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揚古吃下半杯酒,吩咐開城,把大貝勒迎進城來,擺上酒席,他兩人對酌起來。
說起親戚的情分,布揚古不住掉下眼淚來。
大貝勒一面催促他快投降去。
布揚古便站起身來,走到後院去,和他妻子告別。
那福晉拉著布揚古的手,哭著說道 :“聽說金台石已被建州兵逼死,丈夫此去,須得處處小心。
那努爾哈齊十分陰險,怕他不懷好意 。
”布揚古便揮淚而別,走到前院,和他弟弟布爾杭古一同跟著大貝勒到大營里去見英明皇帝。
布揚古肚子里記得他妻子囑咐的兩句話 :“刻刻提防 。
”他跨著馬,走到營門口,不見有人出來迎接,心下便懷疑起來,勒定了馬,不敢下來。
大貝勒見了,忙搶上前來,拉住他的馬韁說道 :“你不是一個好漢!話既說定,還有什麼疑心呢?”布揚 古勉強下得馬來,走進帳去,見英明皇帝鐵板著臉兒,坐在上面。
兩旁站著許多侍衛,各掛上腰刀,眼睜睜地看定他,靜悄悄的,真是威風凜凜,殺氣騰騰,布揚古心裡越來害怕,便屈著一條腿跪下去,心想他們倘要殺我,我一條腿不曾跪下,也可以逃得快些。
半晌只聽得上面吩咐 :“賞酒 !”便有侍衛捧著金酒杯,滿滿地盛著一杯酒,送到布揚古面前。
布揚古看了這一杯酒,心頭止不住亂跳起來,他心想 :“這一定是一杯毒酒,我可不能吃的 。
”他便接過酒來,送到唇邊去,一手擎起袖子來遮住,悄悄地把一杯酒倒在地下,也不拜謝也不磕頭,便站了起來。
只聽得英明皇帝冷笑一聲,吩咐大貝勒說道 :“領你舅舅回西城去 !”布揚古、布爾杭古兩人急急退了出來,回到西城去。
那布揚古的福晉正盼望著,見丈夫平安回來,便笑逐顏開。
夫妻兩人在內院重整筵席,淺斟低酌起來。
吃到更深時候,便雙雙攜手入幃上炕,做他的好夢去。
正甜蜜的時候,忽然窗戶外面跳進兩個大漢來,手拿一條粗繩,上來套住布揚古的頸子。
見聽得布揚古大喊一聲,可憐活活的勒死了。
他福晉從睡夢中驚醒過來,見了這情形,哭得死去活來。
這時布揚古手下的侍衛已走得乾乾淨淨,還有誰來理會他呢?那兩個大漢看看人已死了,便一縱身跳出窗檻去了。
原來,這兩個大漢是英明皇帝差遣來的,他見布揚古那種桀騖不馴的樣子,怕他還有反意,因此打發這兩個刺客來勒死了他,為斬草除根之計。
那布爾杭古和大貝勒有郎舅之親,便饒恕了他,這時,葉赫全部都投降了建州。
英明皇帝在東城住了三天,便班師回國去。
人馬趕到半路,忽然探馬來報說 :“前面有一小隊兵馬,打著蒙古旗號,攔住去路。
還有一位將軍,口口聲聲說奉了林丹汗之命,捧有國書 在此,要見你建州皇帝 。
”英明皇帝聽了,心想 :“蒙古是西北大國,林丹汗又是蒙古王部的盟主,今既有使臣到來,不可怠慢了他 。
”忙吩咐扎住人馬,傳來使進帳。
當下見營門外走進一個大將來,手捧國書,口稱:林丹汗使臣康喀爾拜虎請英明皇帝安。
說著,行下禮層。
這時,大貝勒、四貝勒都站在一旁;四貝勒過去,接過國書來,送與他父皇。
打開國書看時,見上面寫道:統四十萬蒙古國主巴圖魯成吉思汗,問水濱三萬人滿洲國主英明皇帝安寧無恙耶!明與吾兩國,仇敵也;聞自戊午年來,汝數苦明國。
今年夏,我已親往明之廣寧招撫其城,收其貢賦,倘汝兵往廣寧,吾將牽制汝。
吾二人非有釁端也,但以吾已服之城為汝所得,吾名安在?若不從吾言,則我二人是非,天必鑒之。
先是,二國使者常相往來,因汝使臣謂不以禮相遇,構吾兩人,遂不復聘問。
如以吾言為是,汝其令前使來,復至我國。
英明皇帝看了國書,一言不發,便把國書遞給大貝勒。
許多貝勒和大臣一齊圍上來,一邊看著,一邊連說 :“豈有此理! ”就中四貝勒忍耐不住,搶上前去,一把揪住了那拜虎,拔下佩刀來,要割去他的鼻子。
