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宮廷艷史 - 第36節

誰知明朝神宗皇帝,自從張宰相死去以後,卻十分不濟事,滿朝都站滿了奸臣。
神宗皇帝又懶管朝政。
終日在深宮裡和妃子遊玩,朝廷大事聽憑几個太監在那裡作威作福。
接著,甘肅、寧夏地方的哱拜反亂起來,那日本大將豐城秀吉又帶領十三萬陸軍和九千二百名水師來攻打朝鮮。
打破了王城,朝鮮王李昭逃到義州,一面到明朝來求救。
那英明皇帝趁此機會,便把李昭兩個王子抓來,攻打朝鮮北面。
這個消息傳到神宗皇帝耳朵里,忙打發將軍祖承訓帶領大隊人馬前去救援。
在路上遇到日本的先鋒隊小西行長,打了一仗,大敗逃回,那時李如松的兵隊正駐紮在關外,他仗著兵強馬壯,帶著兵隊和日本小早川將軍在碧蹄驛惡戰一場。
如松逃回平壤。
明朝宰相石星得了這個消息,十分害怕,便立刻打發沈惟 敬前去講和。
但是明朝此番在寧夏用兵,用去兵費一百八十七萬八千多兩銀子;在朝鮮用兵七年,又用去兵費七百八十二萬二千多兩銀子,弄得國庫空虛,人心大亂。
神宗皇帝急得搔耳摸腮,無法可想。
便有那親近的太監,趁此機會勸說把全國的礦產開放了,許百姓開採,朝廷便從中取礦稅,那時國庫里豈不是又多了一宗收入。
神宗皇帝答應了,聖旨下去,凡是有礦脈的地方,許百姓隨時報告開採。
那班太監便借著這個名目,和地方官串通一氣,到處騷擾。
凡是礦苗旺盛的地方,都被他們霸佔了去。
還借著朝廷的勢力,硬逼著百姓替他開採,倘然采不得礦苗,還要硬逼著百姓賠償他的損失。
百姓若稍不依順,他便硬說你田地房屋下面有礦脈,把你的田地也收沒了,房屋又拉坍了。
弄得百姓個個怨恨,人人切齒。
那班太監還不知足,又哄著神宗皇帝下上諭:在天津地方收店鋪稅,廣州地方收採珠稅,兩淮地方收鹽稅,浙江、廣東、福建地方收市舶稅,成都地方收茶鹽稅,重慶地方收名木稅,長江一帶收船稅,荊州地方收店稅,寶坻地方收魚草稅。
那班貪官污吏便趁火打劫,百般敲詐,在平常人家,一隻雞、一頭豬都要抽稅。
鬧得民窮財盡,十室九空。
可笑那神宗皇帝,天天在深宮裡和妃子美人玩得天昏地黑,好似睡在鼓裡,怎會知道百姓的痛苦和憤恨? 那班太監還怕皇帝一旦臨朝,查出他們的底細來,便又買通宮裡總管魏太監,求他在皇帝跟前欺哄著,說 :“國家大事自有百官料理,天子玉食萬方,理應享受人間的極樂。
從來說的‘人壽幾何 ’,陛下倘不趁這年富力強的時候及時行樂,百年以後,和草木同腐,豈不可嘆?”一句話觸動了皇帝的歪性,便越發連日連夜地尋起快活來了。
從此,金鑾殿上永不設朝,冷冷清清的景陽鐘鼓,伴著荒荒涼涼的殿頭野草,只有那成群結伴的狐鼠蝙蝠在裡面封王拜相便了。
 這裡魏太監見皇帝高興,便大興土木,仿著元朝的舊制,在大內建造德壽宮、翠華宮、連天樓、紅鑾殿、入霄殿、五花殿。
這時正值盛夏天氣,魏太監便在樹木茂盛的地方造一座“清林閣 ”。
四面圍著長松翠竹,南風吹著樹葉,簫簫地響著,她似吹彈絲竹。
東面又有“松聲亭 ”,西面又有“竹風亭 ”。
在清林閣的南面,萬壽山腳下,又造一座“春熙堂 ”,拿花椒滿塗著牆壁,四面滿掛著錦繡簾幃,拿香桂做柱子,烏骨做屏風,孔雀毛做帳子,滿地鋪著又軟又厚的繡毯。
一走進屋子,真是溫柔香艷,鬧得神宗皇帝神魂顛倒,眼花繚亂。
這些還不夠,魏太監又在江南地方選了五七百個絕色的秀女,安頓在各處房櫳宮闈里,聽憑皇帝隨時游幸。
他又仿著元朝的名稱,在桃花盛開的時候,宮中便擺下筵宴,稱做愛嬌之宴;紅梅初開的時候,稱做澆紅宴;海棠花開的時候,稱做暖妝宴;瑞香花開的時候,稱做撥寒宴;牡丹花開的時候,稱做惜香宴;花落的時候,稱做戀春宴;花未開的時候,稱做奪秀宴。
