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小說網-制服誘惑系列集 - 第864節

楊寅虎知道顏如玉為何“不怕死”其實她是怕的。
可是為了成就與資本,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換一句話說,顏如玉是為了她個人的“仕途資本”而奮不顧身的。
所以楊寅虎並不佩服她。
楊寅虎也不希望這種警匪和流的局面再發展下去:再這樣下去,還不知道有多少警員墮落,多少偵察員會傷亡,那麼多高官的腐敗下場還不足為訓,只怕要生另一場悲劇才令人惕省。
而顏如玉在洋洋得意中,絕不會聽勸。
除非是顏如玉死了。
楊寅虎雖是副局兼政委,但在局裡,其實只是一個閑角,他發現甚至連書記兼局長的冼興艾都只是一位陪襯,重點全在顏如玉一人身上,光芒全教他一人佔去。
在一次局常委會散會時偶然的一瞥,他發現冼興艾看顏如玉背影的眼神,那是充滿恨意的、嫉妒的,楊政委只看了那麼一眼,忽然頓悟了一件事:……冼興艾只怕要比自己更恨顏如玉! 外面一向盛傳冼興艾是靠顏如玉才當上局長的;沒有顏如玉,冼興艾就連書記都當不上! 楊政委經此一留意,就發現在制定抓捕7。
16要案犯罪嫌疑人的方案時,冼興艾總是有意無意的乎視犯罪嫌疑人藏匿地點的第四個出口,那是一個暗門,而犯罪嫌疑人身藏炸藥,極具危險性,只要一出意外,結果往往不只是傷,而是死! 而在警力布置最弱的那個暗門處進行指揮的正是顏如玉。
楊政委自己也不知為了什麼,他沒有提出來。
雖然他負責事前的安全保障工作,但有些毛病,他可以看見,也可以看不見,無需要負上什麼責任。
畢竟準備不力造成的後果與行動不當發生的事故是不一樣的。
他當時只在腦中閃過一個意念:他明白了冼興艾的用意,也明白了他積极參与領導此案的原因。
在政壇即將洗牌之時,一位競爭對手的出局,是最恰合時宜的事了。
他當時有一個想法:就算他沒有發現這個“疏忽”或許,顏如玉她自己也會發現,至少,同在東組與她一起行動的蔣辰龍也必然不會全無所覺。
可是一切都好像是命中注定似的,昨天晚上,顏如玉在市委官書記那裡彙報工作,在凌晨接到警局要抓捕罪犯的報告后,便立即趕赴抓捕現場。
而此時抓捕方案已經制定完畢,行動也已展開,急於完成抓捕任務的顏如玉不加留意,就投入到了抓捕工作中。
而蔣辰龍卻似全無所覺。
於是,這個意外便毫不留情的發生了。
在炸彈爆炸,顏如玉發出慘叫的那一刻,楊寅虎的心頭似被螫了一下,他注意到兩個人的神色。
蔣辰龍伏在牆角,整個人似浸在寒窖里,顫抖著乾嘔。
冼興艾儘管臉上充滿了悲憤的表情,但眼神卻是熾熱的。
楊寅虎忽然覺得:顏如玉與冼興艾的爭鬥雖已分出了勝負,但是有一場戲,卻要冼興艾、蔣辰龍,甚至自己演下去的。
究竟是什麼樣的戲呢? 打從接獲偵察員的情報,制定抓捕方案時開始,冼興艾就打算把這次行動當成自己的新生,顏局的結束。
他不能再忍受顏如玉了。
包括她的優秀,她的膽色,她的苛求,她的自大,她的美貌,她的人緣。
甚至她那滿不在乎,雖死無懼的神態! 他本是一個主抓意識形態的政工文人,他的生死無悔是用口誅筆伐的政論思想報告來體現的,突破思路歷程里的各種障礙,他本來應該很佩服把生命發揮至極限的人,可是他並不。
其實,人人都會為他自己的成就付出代價,只是大家的興趣不同,手法不一,所以表現的方式也不一樣。
