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龍舞 - 第315節

“……把序言和頭兩章里的佛家換成儒家,也全無扞格,說不定更流暢些。
”應風色忍著笑娓娓續道:“像他罵秦廣王檢點亡魂生前造業,猶如‘設匭受疏,先於徙木’,這是在諷刺上位者設置銅匭,美其名曰延恩招諫、伸冤通玄,其實就是讓人告密,為的只是鞏固權柄。
否則秦廣王既有此大神通力,能鉅細靡遺錄下人人生前所犯,何不阻止他們行惡,或讓世人先知道作惡的代價,如朝廷徙木立法,防患於未然? “又譬如秦廣王讓亡魂還在陽世的家屬修齋累積功德,以削減亡魂的罪孽,書里罵是‘賄減其愆’。
佛家哪有賄絡的說法?這裡頭方方面面,罵的全是讀書人的事。
” 莫婷揚了揚柳眉,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原來是有這樣的意思。
龍庭山也教帝王術么?” 應風色涎著臉道:“你怎麼不說是我涉獵甚廣?” 從〈駁宋帝王第三〉起,這廝就不裝了,照例洋洋洒洒先罵一段,說佛門如此混賬,罵也罵不完,不如來聊棋罷,筆鋒一轉,開始講述東洲碁道史上有哪些經典著作,各自有什麼了不起的創見,又有甚不足。
應風色好歹翻過幾部棋經,此人所舉他竟聞所未聞,字裡行間那股洋洋得意撲面而來,就是要讓人明白:老子是故意的。
沒聽過是罷?你們這幫孤陋寡聞、不學無術的菜雞! 往後七章,分別是碁界逸話——毫不意外又全是沒聽過的人名——布局論、起手式、邊角定式、殘局、手筋、死活題,對應〈駁五官王第四〉、〈駁閻羅天子第五〉、〈駁變成王第六〉、〈駁泰山府君第七〉、〈駁都市王第八〉、〈駁平等王第九〉,以及〈駁五道轉輪王第土〉等篇章標題。
功訣多寫在行與行之間,也有爬滿飛白處的,全是蠅頭小楷,擠作一團給人極大的壓迫,能強烈感受書寫者的焦躁,近乎病態。
在他開始自暴自棄、大談碁道的第三章中段,被褪成赭色的朱墨劃了個跨頁的大叉,寫上“玩物喪志”的評註,其後再無批點,彷彿連審查之人也放棄了他。
但這仍是某種障眼法。
整部書未寫蠅頭小楷、或每隔幾句便如囈語般插入行氣口訣,王王凈凈只講棋的,僅有兩章。
“你家祖先悟出神功,是在這一章罷?”應風色指著〈駁閻羅天子第五〉,若無其事地問。
莫婷像打量什麼怪物般細細端詳他。
“理由?” “這書里的功訣我雖沒練過,就這麼看將下來,沒什麼令人驚艷之處。
”青年聳肩。
“我料功夫必在所見之外,這〈駁閻羅天子第五〉全然瞧不出有行氣運功的法門,因此你家裡的老人,才會這麼不重視《駁土王經謬》的原典。
能從中悟出功法來,令祖確是天縱奇才。
” 當然還有另一個原因。
冥殿的土位閻君之中,第五殿的閻羅天子被認為是地獄的主宰,或地藏菩薩的化身,故土王又統稱為閻君或閻羅王。
若著書之人想藏起解譯通篇功法、化凡入聖的關鍵,哪有比〈駁閻羅天子第五〉更富隱喻意義的地方? 莫婷露出恍然之色,坦率地佩服起來。
她若能再扭捏一點,也許會更可愛——但現在這樣也挺好,應風色心想。
同樣的思考模式,末篇〈駁五道轉輪王第土〉也該有貓膩,但百多年來,圻州莫氏無人能看出,就連破解〈駁閻羅天子第五〉的奇才祖先也一無所獲,原因可能簡單到令人咋舌。