此外還有落帽宴、清暑宴、清寒宴、迎春宴、佩蘭宴、採蓮宴,沒有一事不宴,沒有一地不宴,天天鬧著筵宴,處處聽得笙歌,脂香粉膩,把個風流天子鬧得昏昏沉沉。
這裡面最得皇帝寵愛的,便是鄭貴妃。
說起那鄭貴妃的美貌,真可抵得上“回頭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兩句詞兒。
神宗皇帝行動坐卧,沒有鄭貴妃陪在一旁,他是不歡喜的。
那鄭貴妃和魏太監打成一片,想出各種新奇玩意兒來哄著皇帝。
魏太監又替鄭貴妃制一套霧帔雲裳,又輕又薄,暑天穿著,好似霧裡看花,一肌一膚,都隱隱約約露在外面。
皇帝看了,越發神思顛倒起來。
一霎時,宮裡的婦女全都穿起這種輕薄衣裳來,走來走去,在日光下面映著,好似精赤一般。
這時正是炎天盛暑,到了夜間,還是熏蒸得叫人耐不住,幸而一輪皓月掛在空中。
 那夜,神宗皇帝到太液池中泛月去。
魏太監得了這個號令,忙忙過去預備。
這裡皇帝和鄭貴妃拉著手走到太液池邊,上了畫舫,慢慢地盪到水中央,只見月色射波,水光映月,綠荷含香,芳藻吐秀。
回頭看畫舫四周,都有採蓮小艇夾持著,艇子上都載著女軍。
左面領隊的一個宮女,倒也長得花容月貌,異常清秀,頭上戴著赤羽冠,披著斑紋甲,手裡拿著泥金畫戟;船頭上插著鳳尾旗:風吹著,旗上露出“鳳隊”兩字來。
右面領隊的一個宮女,也出落得長眉秀眼,十分嫵媚。
她頭上戴著漆朱帽,穿著雪氅甲,手裡擎著瀝粉雕戈;船頭上插著鶴翼旗,月光照著,旗上露出“鶴團”兩字來。
此外又有采菱、採蓮的小船,船上結著綠紗,滿載著宮女,輕快便捷,在水面上往來如飛,這時候,看看月麗中天,彩雲四合,鄭貴妃便吩咐下去:開宴張樂。
皇帝和貴妃並肩兒坐在中艙,四面窗桶子打開,月光射進船艙來,照在筵席上,分外有光彩。
那細樂吹打到中間,便有一隊披羅曳彀的宮女,在筵前作群仙之舞。
月光射進羅裳里去,照出她們雪也似的肢體來,婉轉輕盈,又嬌聲滴滴唱著“賀新涼”的曲子。
神宗皇帝看了十分高興,笑著對鄭貴妃說道 :“昔西王母宴穆天子在瑤池的地方,後人稱羨他,古往今來沒有比他再快活的了。
但是,朕今天和卿等賞此月圓,共此良夜,液池之樂卻不減於瑤池。
可惜沒有上元夫人在坐,不得聽她一曲步玄之聲 。
”貴妃聽了,便吩咐樂隊奏《月照臨》之曲,自己出席來,當筵舞著,唱著道:五華兮如織,照臨兮一色。
麗正兮中城,同樂兮萬國。
鄭貴妃唱罷,皇帝親自上去扶她入席,又賞貴妃八寶盤、 玳瑁盞。
貴妃又起來拜謝。
船中宮女又都向貴妃道賀。
這時神宗皇帝已吃得半醉,便靠鄭貴妃的肩頭離席而起。
船窗外面,采菱船送來青菱來,採蓮船送來蓮子來。
貴妃坐在皇帝腳下,親自剝著菱肉、蓮子給皇帝吃。
皇帝一面吃著,一面望著船艙外,只見月到中天,分外明凈,水面上照出萬道金光來;一隻一隻小艇子,在金光中蕩漾著,一陣陣笙歌從水面吹來,悠幽悅耳。
皇帝憑著船舷,傳旨下去;教兩軍水戲。
只聽著一聲鼓響,那“鳳隊”和“鶴團”排成陣勢,來往旋轉,愈轉愈快,水面上起了一層波瀾。
兩隊宮女,有的拿戟打,有的用槍挑,弄得滿船是水,身上穿的紗衫被水濕透了,粘住在身上,襯出雪也似的肌膚來,分外妖艷。
皇帝看了不禁大笑,那宮女們也一齊笑起來。
一時里鶯嗔燕叱,水面上起了一陣繁噪。
遊戲多時,皇帝下旨停戰,那兩隊水軍便一字兒排在皇帝坐船跟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