為了得到成功所付出一定的犧牲,有什麼了不起? 冼書記覺得自己是其中之一,他也在不斷的追尋目標,同時也在不停的付出代價。
家境貧寒,只有技校學歷的冼興艾如同那些盲目返城的知青一樣面臨著就業的困難。
在父親老戰友的照顧下成為了一名戶籍警的他只有小心謹慎,任勞任怨,阿諛奉迎,努力表現。
由於字漂亮,寫的一手好報告,他被調進機關成了一名內勤政工人員。
在未攀附局閥派系之前,他所付出的努力,完全被人漠視,不被認可,使他感覺到一種生死寂寞,冼興艾受不了這種寂寞,最後逼使他丟下自尊,投入這競爭強烈、動蕩多變、五花八門的權力鬥爭中來。
初時,他也不能取樂上意,成其心腹,只能靠自己的一技筆,編寫著與事實不符,面目全非的報告。
畢竟警察們開完槍或預審時的刑訓逼供都要用報告來入檔。
要不是他把握了一個重要時機;在常允即將失勢時與局常務副書記陰顯陽合力給市紀委寫接發檢舉信……事前約定若事敗則後果由他冼興艾個人一力承擔而爭取到陰書記的信任,結果,如心所願的常局倒了。
他也開始了扶搖直上,平步青雲,先當指導員,后而宣傳科長、副政委。
最為得意的就是擊敗楊寅虎那一役,那使他聲名大噪,晉陞為局黨委書記。
同時,顏如玉也是緊跟著名聲雀起,仕途坦蕩,成為警局裡後進可畏的第一人。
這就種下了禍根! 在得意之餘,冼興艾也難免會升起這樣的感嘆。
他從未想過能與楊寅虎進行競爭,但楊寅虎所犯的錯誤使他看到了契機,楊的被重用完全是靠女弟子顏如玉的關係,要不是顏如玉給他在官書記面前說好話,抗上的楊寅虎只有受冷遇的分兒,又怎能受命挑大樑呢! 楊寅虎所犯的第一個錯誤就是沒能重用顏如玉。
他在這一關鍵時刻向顏如玉表示:如果他有機會,一定要起用顏如玉。
後來就出現了從來沒有過地……一個案件有兩個負責人的局面。
楊寅虎所犯的第二個錯誤就是他太執著,對局勢的認識不夠清醒。
他冼興艾與顏如玉就不會犯這樣的錯誤,曲顏附勢,善迎上意是生存的需要。
既然警察是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的工具,而宣傳部又是黨的喉舌,幾個部門聯合運轉的結果就是將庶民們唬得一愣一愣的,明明是在火山將噴的危險時刻,但給人的認知是坐在溫暖的炕頭;已處於顛簸預沉的遊船上,卻讓人以為是身處安逸的搖籃中。
為了表功和展現破案的可信性,彷彿是在演電影或抱裝商品一樣,他與顏如玉合力同市政部門協作,將警察們破案的全過程吹捧得真假難辨,完美無缺。
這案件宣告破獲之日,就是警局獲得新生之時。
他成了警界里叱吒風雲的名人,很多人都說:“以冼大局長今時今日的地位,不怕政、檢、法的督管,只怕旗下的如玉!” 這是冼興艾上任以來的憾事,同時也是恨事。
人人都懷疑……包括顏如玉、市政法委、還有冼興艾自己也懷疑……沒有了顏如玉的支持;他的官位能坐多久? 更嚴重的是:如果主管負責人是警局裡的靈魂,那麼,這個靈魂人物,肯定不是冼興艾,而是顏如玉。
顏如玉的地位,要比局長還重。
如果她不滿意,她還可以更換局長。
這一點冼興艾知道得很清楚。
在他沒接任局長還是書記的四年裡,便連續更換了三任局長,表面上是市委在進行人事調動,實際上,是局長與顏如玉不和,官書記隨就顏如玉的意思,走馬換將,這樣說來……“帥”是顏大隊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