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9日字數:19337 第一章·歸鄉清末民初,中原大地上一片民生凋敝。
雖然古老的華夏民族依然是世界經濟富庶國家,但是清政府的腐敗,官僚的貪污腐化已經達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百姓愚昧麻木,思想守舊木訥,被外來人稱之為「毫無生氣的民族。
」如果真的一直是這樣,這個古老的華夏文明,也將隨世界其他三個古文明一樣湮滅在時光長河裡。
但是,歷史證明,往往在這種時候,這個民族的精英都會有一部分人保持清醒,先一步覺醒的他們與腐朽的封建王朝做著不懈的抗爭。
當然,這一切與地處直隸地區的永平府似乎關係不大。
如今夏去秋至,這裡的平民百姓不懂什麼家國情懷,只是盤算著如何多打些糧食,如何繳夠東家的租子官府的稅,如何能讓一家老小填飽肚子。
這一日,頂著秋老虎似的日頭,沿著靜靜的灤河岸,走來一位衣衫襤褸,蓬頭垢面乞丐似的漢子。
此人身材魁梧,若不是流浪掏虛了身子,腳下有幾分踉蹌,還真沒人敢小看他。
目下雖然是太平年景,逃荒行乞的流民並不多。
但是外鄉走散的,落難的乞子還是三五不常的出現在附近。
所以除了幾個光屁股牧牛娃娃,這流浪漢到也沒怎麼惹起鄉民的注意。
那漢子腰裡圍了個臟破褡褳,更是不理旁人,兀自的沿河岸旁的槐樹林一路走來。
直到上了河堤,才驀地站了,用手撩開擀氈了的蓬髮,看了眼不遠處的灤州縣城,眼眶內泛起淚光,喃喃嘀咕了句:「終於……終於是回來了。
」聲音不大,但卻一口地道的直隸鄉音,而且那流浪漢似乎頗有些情緒波動。
他尋了處槐樹下坐了,從破包裹里掏出兩張灰突突的大餅,撕啃了起來……不久,又起身來到河叉邊,手捧著清冽的河水,喝了兩口……低頭間,那漢子看著水裡自己狼狽骯髒的儀容,自嘲的呵呵笑了一下。
從包裹里,取出一把鋒快的小刀,隨便在河石上鐺了鐺,便就著河水的倒影刮臉修發……沒過多久,當這流浪漢再抬起頭來時,已經露出了一張中年成熟的臉,雖然此人臉型有些圓,但是眉目間的剛毅硬朗,顯現出他飽經世事的滄桑。
這高大漢子叫洪子川,當然這是他參加那場震動朝野中外的義和拳運動時給自己改的名字。
當年洪家的老爺子並不識字,打他生下來就只好按年齒叫個洪土三。
洪子川取了個諧音自稱洪子川。
與那些轟轟烈烈打著扶清滅洋的義和拳好漢不同的是,子川雖然人很結實,但卻沒真正打過仗,身手只停留在跟義和拳大師兄,練過的幾招三班門四踢斗的水平上,地地道道的三腳貓的功夫。
而義和拳之所以還要接受洪子川的加入。
完全因為,事實上,洪子川是一位技藝精湛,手藝非常的——廚子。
自古廚子是永遠不會失業,只要還有人吃飯。
子川加入組織之後,就知道了義和拳也好,白蓮教也罷,並不真的是像他們所吹噓的那樣刀槍不入,也不能吃風喝煙。
他們也是人,也要吃飯,而且對美食的偏愛更勝常人。
所以,在義和拳里洪子川還是極受重視的,他可不是一般伙房。
憑藉著「魯中第一勺」的師傳,他可是給義和拳領袖階層料理膳食的名師。
也正是因為這層關係,洪子川才苟活了下來,沒有成為洋人槍炮下的炮灰和朝廷屠刀下的亡魂。
當年義和拳失敗以後,組織里有名姓的無不遭到各地官府通緝索拿。
洪子川也不例外,他為了逃命,不得不隱姓埋名,在大江南北流浪了數載。
直到這些年風聲過去,才返鄉回來。
雖說故土難離,但畢竟老家舊宅是不敢回的,子川只敢來到離老宅不遠的灤州,探探虛實。
此時的洪子川可以說窮困潦倒身無分文,他都不記得自己多久沒在像樣的房屋中居住過了。
不過憑藉著一身力氣和出色的烹飪手藝,這些年他做過短工,幫農家割過莊稼,碼頭上賣過力氣……當然最多的還是做廚子。
洪子川自小就有烹飪天賦,他也喜歡烹調,成年後偶然巧合有機緣拜在「魯中第一名廚」門下。
幾年下來煎炒烹炸,熘熬煮燉鑽研了個精通,可惜,師門裡不俗的武學是半點沒學來。
師父並沒因此責怪子川,只是盡心傳授他廚藝,本來嘛,每個人都有天生的材料,強求不得。
洪子川靜下心來,思量了一下自己的前程。
當務之急是找個安身立命的營生,眼前的灤州城就是個不錯的選擇。
他家就在灤州城外,畢竟是自小就熟悉的縣城,雖然灤州是省城旁數萬人口的大縣城,但孩童時常進城玩耍子川,早就把灤州各家各府各店混個爛熟。
如今二土年過去了,物是人非,恐怕認得當初他這個三尺童蒙的人一個也找不出來了。
洪子川想著想著,便進了城。
沿著土字大街一路走去,看著叫買叫賣人來人往的喧鬧繁華,不禁感嘆滄海桑田,當年街邊的店鋪牌面已土換六七,唯有幾家百年老店還佇立依舊。
也許是他時來運轉,剛轉過兩個街口,便看見一家高大氣派的二層酒樓,高挑著丈二的金字招牌「魯月樓」,門口卻橫著塊招工的月牌。
這不是李老爺家開的「魯月樓」嘛,如今怎麼變得如此蕭條了。
洪子川站在街邊看著對街的巍峨門臉,回憶著,當初的魯月樓可是遠近數得著的館子。
多少省城達官貴人客商是慕名而來,品嘗魯月樓地道經典的招牌佳肴。
那時的魯月樓一樓廳堂酒肆,二樓雅座高間兒,排面不小,卻經常是門庭若市,客滿為患,以至於店主家不得不經常安排夥計,專門在牌樓門前謝絕排不上位置的貴客。
別的不說,在子川的記憶里那后廚不時飄來得蔥油爆香,高湯烹出的鮮味,隔著兩三條街就能聞到,直勾人的饞蟲。
子川自小就留戀這家名店,不知道流了多少饞涎口水,可以說與他後來精修廚藝都有不少原因是受魯月樓的影響。
至於魯月樓的東家李老爺,更是灤州城不得了的人物。
世代鄉紳,上輩里又出了幾任道台,據說在京里都有李家的勢力跟腳。
以李家的家世,省城濟南府的知府大人都要禮讓三分,最早開這家「魯月樓」本意不是為了賺錢,單為了交接官面上的人物、朋友。
別的洪子川不知道,只看魯月樓后緊連的東西跨坐,三進李家大院,高閣白牆,就不是底層老百姓敢想象的。
據說高院裡面,亭台樓閣,花園流水極具考究;人就更不得了,李家的長隨僕從眾多,後院丫鬟侍女如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