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宮廷艷史 - 第16節

努爾哈齊寄住在一家獵戶家裡,每天上山去采些松子,掘些人蔘,來在就近村市中叫賣。
後來,他採的松子、掘的人蔘一天多似一天,堆積起來,打聽得撫順市上這兩樣東西能賣得好價錢,便向獵戶問明了路徑,向撫順市奔去。
這時是初夏天氣,在滿洲地方正是大雨之期,傾盆似的雨點,向努爾哈齊身上打來,四處山水大發,平地頓成澤國。
可憐他一個富貴子弟, 只因父親有了偏心,弄得他有家難奔,有國難投。
他在狂風大雨中走著,早淋得似落湯雞一般。
好不容易走過千山萬水,到了撫順市上。
打開布包來一看,那人蔘、松子早已腐爛得不成模樣。
他錢也花完了,身體也走乏了,真是到了山窮水盡,英雄落魄之時。
努爾哈齊想到傷心之處,不禁嚎啕大哭起來。
他嗓子十分洪亮,只聽得四處山鳴應答。
這時,早驚動了一個老獵戶,姓關,原是山東地方人,十二歲時跟他父親渡海來到此處,以打獵為生;他也學得一手好本領,又懂得幾下拳腳,今年六十四歲了,追飛逐走,還是十分輕健。
因天雨日久,他便在家休息,忽聽得曠野之中有人哭聲,聲音又十分洪亮,他知道不是一個平常人,忙過去一看。
果然好一條大漢,燕領虎頷,螂腰猿臂,確是位英雄。
他忙勸住了哭,意欲邀他到自己家裡去。
不知努爾哈齊肯去不肯去,且聽下回分解。
第七回依佟氏東床妙選 救阿太西遼鏖兵 卻說努爾哈齊正哭到悲傷之處,忽見有人來問他。
他英雄末路,正望人來搭救,既有人問他,他豈有不回答之理?回心一想,自己乃堂堂都督的兒子,倘若老老實實說出來,豈不叫父親丟臉?當下他便胡謅了幾句,只說自己死了父母,流落他鄉。
那關老頭子見他可憐,便拉他回家去,好茶好飯看待他。
關老頭子家裡既沒有老小,有時他上山打獵去,便囑咐努爾哈齊在家好好看守門戶,空下來時候,就門前空地上指導他幾下拳腳。
努爾哈齊又生得聰明,不到一年工夫,所有武藝,他都學會了,空下來便一個人在空地上練習一回解解悶。
這關老頭子每天打得獐鹿狼兔也是不少,他把獸肉吃了,把獸皮用藤干支綳起來,趕到撫順市上去招賣。
努爾哈齊有時也跟著他到市上去,因此也認識了許多買賣中人。
大家見他脾氣爽直,都和他好。
那班買賣人,大概漢人居多,他們有時還邀努爾哈齊到家裡去作客。
因此他也知道漢人的風俗。
有一天,一個姓佟的老頭子上市來,他坐著大車在街心走,一個不小心,車輪子脫了軸,車篷子翻過來,把這個佟老頭兒罩住在車板下面,他竭力掙扎著,也不得脫身。
努爾哈齊看見了,忙搶上前來,拿他的寬肩膀用力向上一抬,車板居然扳了過來。
佟老頭子也從車子底下爬出來,齊聲說好。
這佟老頭子 忙上前去拉住他的手,問他的名姓,關老頭子忙上去替他答了。
佟老頭子再三要拉他到家裡去,努爾哈齊起初不好意思,只拿兩隻眼睛望著關老頭子。
關老頭子笑笑,說道 :“這是撫順有名的佟大爺,他老人家家裡有的是錢,你如今跟了他老人家去,落了好地方 。
”說話時候,佟老頭兒已經把他拉上車去,鞭子一揚,車輪子滴溜溜地轉著去了。
原來佟姓是關外的大族,便是這位佟大爺家裡,也蓋很大的莊院,四面圍著高梁田,屋子後面一帶高山,都是他的產業。
講到牲口,單說牛馬,也有四五百頭。
家裡雇著五七十個長工,一天到晚也忙不過來。
努爾哈齊到了他家裡,佟大爺專派他看管長工。
那些長工都是粗蠢如牛的,一言不合便打起架來。
他們起初見了努爾哈齊,也不把他擱在眼裡,還編著歌兒嘲笑他,說什麼“努爾哈齊,只見他來,不見他去 !”有一天,有一個綽號叫做“牛魔王”的,他坐在田旁山石子上,擎著他又黑又粗的臂膀,唱著這歌兒,唱完了,拍手大笑。
