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宮廷艷史 - 第125節

卻說鴉片戰爭使中國吃了英國的大虧以後,全國上下,越發把這穆相國恨入切骨,說他奸臣誤國,又說他仗著自己是滿人欺侮漢人,把漢人的疆土亂送給外人。
因此觸惱了廣西花縣地方一位村學究,他姓洪名秀全,他見天下紛紛,人心思亂,便造出一個上帝教來。
這上帝教的名目,原是學著西洋來的耶穌教,所以他也說教主是天父,名耶和華;生下四個兒子,一個女兒,都落在人世,救人救難。
長子便是耶穌,因救人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第二個兒子便是他自己;一個女兒便是他的妹妹洪宣嬌。
如今他兄妹兩人知道天下將要大亂,特立這上帝教度人苦厄;洪秀全自稱“天弟 ”,洪宣嬌自稱“天妹 ”。
他兄妹兩人到處勸人入教,入教的人每年納銀五兩,便可免一生災難。
當時百姓被那些貪官強盜鬧得寢不安枕。
終日擔驚受怕,啼飢號寒,天天祈福消災,如今聽洪秀全說可以保他一生平安,便紛紛去入上帝教,不多幾天,便有教徒幾萬。
洪秀全打聽得金田村有個楊秀清,是個足智多謀的人,在地方上有點名氣。
他便假說秀清是天父第三個兒子,特意跑去拜訪他。
那兩人見了面,談了一夜,十分投機;便約了他朋友馮雲山、朱九濤,在各村傳授,說“人慾升天,須迎天弟 ”。
那時信教的人越來越多,楊秀清是有口才的,他便假辦團練為名,邀集了各村的 紳董,演說一番,投入他教里的,居然有六十二村。
他們便在金田村立一個總部,大做起來。
秀清有兩個朋友,也是十分有才幹的:一個是桂平的韋昌輝,一個是貴縣的石達開。
楊秀清也去說他倆入了伙,勢力越發強大起來。
洪秀全看時機已到,便想就此起事。
他有一個同學,名王綸乾的,善於卜卦,他便悄悄地去請他卜一卦。
那卦上有“定有九王之尊”六個字,洪秀全不覺大喜。
綸干又自己卜了一卦,有“定我為君師”五個字,兩人相對大笑。
從此洪秀全便聘請綸干充當軍師,那綸干扮了一個算命先生,到四處去遊說,勸人歸順洪秀全。
那邊洪秀全和楊秀清已在金田起事,沿著西江打下去,得了貴縣,又得潯州,聲勢一天盛似一天。
洪秀全在大黃江,自號太平王,分兵去佔住紫荊山一帶,又攻得永安州,建立了太平天國。
洪秀全加封天王,封楊秀清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洪大全為天德王;此外封了秦日綱、羅亞旺、范連德、胡以晃等四十八個夥伴的各種官職,有做丞相的,有做軍師的,有做參謀的;又把有功的大小將官八百人都加封了官職。
便發出上諭去,說道:天王詔令:凡軍中大小將兵,各宜認真奉行大道。
吾等宜知你父上主皇上帝,乃是真神;真神以外,皆非神。
天父上主皇上帝,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在,又無一人非其所生所養;故天父上主皇上帝以外,皆不得僭稱上,僭稱帝。
自今眾兵將,可呼朕為主,不可稱上以冒天父;天父稱天聖父,天兄稱救世聖主,天父天兄得稱聖。
自今眾兵將呼朕為主,不可稱聖,以冒天父天兄。
天父,神爺也。
又魂爺也。
從前左輔右弼前導后護之軍師,朕命為王爺,此乃姑從不正之例;若據真 道論之,有冒犯之嫌。
今特封左輔正軍師為東王,管治東方各國;封右弼又右正軍師為西王,管治西方各國;封前導副軍師為南王,管治南方各國;封后護又副軍師為北王,管治北方各國。
又封石達開為翼王,使羽翼天朝。
以上所封各王,俱受東王節制。
別詔稱後宮為娘娘,貴妃為王娘。
欽此。
天王發下上諭以後,便把各王爺邀集在宮中,開了一個大宴會。
吃酒中間,天王敘述了歷史,如何得到神靈的啟示和幫助,以資證明他不是凡人 :“如今俺們能夠旗開得勝,馬到成功,都是朕依著天父天兄的教訓,俺們大家都該感激這兩位救世聖主 。
”說著,便吩咐天妹宣嬌畫一幅老人的像,供在當殿;大家學著老人的樣子,一齊把頭髮留起來。
當時有人背地裡都喚他“長毛 ”。
國外有英國的侵略,國內有廣大農民跟著洪秀全造反,皇宮外面已經造得一塌糊塗了,裡面穆相國還瞞著消息。
道光帝這時常常害病,精神也不濟事。
