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小說網-制服誘惑系列集 - 第865節

和冼興艾一起合作建立常委,一旦有所成就,外界總會認為是顏副局的功勞……憑一個政工出身,瘦瘦弱弱,文質彬彬的冼興艾,沒有顏如玉的號召力和策動,又怎能制惡揚善,統領雄菁! 單憑這點,就跟楊寅虎或蔣辰龍合作的性質不一樣:人人都知道楊寅虎是位資深的司法警官,刑偵破案的權威。
而蔣辰龍的外表很是雄壯威猛,再加上是武警出身,名師指點,很容易與幹警們打成一片,取得他們的信任和支持。
顏如玉不當正局的理由,別人可能不了解,冼興艾卻一清二楚。
因為顏如玉是個聰明人。
絕頂聰明的人。
一個身手敏捷的人,不一定聰明,一個聰明的人,不見得身手高明。
顏如玉卻是福慧雙修,雙料超人。
初時,是因為她資歷尚淺,在當了一陣副局后也只是進常委的原因,是不想負太多的責任,使自己“崩潰”……像常允。
就太過把局長、書記,政委三權集於一身,樹大招風,人情難卻,結果不但得罪人,還承擔了不該承擔的過失。
況且,一但出現重大事故或案件不能及時偵破,還可以推倭責任,上頭領導無方,或各部門配合不好,警力搭配不夠強勁等等,就可使自己不必背上黑鍋了。
冼興艾知道自己雖是書記、局長一身兼,但顏如玉還是沒把他放在眼裡,有時候他真希望顏如玉是常允,常允就曾和局黨委書記兼政委的成功唱對台戲,而且還威脅過成功,顏如玉同樣做類似的事,但卻十分聰明的不教外人看得出來。
冼興艾猶如啞子吃黃蓮,有苦自己知。
如果說要“陣前易將”那麼,只有顏如玉換冼興艾的分,沒有冼興艾去換顏如玉的事。
顏如玉要比冼興艾更得市委,由其是官書記的歡心,官場中的人如同炒股票的老手,對人事行情的起落具有高度敏感,領導看好的人,底下的人自然會捧;若為領導所不睦,就算是真理的化身,也不會有人睬你。
假使顏如玉如常允般得意忘形,不求進取,倒易應付,偏偏顏如玉除了貪功一些、自大一點之外,又十分努力,事必躬親,力求進取,千方百計來迎合領導的要求;這使得冼興艾騎虎難下,在警局裡別說他不敢另外栽培自已的勢力,來惹顏如玉之忌,就連他極欲扶植的兩位女幹警,沒有顏局的同意,也休想在機關內安插上一官半職。
那天他跟顏如玉三杯下肚之後,順水推舟的提出此事,誰知顏如玉用一副已經看透了他的神情說:“我說老冼,我看別了吧!你也有妻有兒、有家有室的,別陷入脂粉陣里,公事私辦,成了晚節不保啦!” 顏如玉這麼一說,冼興艾直覺臉都紅了……臊得頰上一陣發燒,心中不由忿怒:你這個臭妮子是什麼東西!敢來管老子的事!我是局長,難道連安排個閑職你也要綁手縛腳的? 可是他卻不敢跟顏如玉爭辯,他怕的還不是如玉和她的顏系,而是如玉身後的靠山,自已畢竟是局長又從警多年,不管怎麼說給下屬穿小鞋的本領還是有的。
顏如玉身後的大靠山就是市委官書記,顏如玉與官書記的關係如膠似漆,是他無法超越的。
官本正從政多年,從上到下的政治關係盤根錯結,十分過硬。
先後因政治爭鬥而栽在官書記手裡的大小官員不勝其數。
他覺得顏如玉是纏在他身上的鬼魂,只是借他的身體來行事。
他把靈魂都賣給了這個人,換來的功成名就,也彷彿不是自己的,而是別人施捨的。
冼興艾本來也沒想到自己居然有當局長的一天。
那怕是在與楊寅虎競爭之時,也只是指望有一天能夠當上政委或書記便算遂願了。
畢竟他不是正經的科班出身,可一但當了局長,他冼興艾就要當一個有名有實的大局長。
在官場仕途這個圈子裡,天才是鬥不過人才的;因為天才只是個人才華的展現與升華,人才卻能善於把握時勢、利用機會、有良好的人事關係。
相比之下,冼興艾倒是比較懷念自己任宣傳科長時的歲月,雖然,那時還不像今天這樣的地位崇高。
但至少能發揮、不受限制,而今,他卻是顏副局指掌下的一名“傀儡”顏如玉是什麼東西!她能控制我一輩子不成! 他決心要擺脫這個人,一如他當日不擇手段,要當上書記一樣。
當他發現市政府換屆,大有來頭的新市長俞作鵬與官本正關係不睦,勢單力孤的俞作鵬正在招兵買馬,開立門戶的要和官書記大幹一場時,他就把握機會,在市長那裡領了一個大功,表現了耿耿忠心。
那是在市裡發生礦難的時候,國家下拔的救災款被省里揮霍一空,卻要市政府自行解決資金。
在官書記的制肘下,各企業和部門都陽奉陰違的坐看笑話。
冼興艾這個坐地戶適宜的獻策要俞市長請來省長坐陣主持招開市辦公設施義賣幕捐會,解決了俞市長的燃眉之急。
此後不久,俞市長受人圍攻,遭到毆打。
官書記藉機向省里反映說俞市長工作方法不當引起公憤,才會有此事件,要求調換俞市長。
又是他……冼興艾向俞市長拍著胸脯保證可以讓事態改觀。
於是,在一次追捕嫌犯時,他在嫌犯逃匿的大樓內放了一把火,致使嫌犯脫逃,也讓市裡的政治局面發生了改觀。
這就是7。
16大火的成因。
俞市長藉此反擊說這是一場意外失火,而官書記卻認為這是有人縱火。
失火就說明管治不善,在位多年的官書記自然是難辭其咎,多起災難事故的發生結果是重必丟官,輕則調離。
官書記當然要把它辦成縱火,縱火是不可“預防”的意外,是蓄意的謀害與報復。
兩股勢力的較量最終成為了司法上的分岐。
聰明的顏如玉打出了楊寅虎這張牌,也打破了司法鑒定上的僵局。
畢竟為人耿直,不在利害關係上的楊寅虎地論斷是能讓人信服的。
更何況那確是一場真的縱火。
只不過縱火者是他冼興艾而不是那個嫌疑犯罷了。
冼興艾決定接受縱火案的認定。
他知道接下來就是尋找縱火者,縱火者一定是那個嫌犯,在如此的敏感時期,在政治的壓力下,為勢所逼的結果只會是這樣。
在案件被定性為縱火的那刻,冼興艾就觸動了一直隱伏在心裡已久的殺機:他多少還是了解那個嫌犯的,一個有過過失殺人前科的嫌犯,在他受冤枉而絕望時一定會激起他報復殺人的慾望。
一如當時因冤屈而造成過失殺人一樣。
他要藉嫌疑犯之手,除掉顏如玉! 先下手為強。
顏如玉再要不死,便是他“死”了。
因為他一直留心顏如玉,這位當時得令的副局兼大隊長,已發現他背異離心的舉措,日漸難以控制,便很有意思改換局長:把當年的資深公安楊寅虎請回來,便是進行“換將”的步驟之一。
官書記相當寵愛顏如玉,因為顏如玉是他的相好,對顏如玉的要求,千依百順;更何況他背離的還是官書記本人。
所以,他必需要在顏如玉“有所行動”前先發制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