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宮廷艷史 - 第124節

太后吩咐道 :“唱曲子吸了冷氣在肚子里不受用的,快喝一杯熱酒下去暖著些兒 。
”四皇子答應了一聲,入席去了。
這裡太后坐了一會,說腰痛,支撐不住了,便散了席,回慈寧宮去。
皇后和許多福晉見太后散了,大家也散了。
皇后回宮,因她本不吃酒的,多吃了酒,便覺得頭腦重沉沉的,渾身不舒服,便早早睡下。
睡了一夜,越發渾身發燒,神志昏迷起來。
內務府忙傳太醫院裡御醫請診,一連看了三個大夫,也識不出是什麼癥候。
到了第二天,那情況越發壞了。
皇帝因皇后平日嫉妒心太重,夫妻之間本來感情淡薄的,如今得了這個消息,只傳諭四皇子進宮來叩請母后的聖安。
那皇后見了自己的兒子,略清醒些,只是拉著四皇子的手大哭,說不出一句話來。
正哭時,只見皇后兩眼直視,大喊一聲,兩手向胸前亂抓,衣襟撕破,露出乳頭來。
宮女上去,替她遮住。
又聽皇后大喊一聲,從床上直跳下地來,赤著腳在屋子裡亂轉, 一邊走一邊嚷著,一邊把身上的衣服統統拉下來,丟滿一地。
看皇后胸前只掩了一幅繡花的肚兜,下身穿著一條紅緞褲子。
她把宮女們推開,竟要闖出房去。
四皇子看了,上前竭力抱住。
這時皇后什麼地方來的氣力,四皇子也算有氣力的了,她只把臂兒一伸,把四皇子推倒在地,一腳搶出房去了。
屋子裡的宮女們發一聲喊,外面的一群宮女也趕進來,把皇后抱住,擁進房去。
這皇后兩眼發赤,見人便打,見物便摔,只聽得屋子裡一片宮女哭、器物破碎的聲音。
那四皇子也嚇得逃出宮去,一邊哭著,一邊告訴父皇。
道光帝聽了也進宮去,隔著窗兒望了一望,出來傳御醫進宮去請脈。
皇后赤身露體、痴痴癲癲的樣子,那御醫如何敢進去請脈?也無法下藥,大家束手無策,只得關起宮門來,一任她叫著跳著,直瘋了兩天三夜。
後來精神也疲倦了,嗓子也喊啞了,倒在床上動不得了,只是直著喉嚨叫著。
宮女替她身上遮蓋好了,御醫才放進來診脈下藥,吃下藥去,依然好似石沉大海,毫無效驗。
到了後半夜,那皇后喊聲越奇怪了,好似鬼叫,許多宮女在屋裡陪伴著。
到了第二天,皇太後知道了,也來看她,靜妃也陪著進來了。
這時皇后睡在床上,昏昏沉沉的已不省人事了;宮女扶她從床上坐起來接駕。
靜妃在一旁,見宮女遞上一杯葯來,她急忙上去接過來,吹著,看溫涼了,便自己先嘗一口,又從頭上拔下金針來,在葯里攪一攪勻,端上去服侍皇后吃下。
又坐了一會,退出宮來。
隔上三天,鈕鈷祿后薨逝了。
內務部忙著辦喪事,禮部忙著擬禮布。
獨有皇太后和靜妃,在暗地裡十分遂意。
原來這皇后的性命,是活活被她兩人逼死的,這是靜妃出的主意。
她和太后預先約定了,在萬壽節這一天,故意賞皇后吃酒;靜妃在篩酒的時候,已悄悄地換了一隻酒壺。
那酒壺裡和著七粒阿蘇肌丸。
刃葯泡爛了,皇后吃下肚去,不知不覺作起怪來。
這阿 蘇肌丸原是喇嘛僧秘制的一種靈藥,藥性極熱,人到害病的時候,只服一丸下去,便可以立即痊癒。
那丸藥只有綠豆一般大,硃砂色,藥力卻極強;倘多吃一粒,反要成病,多吃到三粒以上,人便是發狂。
從前睿親王多爾袞因好色,府中養了許多姬妾,便全靠這阿蘇肌丸支撐精神。
那時多爾袞把喇嘛僧供養在府中,專門制煉這丸藥。
據說制練這丸藥是十分神秘的,最初煉藥,必有一粒雌藥丸和一粒雄藥丸做種。
清宮裡煉這種葯,第一次是打發人特意到西城去取來的。