英明皇帝見了,忙搖著手止住他。
一面喚人把拜虎領出去,拿酒肉好好看等;一面在帳中召集了一班貝勒、大臣,商量回答國書的事件。
有的說把拜虎殺了,莫去理他;有的說,把蒙古營里的兵都捉來,割去耳朵,放他回去,也叫他們知道我們的厲害。
英明皇帝聽了,連連搖著頭說 :“不妥!不妥 !”這時,十四皇子多爾袞年紀雖小,也跟著他父親在營帳里。
當下他卻站起來說道 :“蒙古有兵四十萬。
我們如今正要奪明朝的天下,何妨暫時利用蒙古的兵力和他結盟,合力攻打明朝。
得了明朝的天下,那時我們路近,他們路遠,不怕明朝的天下不歸我們掌握 。
”多爾兗說到這裡,英明皇帝拍著他的頸子,說道 :“小孩子,主意倒不差 !” 到了第二天,把拜虎宣進帳來,便拿兩國結盟合力攻打明朝的話對他說了。
拜虎連聲說 :“好,好 !”當下便斬倒一頭白馬、一頭烏牛,對天立誓道:今滿洲八旗執政貝勒與蒙古國王部落執政貝勒,蒙天地眷佑,俾合謀并力與明修怨;如其與明釋舊憾、結和好、亦心合謀,然後許之。
若滿洲渝盟,不偕喀爾喀貝勒合謀,先與明和好,皇天后土,其降之罰;若明欲與喀爾喀貝勒和好,密遣離間,貝勒等不以其言告我滿洲英明皇帝者,皇天后土,亦降之罰。
吾二國同踐盟言天地佑之。
其飲是酒,食是肉。
二國執政貝勒,尚克永命,子孫百世及千萬年,二國如一,共享太平。
要知蒙古和滿洲兩國如何合力攻打明朝,且聽下回分解。
第十六回翠華園神宗醉玉膚 慈慶宮妃子進紅丸 卻說滿州英明皇帝,一面與蒙古五部落貝勒訂定攻守同盟的誓約,一面打發人進關去探聽明朝的消息。
自己班師回興京去,教練八旗兵士,預備早晚廝殺。
有一天,正在西偏殿上和許多貝勒、大臣講究如何并吞明朝天下的法子,忽宣承官上殿來秦稱:今有探馬探得明朝的消息,在殿門外守候陛下的旨意。
英明皇帝聽了,忙傳聖旨:宣探馬上殿。
那探子走上殿來,跪倒在地,口稱:臣奉旨進關,探得明朝的消息,意欲奏明皇上知道。
英明皇帝便吩咐 :“快快奏來!探子便說道 :“如今明朝神宗皇帝拜張居正做宰相,整理朝綱,大非昔比 。
”英明皇帝便問 :“如何整理法呢?”探子奏道 :“張宰相把在朝奸臣一齊革退,用了許多正人君子在朝輔政;又派人到江南江北調查戶口,測量田地,查出許多田稅上的弊端,每年朝廷可多收錢糧一百多萬兩銀子;又裁去關口糧船上沒用的官員一千多名。
今年正月,又下令免天下欠租二百多萬銀子。
百姓人人感激他皇上,忠心待他的皇上。
張宰相又吩咐兵部尚書多招兵馬。
用心教練,準備和我們滿洲廝殺。
他一面派戚繼光帶領大兵駐紮在蒙古邊境,刻刻提防;一面多派得力兵士,在山海關用心把守。
那神宗皇帝見張宰相忠心愛國,便也十分敬重他,卻也十分害怕他 。
”英明皇帝聽了,十分詫異,說道 :“敬重他也 罷了,怎麼又害怕起來呢?”那探子又說道 :“陛下卻不知道,那張宰相對待神宗皇帝,真是十分嚴厲呢!聽說張宰相推薦了許多有才學的江南人做皇帝的日講官,每日把皇帝的行住起坐和說笑都要記在冊子上,給張宰相看過。
倘然有不在道理的地方,張宰相便當面埋怨。
因此神宗皇帝便不敢偷懶胡為。
又叫許多大臣天天陪著皇帝讀書,張宰相自己也陪著皇帝,每天在講壇上坐一個時辰。
那張宰相坐在一塊兒的時候,把個神宗直急得背脊上淌下汗珠來。
有一天神宗皇帝讀《論語》,讀到‘色勃如也’一句,把個勃字錯讀做背字一樣的聲音,張宰相便板起面孔站起來,大聲大氣對皇帝說道 :‘這不是背字的聲音,是勃然大怒的勃字聲音!’這幾句話把個神宗皇帝嚇了一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