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時代之萬壽寺-王小波 - 第53節

然後,我們走在街上。
我就像一隻狗,跟著大發脾氣的主人,做好了一切準備要挨上一腳,但主人就是不踢。
過馬路時,她緊緊揪住我的袖口,當我看她時,她又放開,說道:我怕你再被汽車撞了。
而我,則在傻愣愣地想著:我是誰,為什麼要這樣憤怒?她是誰?為什麼要這樣關心我?我值得她這樣關心嗎?最後,她把我送到了樓梯口,小聲說道:人家願意坐在屎里,這干你什麼事啊;就離去了。
剩下我一個人去爬三層的樓梯。
爬上第一層時,我對今天發生的一切都不能理解,覺得自己完全是對的──就是不能讓人坐在屎里。
爬到了第二層,我覺得眼前的世界完全無法理解──那白衣女人說,人家樂意坐在屎里,不干我的事──但別人為什麼要樂意坐在屎里?但爬到第三層,手裡拿著大串的鑰匙,逐一往門上試時,我終於想到,是我自己出了毛病。
沒有記憶的生活雖然美好,但我需要記憶。
第八章 第一節 千年之前的長安城是一座美麗的城市。
在它的城外,婉蜒著低矮精緻的城牆。
在它的城內,縱橫著低矮精緻的城牆;整個城市是一座城牆分割成的迷宮。
這些城牆是用磨過的灰磚砌成,用石膏勾縫,與其說是城牆,不如說是裝飾品。
在城牆的外面,爬著常青的藤蘿,在隆冬季節也不凋零。
冬天,長安城裡經常下雪。
這是真正的鵝毛大雪,雪片大如松鼠尾巴,散發著茉莉花的香氣。
雪下得越久,花香也就越濃。
那些鬆散、潮濕的雪片從天上軟軟地墜落,落到城牆上,落到精緻的樓閣上,落到隨處可見的亭榭上,也落到縱橫的河渠里,成為多孔的浮冰。
不管雪落了多久,地上總是只有薄薄的一層。
有人走過時留下積滿水的腳印──好像一些小巧的池塘。
積雪好像漂浮在水上。
滿天滿地彌散著白霧……整座長安城裡,除城牆之外,全是小巧精緻的建築和交織的水路。
有人說,長安城存在的理由,就是等待冬天的雪…… 長安城是一座真正的園林:它用碎石鋪成的小徑,架在水道上的石拱橋,以及橋下清澈的流水──這些水因為清澈,所以是黑色的。
水好像正不停地從地下冒出來。
水下的鵝卵石因此也變成黃色的了。
每一座小橋上都有一座水榭,水榭上裝有黃楊木的窗欞。
除此之外,還有渠邊的果樹,在枝頭上不分節令地長著黃色的批耙,和著綠葉低垂下來。
劃一葉獨木舟可以游遍全城,但你必須熟悉長安複雜的水道;還要有在湍急的水流中操舟的技巧,才能穿過橋洞下翻滾的渦流。
一年四季,城裡的大河上都有弄潮兒。
尤其是黑白兩色的冬季,更是弄潮的最佳季節;此時河上佳麗如雲……那些長發披肩的美洲人在畫肪上,脫下白色的褻袍,輕巧地躍入水中。
此後,黑色的水面下映出她們白色的身體。
然後她們就在水下無聲無息地滑動著,就如夢裡天空中的雲……這座城市是屬於我的,散發著冷冽的香氣。
在這座城中,一切人名、地名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實質。
在長安城裡,所有的街道都鋪著鏡面似的石板,石質是黑色的,但帶有一些金色的條紋。
降過雪以後,四方皆白,只有街道保持了黑色;並和路邊的龍爪槐相映成趣。
那些槐樹俯下身來,在雪片的掩蓋下伸展開它們的葉子,葉心還是碧綠色,葉緣卻變成紅色的了。
受到雪中花香的激勵,龍爪槐也在樹冠下掛出了零零散散的花序,貢獻出一些甜里透苦的香氣,能走在這樣的街道上真是幸運。
她就這樣走進畫面,走上鏡面似的街道,在四面八方留下白色的影子。
我在一切時間,一切地點追隨白衣女人。
她走在長安城黑色的街道上,留著短短的頭髮,髮際修剪得十分整齊,只在正後方留了一絡長發,像個小辮子的樣子。
肩上有一塊白色的、四四方方的披肩,這東西的式樣就像南美洲人套在脖子上的毯子。
