,天水冀(今甘肅甘谷縣六峰鄉)人,蜀漢大將軍,第四代執政大臣。諸葛亮北伐事業的繼承者。
少孤,好鄭氏學,才兼於人。曾為魏天水郡中郎將,后降蜀官至大將軍。
維忠勤時事、思慮精密、敏於軍事,既有膽義,又兼心存漢室深得諸葛器重。隨諸葛出祁山,久經沙場,累立戰功。
姜維繼諸葛之略,以攻代守,恢復漢室。又思實際,由是練西方風俗,欲以羌胡為翼,斷隴西所屬,拓界厲兵。於是伺機十一次兵伐中原,摧破郭淮,降李簡部、斬魏將徐質、破大敵王經,一時挫魏國之威。又段谷胡濟失約退敗。侯和為艾破。奈先費禕裁製,后宦臣黃皓弄權,互有勝負,悉未成功。及後主降艾,敕維降,維乃佯降於會,策會反,圖中原欲以殺會重扶漢室,乃事敗,維及妻子皆遇害。南北朝時,西魏封姜維開明王,舊有彩樓四十八座,壯其品之高,節之堅。“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說的就是姜維。
當年姜維守劍閣的大致情況:
鍾會從斜谷、駱谷、子午谷三路並進,直入漢中,留2萬人圍攻漢、樂二城,都不能攻佔。漢中圍督柳隱堅守黃金關,鍾會派偏將前來攻打,都不能取勝。這時陽安關口守將蔣舒開城門投降,傅僉戰死,繼克關城,鍾會攻樂城不下,聞關口已克,引兵長驅南下。姜維想要去援救陽平關,卻聽說已經失陷,張翼、董厥也到達漢壽,姜維、廖化也捨棄陰平退回,剛好和張翼等會合。於是,姜維退守劍閣,抵禦鍾會。
鍾會前有劍閣雄關,寸步難進,后黃金、樂城、漢城三地要隘,東溯漢水、芒刺在背。要是拖拉下去,形勢真如姜維所預計:“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縣糧,自然疲乏。”
到時退兵,蜀漢若諸城並出,前後夾擊,那就比昔年曹爽更慘了。
於是鍾會又干起最拿手的,動筆杆子,寄希望於原為魏人的姜維歸降,致書於姜維:“公侯以文武之德,懷邁世之略,功濟巴、漢,聲暢華夏,遠近莫不歸名。每惟疇昔,嘗同大化,吳札、鄭喬,能喻斯好。”
姜維不同蔣斌,置之不理,鍾會文筆雖佳,面對天險,還是得用武略攻之,只得硬著頭皮強攻劍閣,姜維列營守險。試想魏軍強攻黃金、漢樂已近兩月尚且不下,又安能一鼓攻克劍門,只是白白損兵折將罷了。攻關不克,鍾會只得暫時引兵後退,蜀軍保險拒守。魏軍真處於 “攻關不克,野無散谷,千里縣糧,自然疲乏”,又是前狼后虎、進退維谷的僵局。
十月,鄧艾趁姜維被鍾會牽制在劍閣,率軍自陰平沿景穀道東向南轉進,南出劍閣兩百多里,攀登小道,鑿山開路,越過7百餘里無人煙的險域,“糧運將匱,頻於危殆”,直抵江油。江油關據石門,臨涪水,一面大江,三面懸崖,是和劍閣齊名的天險,但江油守將馬邈卻不戰而降。
鄧艾自陰平進入景谷旁道后,成都方面已經知道這個消息了,令行都護衛將軍諸葛瞻督率諸軍拒敵,鄧艾的奇襲戰略至此可稱破產。可諸葛瞻的大軍到達涪城之後卻止步不前。尚書郎黃崇勸告諸葛瞻速速前行,佔據險要,不要讓魏軍進入平地。黃崇屢次進言,乃至痛苦流涕,諸葛瞻卻不為所動,依舊在涪城不前。鄧艾擊破諸葛瞻的前鋒,諸葛瞻一聞前鋒被破,就引兵自涪關後撤一百多里,退守綿竹。又把涪關險城當大禮送給了鄧艾。
進屯綿竹后,諸葛瞻才意識到自己在戰略上已經鑄成大錯,長嘆:“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進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而反?”哎!講到這裡,俺不得不感嘆一句,孔明英明一世,全部被他兒子給敗壞了,諸葛瞻就是個飯桶。
最後野戰是役蜀軍伏屍數萬,諸葛瞻和黃崇、尚書張遵(張飛之孫),羽林右部督李球均戰死沙場。之後後主卻聽從從譙周主降的建議,投降了魏國。
姜維等堅守劍閣,驚悉綿竹失守,接著,一日三驚,有的說後主想固守成都,有的說後主要向東投奔盟國東吳,有的說後主要向南進入建寧。姜維恐腹背受敵,即引軍退至巴西境,至郪縣時,後主詔書傳來,命令全軍投降。