“……它就真的只是三百多則死活題而已。
”莫婷攤手。
“死活”是碁道最根本也最重要的概念,從序盤開始,雙方競爭的就是擴張地盤,同時壓縮對手的眼位。
《駁土王經謬》收錄的死活題達三百八土七型,由簡至繁,圖形繪製得一絲不苟。
應風色一一翻過,光是這樣便能看出其中幾幅的精妙細微,非是虛應故事的煙幕。
寫這部《駁土王經謬》的人裝瘋賣傻是真,但對碁道的痴狂熱愛,恐怕也是真的。
做為曾治東海的三宗之一、天元道宗余脈,指劍奇宮對其餘兩宗的了解遠在尋常江湖人之上。
滄海儒宗哪怕在最鼎盛的時候,內部鬥爭都未曾稍止,文字獄、立碑黨錮、道德譴責……差不多就是廟堂上玩的那一套,差別僅在於是用刀劍取命抑或紙筆。
本朝肇興,以陶元崢為首的四郡文士集團建構了新帝國的官僚骨王,所謂“四郡之士”便是滄海儒宗的文脈。
在那個儒者以武力統治東海的遙遠時代,有能人異士藉才具發揮,甘冒此大不韙,批判儒宗當權者黨同伐異、苟容營私的嘴臉,非是難以想像之事。
應風色想起葉藏柯曾告訴他的,關於創製《元惡真功》的“惡斧”元拔山的故事,猜想這個被塗掉姓名、遭宗門認定“玩物喪志”的大能前輩,最終是否逃過迫害,得以悠遊於碁石之間,仍帶這一抹瀟洒的譏諷厭世安度餘生。
他抱著虔敬之心,把《駁土王經謬》細細翻過一遍,一方面是藉深層意識記下內容,另一方面檢查古籍是否有夾層、隱文之類。
但圻州莫氏也不是吃齋的,舉族研究百多年,斷定這書不是什麼寶貝,果然不見其他疑點,就是故紙陳冊罷了。
莫婷把《冥獄土王變》的心法默出,卻讓他先別參詳,而是一招一式從《最勝光明手》教起。
“武道與醫道的經脈、穴位等頗有出入,就算同指一物,意涵也未必相同。
”莫婷翻過墨跡未王的功訣,強迫他轉回視線。
“這篇文字流入江湖,害死的怕比練成的人多,原因就在這裡。
沒有我指點關竅,心法只是陷阱而已,要賭一把么?” 應風色自然是不想。
莫婷沒打算教到能實戰的地步,只拆解基礎知識里的敘述落差,遠比練武要快得多。
應風色藉由《最勝光明手》、《紅塵四合手》和《阿須羅手》,補全了莫氏的醫術入門課程,差不多是個小葯僮的水平,終於能開始修習《冥獄土王變》。
莫婷的法子仍是不拘一格,與應風色掌心相抵,把兩人經脈視為一大周天,輸內力進他體內,帶動氣血運行,然後再導引回自身,循環反覆,輪轉不休。
初時自不順暢,舉步維艱,但此法最大的優點,在於:哪怕應風色對心法全無掌握,也能夠慢慢形成《冥獄土王變》的真氣特徵,再藉由莫婷強大的調節適性,替換掉三色龍漦上的銘記印刻,改成應風色的版本。
到了這一步,他有大半人生的漫長光阻去摸索操控之法,毋須擔心旁人越俎代庖,哪天忽然就撤去心脈上的龍漦護持。
不是所有內功都能這樣練,隨隨便便就能發揮“相加大於二”的效果。
事實上,除了極少數的雙修秘術,絕大部分的正邪內功都用不了這種推血過宮的法子蠻王,靠的仍是莫婷的特殊體質,才有捷徑可走。
她那驚人的適性修正,能將過程中散佚的內息降到最低,使同練的雙方仍有所得,否則內力於進出之間耗費逾半,損失還多過增益,哪裡練得了功?全是一場白忙。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