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桃花曲
作者:若花辭樹
簡介
怕黑怕鬼又愛哭的漢王殿下,一直是王妃的乖寶寶。
直到有一天,漢王殿下在書肆中發現了一本……
畫冊?
內容標籤:
搜索關鍵字:主角:漢王,漢王妃 ┃ 配角: ┃ 其它:
☆、第一章
人間四月,芳菲落盡,漢王卻忽然懷念起太液池畔的桃花來。
她幼年居宮廷之時,每年都會往太液池,看那開得緊簇爛漫的桃花。宮中萬物,皆有專人打理。那遍植池畔的桃樹,每每盛放,灼灼夭夭,如紅雲,映著太液粼粼的池水,美得濃烈。
漢王幼年寡淡,她原該是公主,卻因母親私心,被當做了皇子,瞞過了先帝,瞞過了天下人。她自曉事便日日心驚膽戰,唯恐被人識破,總是躲在無人處,從白天熬到黑夜,又從黑夜熬到天明。那桃花,彷彿是她幼年唯一的一抹色彩,使她念念不忘。
“殿下,時節已近孟夏,桃花早已開敗,怕是看不著了。”王府家令無奈道,又在腦海中盤算一圈,柔聲勸道,“這時節,紫藤開得正好,臣知城外有一處別業,園中遍植紫藤,繁花滿樹,老樁橫斜。殿下若能屈尊一游,必頗能得幾分韻致。”
漢王眉頭輕輕耷下,抿了抿唇,見家令殷切地望著她,她也不忍他為難,輕輕點一下頭:“如此,便有勞卿去安排。”
家令答應不迭,抬袖低身一禮:“臣這就去。”
漢王點點頭,單手負在身後,往後園去了。
家令目送她走遠,輕輕地鬆了口氣,他真怕殿下因看不著桃花,便傷心得哭出來。幸好,殿下還是講道理的。
漢王一路踱到後園,在一處亭中坐下。
亭中置幾,幾兩側有矮榻,榻上各置方褥。漢王自幾下摸出一本書來,翻到折了角的那頁,慢吞吞地看了起來。
侍奉她的兩名宦官,見她就做在此處了相互使個眼色,一人上前,跪坐在她身後,另一人無聲無息地退下。
漢王逐字逐句地默讀下來,神色平淡與這滿園幽靜十分相稱。
方才走開的宦官很快又回來,手中端著一壺清茶,一隻茶盅,身後還跟了名婢子,婢子托著一小小的博山爐。
二人入亭,宦官跪到几旁,將茶盅置於漢王手邊,又傾入茶水。婢子則取香料,倒入博山爐中,點燃之後,蓋上爐蓋。
不一會兒,茶香伴著煙霧,縈縈裊裊地縈繞開去。漢王卻似一無所覺,只專心執著於書中。
日頭慢慢西斜,暖意漸漸為晚風吹散,跪坐在漢王身後的宦官,微微朝前傾身,在漢王耳邊溫聲道:“殿下,時候不早了,過一會兒,家令該遣人來喚殿下了。”
漢王年方十四,性子又好,府中仆婢,侍奉起她來,不免都存了幾分愛護,更因她那為難的處境,愛護之中,又有些同情。
聽宦官此言,漢王從書中出來,抬頭望了望天色:“也好。”
她說罷,合起書來,欲塞回幾下,剛一遞出去,她想了想,又收回來,揣入袖袋中,道:“我先回去換身衣衫。”
兩名宦官皆恭敬稱是。
漢王便又往她那寢殿走去。只她神色,比來前更冷了一些,唇角抿得緊緊的,眉心略略蹙著,步子也沉重了不少。
步入寢殿,她令人皆候在殿外,自己關了門,往內室去。
內室清幽,以一屏風隔成兩處,屏風那端是卧室,只一床榻,一幾,一櫃而已,屏風外則是一處靜室,有案,有榻,有筆有墨,窗下還有一幾,几上是一棋盤,幾周有方褥,可供人席地而坐。
漢王寢殿,旁人是進不來的,此處也只一人獨享清幽罷了。
漢王繞到書案后,自袖中取出那看了一半的書,拿在手中怔怔地看了看,她雙眸微微泛起淚意,眸底漸漸畜了水意。
書中那桃花仙子真是可憐,不過是動了凡心,便被天庭視為異端,打得魂飛魄散。
漢王抹了抹淚,嗚嗚嗚地邊哭,邊將架上。
她膽小,怕黑怕鬼,平日里是不敢看神鬼志怪之類的話本的。只是那回出門,書肆主人力薦她這篇話本,稱是絕無可怕之處,她難卻盛情,只得買了回來。
買回以後,她依舊是不敢看的。直到今日日頭極好,她又遺憾看不了桃花,想到這話本說的是桃花仙子,興許會有關於桃花秀美的描述,便取了來看。
看完,真是難過。
漢王難過許久,好不容易止了淚,又認真地安慰了自己一通,方覺得好受一些,擦擦臉,換了身衣衫出去。
幸好,天色已晚,她眼眶紅紅的,仆婢也看不出來。
用過晚膳,家令便親來回稟,車駕已備妥,別業那處,也遣人去準備了,殿下明日便可前往一游。
漢王微微顯出笑意來,眼睛亮亮地望著家令,想說些慰勞之語,奈何口拙,想了許久,還是只能平平淡淡地說了一句:“有勞卿了。”
家令忙稱職責所在,不敢居功。
但漢王依舊輕快不少。桃花開敗,看不了了,看一看紫藤也好。她在府中多日不曾出門了,能出城去走走,總歸是一件賞心樂事。
隔日一早,漢王便登上車駕,出城去了。
春末夏初,草木興盛,一路過去,可見路旁林木鬱鬱蔥蔥,滿目皆是綠意。別業距京城不算太遠,約莫一日便可到。
漢王卯時啟程,到別業,天色將將近暮。別業管事早已備下佳肴美酒,熱湯暖卧,只等殿下駕臨。
漢王在別業舒坦了兩日,觀賞過紫藤,又訪了別業四周,幾處景緻幽深之地。
到三日,家令神色為難地來勸她:“殿下出京已久,再不歸去,怕是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