喇嘛僧拿了這兩粒丸藥,封在凈瓶里,供在凈室里。
喇嘛每天一清早起來,走進凈室去對著凈瓶上香念咒。
供到第四十九日上,把瓶取下來,揭開瓶看時,那丸藥已有滿滿一瓶了。
待這瓶葯快吃完,只剩下兩粒時,再如法制煉,又是一滿瓶。
因此吃這藥丸時,當時時留心瓶里,不能使它斷種:倘吃得一粒不剩,便無法再制煉了。
清宮只有喇嘛僧藏著這葯,能治百病,也能送人性命。
雍正皇帝買通了大國師,拿阿蘇肌丸去給康熙太子胤扔吃下,結果發痴被廢了。
如今這道光皇后也因中了阿蘇肌丸藥毒,送去了性命。
道光皇帝明知道皇后病來得古怪,但他和皇后早已沒有情愛了,便也不去細心考查。
一轉眼皇后出了喪,好似拔出一隻眼中釘。
他自己也知道年紀也老了,便也不繼續立皇后,只把這博爾濟錦氏冊立為貴妃,從此一雙兩好,在宮中過起歡樂的歲月來。
這道光帝自從死了蕊香妃子以後,心灰意懶,久已不把朝政放在心上。
他是信任穆彰阿的,所有一切事務都交給他一個人去辦。
這穆相國又是只圖錢財不管事體的人。
那英國人在廣東鬧得天翻地覆,他總是把消息滿著,不給皇帝知道。
那兩廣總督弈山,原是穆相國的心腹,他到了廣東,忽然帶了水兵去打英國的兵船,反被英國炮船上開過炮來,打得片甲不留,還 說中國人擅自開釁,便趕上岸來,把廣東沿海的各炮台都拆毀了。
弈山才急得起投無路,忙去和英國人講和。
後來因為中國不肯割讓香港,英國水兵便直闖到福建廈門地方,大炮小炮一陣子亂放;廈門總督顏燾一點也沒有預防,被英國兵打進內池地方。
另外有幾隻外國炮船又打到寧波定海地方。
當時浙閩總督正調定海鎮總兵葛雲飛、處州鎮總兵鄭國鴻、壽春鎮總兵王錫明,分三路把守。
誰知鄭、王兩總兵到了定海,按兵不動,眼看著葛雲飛被英國兵四面圍逼著,竹山失守,炮彈打穿胸膛,死在荒山腳下。
英國人把他屍首拖到營里去藏著。
這葛總兵原隨營帶一愛妾在身邊,她聽說老爺陣亡了,哭得死去活來;哭罷了,向她手下的婢女、兵士們跪下來,連連磕著頭。
那兵士們見了,也忙跪下來還禮不迭。
這位夫人哭求大家,幫她到英國兵營去把老爺的屍首偷回來。
他手下人見這位姨太太如此忠烈,深受感動,齊口答應。
當夜月黑星高,英國的兵營駐紮在海邊上,這姨太太領著頭兒,悄悄地掩進黃國營盤裡去,居然被他們把葛總兵的屍首偷了回來,到家去依舊開弔發喪。
後人做有一篇《葛將軍妾歌》稱頌她。
自從葛總兵死了以後,那王、鄭兩總兵也相繼陣亡。
這事都壞在將軍裕謙手裡。
他帶著兵馬見死不救;待那三路兵馬,死的死,散的散,英國兵直攻到裕謙營盤裡來,裕謙且戰且退,直到退無可退,他也跳在洋池內自盡了。
這時穆相國知道事體越鬧越大,接著又是寧波失守、上海失守、福建被圍的消息接二連三地報來,再也瞞不住了,只得報與皇帝知道。
道光帝久睡在鼓裡,如今聽說大局敗壞至此,也急得左右為難,但他依舊聽信穆彰阿的話起用耆英。
那時英國戰船已直逼江寧,耆英無可奈何,便和英人講和:割讓香港,賠償鴉片損失六百萬兩,軍費一千二百萬兩;又開闢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 處為通商口岸。
這一戰,名叫鴉片之戰;這回訂的和約名叫“江寧和納 ”,是中國近代外交第一次最大的失敗。
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