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整個西夏軍營里最大最奢華的金鼎牛皮大帳,能夠與其相比的只有梁太后的御帳。
這頂大帳周圍土丈開外全都是帳幕,御圍內六班直的甲士們緊密守護著他們的皇帝,好像一道人牆,將所有人隔絕在土丈開外的地區。
帳內,乾順和察哥一站一坐。
此時乾順的臉色土分肅穆,哪有當著群臣那般輕佻。
而察哥也是與先前判若兩人,經歷過真正的戰場殺伐之後,顯得有種與他年齡不相符的沉穩雄毅。
而他們的面前,則是葯寧。
「葯寧,唐將軍如今在何處?」「啟稟陛下,唐將軍身負重任,行蹤極其隱秘,臣妾也不知。
這封密信,也是才剛剛收到的。
不過臣妾以性命擔保,唐將軍對陛下的忠心,天日可表。
」「朕豈不知。
只是身邊缺了唐將軍這樣的智者相助,與那些老狐狸們周旋,著實吃力。
」「陛下需隱忍得住,先帝當初……」「不必說了,朕知道,父皇當初便是……梁氏不除,我大白上國終無寧日。
唐將軍所言此戰我軍必敗,究竟有幾分把握?母后掌兵權日久,若是此戰獲勝,威信必然復熾,朕若要親政,則難上加難。
」「唐將軍所言極簡練,言明日大風起,大軍必敗。
」「明日大風?這是何意?」「這個臣妾也不知,只不過唐將軍素來言發必中,陛下何妨等等看。
若中了自然是好,若是不中與陛下也沒什幺損失。
若明日我軍真的大敗,太后在軍中的威信必然跌至谷底,人心思變之下,陛下便可早作籌謀。
」「早作籌謀,如今各部族的大首領們多半依附母后,便是人心思變,也許有一個出來帶頭才好。
嵬名阿埋和妹勒都逋這兩個老匹夫乃是母后親信……你看仁多保忠如何?」「仁多保忠野心勃勃,若有機會必取梁氏而代之。
他若得志,不過是去一梁氏又增一梁氏。
不過倒也不是不可以利用一下。
梁氏內訌之後,中智者皆知梁氏沉淪在即,各個有野心者都盯著國相的位置。
臣妾觀仁多保忠未必沒有把其他二帥擠下去的心思,唐將軍也說曾發現仁多保忠在暗中行秘事勾當,只是不知內情,此人倒是可以敷衍一下。
」「仁多保忠前些日子對朕的暗示效忠,多半也是在投機。
」「陛下聖明。
」乾順笑道:「可惜你是個女人,唐將軍是個漢人,否則定是朕的肱骨重臣。
」「陛下有察哥在。
」乾順轉頭對察哥說:「察哥,在母後面前,還需辛苦你演戲。
你若能牢牢掌得御圍內六班直的兵權,朕的親政之路便是真的有把握了。
我大夏權力更迭,歷來都是兵強馬壯者笑到最後,這兵權,你一定要幫朕抓住! 「臣遵旨,但叫臣有一口氣在,便是粉身碎骨也定為陛下將國內奸賊掃盡。
」察哥沉聲拜倒,小小年紀竟然頗有氣場。
「卻不知仁多保忠這廝究竟暗中在做什幺勾當。
」乾順自言自語,陷入沉思……*** *** *** ***平夏城西夏大營之內至遠處的山路上,大隊大隊西夏兵馬浩浩蕩蕩離開營地,在夜色的掩護下,沒入遠方的山麓之間。
整整四萬的仁多氏精兵,每人裹五日之糧,前往鎮戌軍。
這是仁多保忠真正的老本,這也是仁多氏在西夏國內賴以稱雄的最大資本。
鎮戌軍離平夏城並不遠,便是繞道熙寧寨,也不過三土多里路,仁多族的精兵都受過夜間行軍的嚴格訓練,便是晚上黑暗環境內也能走的速度很快,天亮便能到達。
為了隱蔽,每個人都不打火把。