準確地說,它不是白色,而是米色,質地堅挺,四角分別垂在雙肩上、身後和身前。
在披肩的下面,是米色的衣裙。
在黑色的街道上,米色比白色更賞心悅目。
在凜冽的花香中,我從身後打量著她,那身米色的衣服好像是絲制的,又好像是細羊毛──她赤足穿著一雙木履,有無數細皮帶把木鞋底拴在腳腕上。
她向前走去,鞋底的鐵掌在石板上留下了一串火花……我寫到這些,彷彿在和沒有記憶的生活告別。
我來上班,站在萬壽寺門口,久久地看著鐫在磚上的寺名。
這個名稱使我震驚。
如你所知,我失掉了記憶,從醫院裡出來以後,所見到的第一個名稱,就是“萬壽寺”;這好像是千秋不變的命運。
我看著它,心情慘然,白衣女人從我身邊走過,說道:犯什麼傻,快進去吧。
於是,我就進去了。
早上,萬壽寺里一片沉寂,陽光飄浮在白皮松的頂端,飄浮在大雄寶殿的琉璃瓦上。
陽光本身的黃色和松樹的花粉、琉璃瓦的金色混為一體;整座寺院好像泡在溶了鐵鏽的水裡。
就在這時,她到我房間里來坐,搬過四方的木頭凳子,倚著門坐著,把裙角仔細壓在身下;在陽光中,鎮定如常地看著我。
就是這個姿勢使我起了要使她震驚的衝動……在沉思中,我咬起手來。
她站了起來,對我說:別咬手,就走出去了,儀態萬方……她就這樣走在一切年代里。
我迫隨那位白衣女人。
更準確他說,我在追隨她的小腿。
從後面看,小腿修長而勻稱,肌肉發達。
後來,我走到她面前,告訴她此事;她因此微笑道:是嗎,你這樣評價我──這種口氣不像是在唐代,不在這個世界里;但是她呵出的白氣如煙,馬上就混入了漫天的雪霧,帶來了真實感。
我穿著一套黑粗呢的衣服,上面還帶一點輕微的牲畜味。
雪花飄到這衣服上就散開,變成很多細碎的水點;而且我還穿了一雙黑色的皮靴。
但她身上很單薄……這使我感到不好意思,想到:要找個暖和的地方。
但是她微笑著說:沒關係,我不冷。
這些微笑浮在滿是紅暈的臉上,讓人感覺到她真的不冷。
再後來,我就和她並肩行去,她把一隻手伸了過來,一隻冰冷的小手。
它從我右手的握持中掙脫出來,滑進寬大的衣袖,然後穿入衣襟的後面,貼在我胸前。
與此同時,黑色的街道濕滑如鏡。
是時候了,我把她拉進懷裡,用斗篷罩住。
她的短髮上帶有一層香氣,既不同於微酸的茉莉,也不同於苦味的夾竹桃,而是近乎於新米的芳香;與此同時,帶來了裸體的滑膩。
在漫天的雪霧之中,我追隨著一件米色的衣裙和一股新米的香氣。
除了黑色的街道和漫天的白色,在視野中還有在密密麻麻雪片後面隱約可見的屋檐;我們正向那裡走去,然後,爬上曲折的樓梯,推開厚厚的板門,看到了這間平整的房子,這裡除了打磨得平滑的木頭地板之外,再沒有別的東西了。
與平滑的木頭相比,我更喜歡兩邊的板牆,因為它們是用帶樹皮的板材釘成的,帶有鄉野的情調。
而在房子的正面,是紙糊的拉門,透進慘白的雪光。
我想外面是帶扶欄的涼台,但她把門拉開之後,我才發現沒有涼台,下面原來是浩浩的黑色江水──那種黑得透明的水,和人的瞳孔相似;從高處看下去,黑色的水像一鍋滾湯在翻騰著,水下黃色的卵石清晰可見。
那位白衣女人迅速地脫去了衣服,露出我已經見過的身體……她一隻手抓住拴在檐下的白色繩子,另一隻手抓住我的領子,把修長、緊湊的身體貼在我身上──換言之,貼在黑色的毛氈上。
順便說一句,那條白色的繩子是棉線打成的,雖然粗,卻柔軟;隔上一段就有個結,所以,這是一條繩梯,一直垂到水裡。
又過了一會兒,她放開了我,在那條繩子上蕩來蕩去,分開飛旋的雪片,飄飄搖搖地降到江里去。
此時既無聲息,又無人跡;只有黑白兩色的景色。
我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但是,它絕不會毫無意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