姜維一聽就火了,於是“將士咸怒,拔刀斫石”。但事已至此,只好奉詔到涪城向鍾會投降。鄧艾率軍入成都,蜀漢滅亡。
哎!雖然我比較喜歡鄧艾,但他這次攻破蜀漢還真他媽僥倖,鄧兄,俺真服了你了。
此時軍事形勢:西:郫縣令常勗固城拒守,而成都西除了郫縣還有汶山郡之汶山、龍鶴、冉駹、白馬、匡用五圍牙門之兵可用。
東:姜維大軍進於郪、五。更有羅憲在江州。
南:霍戈鎮守南中六郡,本來就部署好部隊北上,隨時可以增援成都。
北:重鎮雒城尚未失陷,姜維軍離此不過七十里。漢中諸圍守也在柳隱、蔣斌、王含堅守。
此刻的成都,雖魏軍兵入平地,但是從上情況看,蜀漢主力部隊尚存,周邊要隘一個沒丟,半壁江山依在,內軍心士氣均可一戰,外東吳援軍指日可到。最終卻是一片降旗,這是鍾會、鄧艾、姜維三人都沒料到的。
蜀地大小城池,各個易守難攻,最後除了姜維,卻沒有一個人敢守,都是貪生怕死,敵軍一來就衰的二貨,劉備啊劉備,你兒子真強!
姜維去投降鍾會,鍾會謂維曰;“來何遲也?”姜維正色流涕曰:“今日見此為速矣!”會甚奇之。會厚待維等,皆權還其印號節蓋。
會與維出則同輿,坐則同席,謂長史杜預曰:“以伯約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勝也。”夏侯玄,諸葛誕都是魏國頂級名士,夏侯玄是玄學先驅美男子,諸葛誕是三國田橫,嚴毅威重。可見姜維當時在中原的名氣相當高!
會陰懷異圖,維見而知其心,謂可構成擾亂以圖克複也,乃詭說會曰:“聞君自淮南已來,算無遺策,晉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復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謀,欲以此安歸乎!夫韓信不背漢於擾攘,以見疑於既平,大夫種不從范蠡於五湖,卒伏劍而妄死,彼豈暗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絕跡,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嶺,而從赤松游乎?”會曰:“君言遠矣,我不能行,且為今之道,或未盡於此也。”維曰:“其他則君智力之所能,無煩於老夫矣。”由是情好歡甚。
此時,鄧艾擅自行事,不把司馬昭和眾將放在眼裡,引起了司馬昭的不安。鄧艾驕傲自大說:“姜維自一時雄兒也,與某相值,故窮耳。”當時有見識的人都嘲笑他,此時的鄧艾已經有些糊塗了,攻破蜀漢讓他在名利中迷失,周圍的人都很眼紅呢,就因為他的自大葬送了自己,乃至最後家破人亡。
鍾會頗忌鄧艾,乘機與監軍衛瓘密告艾有反狀。魏咸熙元年(264年),司馬昭令以檻車征艾。艾既敗,會獨統大眾,威震西土,遂決意謀反,欲使姜維將五萬人出斜谷為前驅。會自將大眾隨其後。但司馬昭對鍾會懷有野心早有戒備,遣中護軍賈充率1萬步騎入蜀進佔樂城,隨即親率10萬大軍進駐長安,使鍾會措手不及。鍾會大驚,正月16日,遂扣押魏軍所有將領,並出示廢黜司馬昭的所謂太后遺詔,逼眾造反司馬昭,諸將被迫簽名。
姜維見時機已到,便慫恿鍾會誅殺被扣將領,預謀趁機殺掉鍾會,恢復蜀漢。並密書與劉禪道:“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姜維勸鍾會早殺眾魏將,鍾會想聽從姜維的意見,但仍猶豫不決。因鍾會遲疑而消息泄露,18日中午,魏將胡淵引兵殺出,箭如雨下。雙方在宮城內外展開激戰,姜維親自格殺五六十人,戰死。時年62歲,(三國演義誤作59歲)鍾會也被殺。維被剖,膽如斗大。不久,衛瓘遣將田續斬殺鄧艾父子。
至此,姜維雖然復國不成,自己被殺,卻也根據形勢,唆使鍾會謀反,收捕了鄧艾。鍾會鄧艾二人也死於非命,難道和姜維的計謀沒有關係,僅僅只是巧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