這時,知道自己不久於人世了,便立刻宣召宗人府字令載銓,御前大臣載垣、端華、僧格林沁,軍機大臣穆彰阿、賽尚阿等一班親信官員進宮來,囑託了一番後事。
這時奕詝、奕訢、奕誴、奕譞一班皇子,都站在御榻兩旁聽父皇的話,一齊掉下眼淚來。
道光帝把後事吩咐過了,便令穆彰阿和文慶兩人到正大光明殿去,把金盒拿下來,當著眾大臣宣讀詔書,把皇位傳給四皇子奕譞。
這奕詝奉了詔書,身父皇謝過了恩。
道光帝便在這時候兩眼一翻,長辭人世了。
眾大臣一面把奕譞擁上太和殿去,鳴鐘擊鼓,受了百官朝賀,做了咸豐皇帝;一面由內務府行文各省,為道光帝發喪。
這咸豐帝一登上皇帝寶座,便放出手段來整理朝綱。
他第一道諭旨,便把軍機大臣穆彰阿革了職,把兩廣總督耆英降做 五品員外郎候補。
這穆彰阿原是三朝元老,威權煊赫一時,但到這時,年紀也老了,家財也富足了,見皇上格外開恩,不抄他的家,他樂得做個乖人兒,趁此收場,回家享福去了。
他在家裡,十分信奉喇嘛教,他自己說修行的工夫已到了可以成佛成仙的地步。
他又愛喝酒,常常請了許多客人,在家裡大開筵席。
有許多御史官見他是革職人員,還不知罪,一味行樂,氣他不過,又上了一本參折,請皇上從嚴查辦。
穆彰阿的一個親戚得了信,便悄悄地去報信。
那穆彰阿聽了大笑,說道 :“我明天便要回去了,還怕他怎樣?他說俺不該行樂,俺明天還要大開筵宴呢 。
”到了第二天,穆彰阿真的備下盛筵,到各處親戚朋友門生故吏家裡去下帖子;帖子上寫明某日某時辭世,望屈駕一別。
那班人看了這帖子十分詫異,到了時候,便一齊趕到穆彰阿家裡去。
那穆彰阿見了客人,照樣的迎接談笑,也一點看不出死樣兒。
這一天客人來得很多,在大廳上擺下四十桌酒,擠滿了一屋子。
穆彰阿一一和他們把盞,吃到一半,他看了日影,說道 :“是時候了!請諸位稍待 。
”說著,便進去淋浴更衣,穿上朝衣蟒袍,先到內院和妻妾兒女話別;又走出外院來,向眾人一拱手,說了一句 :“少陪!少陪 !”便盤腿兒坐在炕上,閉上眼睛,一會兒便斷氣死了。
穆彰阿死了以後,接著便有御史參奏戶部尚書覺麟偷盜庫銀一案。
朝旨下來,把覺麟革職,發往新疆效力。
講到偷盜庫銀這件事體,是歷任官員所不能免的。
只因覺麟是穆彰阿的親戚,他偷銀子竟偷到二十萬兩,也太多了。
那時戶部銀庫郎中原是一個美缺,補這個缺,大都是滿族,三年一任。
任滿以後,貪心的可以得到二十多萬兩銀子的好處;不貪心的,也可以得到十多萬兩銀子。
不說別的,只說那庫兵,每一位也可賺到幾萬兩銀子。
庫兵也是三年一任,都是滿人充當;漢人必須冒滿 人名字才能進去。
庫兵出衙門去,必須有鏢師保護。
京城裡有許多無賴,常常邀集黨羽到戶部衙門外去候著,見要有庫兵出來,便綁去做肉票,鎖禁在秘密屋子裡。
一面打發人到庫兵家裡去報信,勒令他拿一二千兩銀子出來贖回,倘不去贖回,他便把庫兵關過卯期才放出來。
那庫兵誤了卯期,衙門裡便除去名字,另行點派。
那庫兵非但誤了他三年發財的機會,且又白丟了這六七千兩孝敬銀子,因此,那庫兵家裡總願拿出銀子贖回的。
 庫兵每三年點派一次,每次點庫兵四十名。
每月開庫堂期九次,又有加班開庫堂期五六次。
開庫的時候,有把銀子搬出來的,也有搬進去的。
庫兵便是專為搬銀子用的勞力。
每搬一次進出,總在一千萬以上。
每一庫兵不能每期都輪到,大約每月輪四五期;每期進出庫門,多則七八次,少也三四次;每一次夾偷的銀子,最少五十兩。
銀庫為了防止庫兵偷銀,所以每逢開庫,不論冬夏,庫兵卻脫得赤條條的,由堂官一一點名,在公案前過去;走進庫房,再穿上官制衣褲。
庫房裡沒有桌椅,倘到乏力的時候,便可以出來息力,但依舊脫得精赤,走到公案前,擺開腿兒,向地下一蹲,兩條臂兒向上一抬,張著嘴喊一聲,才許出去。
但庫兵偷銀,每次便在這出來的時候,那銀子是塞在肛門裡的。
每一次,那有本領的,便能塞十隻江西圓錠,每一隻圓錠便是十兩銀子。
離庫門一箭之地,有小屋一間,門戶緊閉,窗外圍著木柵,便是庫兵脫衣御贓的地方。
北京地方遍地灰沙,每逢開庫的時候,便有清道夫挑著木桶到庫里來洒水,庫兵便和清道夫打通一氣,那水桶都有底的,庫兵悄悄地把銀子藏在水桶夾底里;候銀子搬完,庫門封鎖,堂官散去以後,才慢慢地把水桶挑出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