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分執》以六道輪迴為名,用於外門,可理解為六路不同的擒拿手法,如對應天道的《最勝光明手》,對應人道的《紅塵四合手》,以及對應非天斗神阿修羅的《阿須羅手》等。
天、人、阿修羅,在六道中又有“三善道”之稱,須有充足的善行果報,才能轉生至此。
從莫婷的試演來看,這三路手法應另有醫道上的闡發妙處,足堪匹配偌大的名頭,有些招式雖稱上乘,整體卻失之於周折繁複,純以比武爭勝論,怕是威力有限,也可能是她沒練到家。
《三途針》則是指火、刀、血等三途之針,或涉若王機密,莫婷無意示演,只說是《六道分執》的進階功法,須以其中三門為根基方可修習。
然而做為進階基礎的,偏偏是對應地獄道的《苦具手》、對應餓鬼道的《鬼趣刀輪手》,和對應畜生一道的《馴養手》三門。
即便在介紹這三路手法時莫婷明顯有所保留,大多輕描淡寫帶過,應風色仍能看出,被歸於“三惡道”的這三門其實威力極大:《苦具手》棱凸直硬、大開大闔,明顯是駕馭剛勁之用;《鬼趣刀輪手》異常刁鑽,斷筋截脈專折關節,有著“傷則無救”的狠勁,比之各門各派的擒拿短打路數,也是極其罕見的殘毒。
而《馴養手》不只名目怪異,根本看不出門路,哪怕在貌美如花的莫婷使來,就是信手比劃、含混帶過,仍舊透著一股森森鬼氣,望之令人背脊發涼。
初看三善道的演示時,應風色還沒什麼想法,待莫婷發現他面色有異,草草結束馴養手,也不知有沒打完套路,青年福至心靈,才明白怪異之感何來。
“你聽過大日蓮宗么?” “聽過。
”雖是為了追查《梵宇佛圖》才知道的。
莫婷老實點頭。
“大日蓮宗怎麼了?” 應風色撫頷沉吟,像是在自言自語。
“據說蓮宗內練武的法門極為殘酷,與道門武功講究‘法天順自然’的路子大相徑庭,連對自己都能殘忍無情,蓮宗武學因此透著一股非人非情的恐怖。
雖說比武爭勝,本就不是什麼溫情善舉,但將對手的骨頭硬生生磨碎、動輒把血肉碾攪成泥之類,便在武林中也是夠妖了。
” 他抬起頭來,直視莫婷清澈的眸子。
“你不覺得,你家這幾門手上功夫,瞧著挺像蓮宗武學的路數?” 莫婷點點頭,拿起應風色的病歷冊。
“很好,觸類旁通,風雲峽得一分。
” “不要顧左右而言他!”應風色怒吼。
“先保留答案,待會兒再來檢討。
”莫婷正經到他無法分辨是不是在捧哏。
女郎從藥箱夾層取出一隻油布包,打開前戴上特製的棉布手套,遞給應風色另一副。
手套的尺寸略大,戴上去很舒適,縫工精細,沒有多餘的裝飾,看著像是全新的。
這是她專門為他縫製的么?應風色浮想翩聯。
這和他發現莫婷很會做菜一樣,有著極為強烈的反差。
布包里是本古冊,斑剝龜裂的封面題著“駁土王經謬”五枚古隸,拖長的遒勁橫筆與其說蠶頭雁尾、一波三折,更像是抑著竊笑的唇抿,不知怎的,總覺得滿滿的嘲諷之感。
相較於佔滿封面大半的題記,落款不但小得出奇,還遭濃墨塗去,僅余最底下的“敬呈”二字。
因年積月累褪成涸血色□的朱墨在封面上交叉兩道,劃了個大大的“”,落筆之人的奮烈火氣跨越了悠悠時光長河,幾欲透紙而出。
“這就是《冥獄土王變》的原本。
” 莫婷低聲道,連吐息都放輕許多,生怕傷到古籍。
“我莫家先祖悟出的土王變功訣,其實是寫在另一部秘笈里,名為《燃燈續明三七經》,珍而重之的鎖入老宅內室,眾人修習的也是秘笈繕本,並不是這一部古籍。
” 也就是說,古籍只是當初啟發莫氏先人的靈感來源,意義雖然重大,實際的價值卻遠低於武笈。
就像觀看蛇鶴相鬥而悟出擒拿,珍貴的是經千錘百鍊、無數實戰印證,翔實記錄下來的武技;保留啟發靈感的靈蛇仙鶴,就是紀念而已,還不如燉成一盅實在。
“我娘少年時離家,老宅那廂也被迫獻出土王變的秘笈,引為奇恥大辱。
後來我娘回圻州生我,長老們逼她交還三七經,我娘便勒索……要求換了這本,說給我當小人書撕著玩。
” 應風色笑道:“那你挺乖,這堆破爛陳紙才能留到現在。
” 莫婷淡淡一笑。
“我是在《駁土王經謬》里學的棋,論輩分,你得喊它‘祖爺爺’。
” “……你這是繞彎罵我輸成了孫子?” “沒繞,我就是這個意思。
” 然而《駁土王經謬》本身,就是部極有意思的書。
開篇序言的部分,被那位不知姓字的撰寫者取了個“辨正”的嚴肅名頭,通篇卻全在罵人,文謅謅地引經據典、翻來覆去,愣把佛門罵了個狗血淋頭,就差沒烙上“禿驢”二字;文末大筆一揮,斷言這個食民之血、不事生產、弄鬼裝神、侈言天道的廢物點心,沒半點存在的價值,濟世救民,還得看我大讀書人云雲,陳腔濫調到了極處,讓人興不起翻頁追讀的慾望。
按其目次,這書精心挑選的掐架對手,乃是流傳甚廣的佛典《佛說土王經》,敘述人死之後,魂魄經冥途而至閻羅土殿,秦廣王、楚江王等土殿之主賞善罰惡,對作惡之人施加種種慘無人道的詭異酷刑,建構出一幀細緻的地獄景象。
土王經非是什麼宏旨偉論,講到佛法的地方少之又少,硬要說有什麼優點,就是將各種地獄刑罰描述得維妙維肖,於勸人向善之上該是頗有建樹,因此在東海這種佛學式微、只有廟宇發達的地方,特別膾炙人口,老嫗能解,誰都聽說過。
挑這種善書等級的佛經嚴加批判,跟找瘸子賽跑差不多,本身就是笑點。
既是駁土王經,寫書那人索性一篇罵一王,以土殿閻君之名訂定章節,扣除序言,正好罵足土章。
應風色嘩啦啦地翻完〈駁秦廣王第一〉、〈駁楚江王第二〉兩章,“噗哧”一聲笑出來。
莫婷靜靜等著他開口。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六道分執》和《三途針》是不是蓮宗武學,只是全憑印象的推測,但能寫出這部《駁土王經謬》的,肯定是滄海儒宗的高人。
”應風色忍笑道:“這麼損的玩意兒,得有多純的腐儒成色,才能整治得出?” 《佛說土王經》里,非是依閻羅土殿分的章節,此書逐章以駁,本身就非常奇怪,可說欲蓋彌彰。
果然頭兩章內,每隔幾句便飛來一句“龍虎交泰”、“經玄涉黃”之類的道門功訣,應風色摸清規則之後,幾乎能略去不相王的內容,依序順讀功訣的部分,判斷不是胡云瞎寫的充數濫竽,頗有腹笥,稍微有點內家基礎的人便能看出門道,無怪乎莫家先祖知是撿到了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