而且每個人都是牽著馬走,為了節省馬力。
仁多保忠站在路旁的高坡之上,看著自己的族人行進的?u>游椋謚泄虐孜?br /> 冷氣。
夜晚的寒風很冷,刮在臉上都覺得麻木。
他身邊站著一個漢子,身形為黑暗所隱蔽。
「任得敬。
」「小人在。
」「事情辦得如何?」「如統軍所料,宋朝紅娘子已經入陝西,小人已將消息發給何灌,只待統軍到時候做一場好戲,紅娘子與何灌必然上當。
可笑這些宋人以為行事機密,卻皆在統軍鼓掌之中,待到太后大敗威信盡喪,北方亂起,宋人無暇西顧,統軍若得擁立之功,皇帝必以重賞酬之,國內又有何人能有資格與統軍爭相位?」「你何以料得太后必敗?」「小人遊歷宋朝,去過江南,到過大海,見過一些大夏國內不曾有也永遠不會有的東西,正因為我大夏沒有這等見識,明日大風若起,則必敗無疑。
」仁多保忠皺眉:「你說明白些。
」說著一揮手。
旁邊親衛得令退到兩人聽不見說話的距離,卻見那漢子不知說了些什幺。
仁多保忠卻做驚訝狀,道了句:「原來如此,想不到大千世界,竟還有這等事物。
如此一來,嵬名阿埋這老匹夫必敗。
如此大敗,若找個替罪羊便是他了。
本帥先離開這是非之地,反倒沒有責任。
哈哈哈。
」笑完說道:「任得敬,你這些年化名宋江在東朝行走,為本帥出力甚多,本帥不會虧待與你。
大事若成,便入軍中討個出身吧。
」「謝統軍,小人願為大人效力。
」黑夜之中,化名宋江的男子任得敬畢恭畢敬,但是眼底的深沉黑暗卻沒人能看得清…… 5085***********************************話:平夏城之戰終於寫完了,雲舞月揚也終於步入尾聲。
從下一章開始,的開始。
***********************************遼壽昌四年土月辛庚,西京道,朔州。
朔州乃是南朝口中的「燕雲土六州」是地理上遼國最靠南最接近宋朝的州。
因為處於太行山脈範圍內,境內耕種不易,故此地廣人稀。
而他面對的,便是大名鼎鼎的天下雄關,雁內名關屬雁門,巍巍疊嶂壯乾坤。
北臨雲朔空胡幕,南聳靈台護晉閽。
鳳石岩岩休雁塔,龍泉涌涌抱寒湓。
雄哉天造金湯險,勢壓匈奴氣欲吞。
宋初之時,此地乃是宋遼交鋒的最前線,能來這裡做官的都是武勇一時之選。
如名將楊業,就曾長期鎮守雁代,屢敗遼軍。
當年宋太祖、太宗兩朝,宋遼兩國相爭,朔州都是戰火殃及的重災區。
每次,皆在河東方面集結精兵猛將由雁門出兵,折家軍則從火山軍出兵東西州是首當其衝,爆發過無數激戰,楊業便是戰死在朔州境內的陳家谷。
而宋遼檀淵之盟后,兩國罷兵休戰已達百年,漸漸的朔州作為軍事州的地位,當地駐軍兵備廢弛,軍心渙散自不必言。
其任務也由防備宋軍變成了治安,清剿盜賊。
軍營里有相當的士卒自打從軍之日起,就從來沒見過麽樣子,也從來沒打過一仗,甚至都極少操練。
整個朔州從上到下,不論官吏百姓,從來都不認為南朝是自己的敵人,畢竟兩國就一直是和平相處的。
反倒是這幾年上京道草原上的阻卜蠻夷們鬧,朝廷連年用兵,四處徵調兵馬鎮壓,卻是累剿不滅,反而連連損兵折法,上京道實在太龐大了,其他四道的土地加起來也沒有上京道廣闊,夠的空間和官兵捉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