在田裡做活的人也和著他笑。
恰巧努爾哈齊從那邊走過來,聽得了,悄悄地走上前去,舉手向“牛魔王”脖子上一叉,又把他的粗臂膀反折過來。
“牛魔王”痛得直著嗓子只是嚷 :“我的爹爹,饒了我罷 !”這牛魔王是他長工裡面算氣力最大的了,如今也被努爾哈齊收服了。
這五七十個人一齊拜倒在他跟前,情願拜他做師傅,要他指教拳腳。
庄門外面原有一大片圍場,努爾哈齊便天天帶著他們在田工完畢的時候,在圍場上指導他們練習各種武藝:打拳、舞棍、耍槍、弄刀。
這工夫足足練了一個年頭,大家都已領會得了。
努爾哈齊又常常和他們放對。
總沒有一個敵得過他的。
有一天,是盛夏的時候,關外風景好,樹木十分茂盛。
許多長工在樹影下面納涼,努爾哈齊遠遠地走過來。
有十七八個 人,手裡各個拿了木棍,跳起來,搶上前去,把努爾哈齊團團圍在核心,動起手來。
努爾哈齊不慌不忙,擎著兩個空拳,左右招架。
說也奇怪,這班人想盡法子打他,足足打了半個時辰,也休想近得他身。
正打得熱鬧時候,忽聽得嬌滴滴的聲音喝一聲“好 !”直鑽進努爾哈齊的耳朵里去。
努爾哈齊急回頭看時,只見那佟大爺笑眯眯地站在庄門外看著,他身後又站著一個十七八歲的大姑娘,梳著高高的髻兒,擦著紅紅的粉兒,從佟大爺肩頭露出半張臉兒來,喝了一聲好。
見努爾哈齊看她,她也對努爾哈齊莞爾一笑。
這一笑把個鐵錚錚的漢子酥了半邊,他拳頭也握不緊了,臂膀也擎不起來了。
大家見了他這個樣子,都哈哈大笑,上去拿著他的手,拉到樹蔭下面乘涼去。
這時努爾哈齊好似失落了魂靈似的,任你和他說什麼話,他總是怔怔的不回答你。
大家見他不高興,便也不去和他胡纏,各個散去了。
說也好笑,這努爾哈齊在樹蔭下面坐著發怔,直坐到日落西山,也不移動他的位子。
後來佟大爺出來,把他們拉進屋子去。
吃晚飯的時候,一任你和他如何說笑,他總是所問非所答。
後來佟大爺也慢慢地有些覺得了。
講到這裡,努爾哈齊的人才,他心裡是千中萬中,但是,他卻有他的一番隱衷。
原來這撫順地方,佟家雖說是大族,只有這佟大爺門下,人丁卻極是單簿,他生了五個女兒,一個兒子。
五個女兒早已出嫁,大女兒年紀已有五十多歲,最小的女兒也在三十以外。
一個兒子,活到三十六歲上死了,他媳婦只養下一個女兒,今年十八歲了,雖說北地胭脂,卻也長得珠圓玉潤。
這位佟大爺卻十分寵愛這個孫女兒。
他在家裡,性情十分暴躁,便是他老夫妻的話也是要駁回的;獨有這孫女兒的話,卻是千依百順,怎麼說怎麼好。
這佟大爺也懂得些漢字,閑空的時候也教給孫 女兒讀書寫字。
這孫女兒名叫春秀,合家上下的人都稱呼她秀姑娘。
這秀姑娘不但長相齊整,文墨精通,而且事理又十分明白。
到十六歲上,佟大爺便把全家的家政都交給她。
她外面料理由地上的出入,裡面料理衣穿酒飯。
等閑一個漢子也是趕她不上,佟大爺也竟拿她當一個孫男看待。
這秀姑娘脾氣生得爽直,該說的地方她便不客氣,當面排揎。
因此,那五七十個長工,都見了她害怕。
講到她的終身大事,這樣一個大姑娘,豈有自己不留意的?她是打定主意,要嫁一個英雄。
因為她認識了許多漢字,常常讀那些《三國演義》、《水滸傳》這幾部小說,這些書是她祖父從撫順市買來的。
她看看書上的人物,何等英雄!她便決心要嫁一個像孫權或是像林沖那般的英雄。
無奈她住在這窮鄉僻壤,眼睛所看見的都是些蠢男笨漢,哪裡去找英雄?真是千里姻緣一線牽。
努爾哈齊遠遠地從建州城走來了,流落在撫順關外。
那一天,他倆的見面決不是平常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