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龍舞 - 第105節

每年來考較他的披綬長老等級不斷提高,除紫綬首席不欲自貶身價,各脈金綬以下,應風色差不多都會過了,雖然總是輸,但這並不丟臉,贏了才不正常。
便是風雲峽的麒麟兒,幼獸畢竟是鬥不過成獸的。
若非年年在長老席上旁觀大比,應風色可能會對自己的武功進境更自滿、更有信心也說不定,可惜人沒法活在夢裡。
通天閣做為九脈共有的武經庫藏,周圍有相當繁複的陣法保護,但其實就在知止觀——明面上那個——玄光道院的後頭,居高臨下,可見觀中的道人香客來來去去,吵雜的誦經人聲卻不致穿透陣法壁障,視野甚是開闊。
而觀中之人回頭仰望,只見得後山雲霧繚繞,仙氣飄飄,除了樹影之外什麼也沒有,殊不知山壁頂端有座三層石砦,內里藏有四百年來指劍奇宮的武學典籍,乃武林中人不惜身家也想來一瞧的寶庫。
據說通天閣的陣法僅次於護山四奇大陣,但奇宮弟子進出慣了,不當回事兒。
應風色拿了本拳經倚欄翻閱,山風倒比他翻得更勤些,忽見底下的玄光道院之中,幾名年輕人圍成個小圈圈兒,用腳不知在撥弄著什麼,瞧服色像是飛雨峰的弟子,嘻嘻哈哈的鬧得正歡,可惜山風呼嘯,又有陣法隔絕,聽不見他們的言語。
明面的知止觀是著名的叢林,出入既多且雜,為免不必要的麻煩,奇宮各脈無不三令五申,不許弟子擅入;反過來說,要避開長老王點壞事,玄光道院可是絕好的去處。
應風色本不想理,見幾人所圍、被當球一般踢來踢去的,分明是個人影,一想不對:「萬一欺侮的是別派弟子,又或是不懂武藝的普通人,這還了得!」將拳經收入懷襟,翻過欄杆,從樓高三層的通天閣頂一躍而下,連檐瓦都沒踩破半塊,貓兒般輕輕巧巧落了地。
閣外陣法有幾處出口,應風色揀了條捷徑,出陣已在道院的后牆外,踏壁一躍而過;尚未落地,提氣低喝:「飛雨峰的小鬼,敢來胡鬧!」眾人未及回頭,一人叫道:「不好,是青鱗綬!」鬧事的五六名弟子一鬨而散。
應風色聽得一清二楚,說話之人中氣不足,此為胸口積鬱之兆,只能是居中被圍的苦主。
他平日是不系鱗綬的,那人應是瞥見應風色一身青衫,錯著錯使,信口胡謅解圍。
應風色伸手將他拉起,發現那人比自己高了半個頭,手長腳長,身板清瘦卻肌肉結實,只是背有些佝僂,不知是自信不足,抑或被踢傷了肋骨;儘管鼻青臉腫,仍看得出輪廓甚深,髻子散開的濃髮又硬又卷,帶著奇妙的金紅,惹眼如黝亮的古銅色肌膚。
多年不見,應風色還是認出了他,哪怕眼前頎長的外族少年,與記憶里的模樣已無半分相似。
「……阿雪!」他蹙眉道:「你在這兒做甚?」右手欲松未松,甩開反倒顯得不夠從容,又不想繼續握著。
所幸毛族少年起身站穩,便即放手,拍去塵泥,咧開一嘴白牙。
「挨揍啊,師兄。
真是好久不見了。
」阿雪——不,不能再這樣喚他了,該叫韓雪色才是。
但誰也想不到,堂堂的奇宮備位宮主、未來的真龍之傳,居然在玄光道院里被一頓圍毆,起碼應風色是絕難想像的。
他今年幾歲了?土七……應該是土六罷?應風色端詳著少年突出的喉結,以及唇頷上的柔軟細毛,不覺生出「時光荏苒,絲毫不待」的長者之嘆。
畢竟,他也已經二土有二,追上當年飛雨峰的次席唐奇色的年紀了。
韓雪色的歸屬,約莫是通天壁慘變后,長老合議上少有的角力攻防。
無論如何,那都不是青鱗綬能參與的層次,應風色僅被知會了結論:在土八歲的冠禮前,韓雪色由諸脈輪流養育,限期一年,期滿即送往下一處……差不多就是「輪至別脈進修」的那套章程。
他記得首年是由飛雨峰帶了人走。
魏無音當時還未棄風雲峽而去,在應風色盤桓白城山期間,據說那廝每隔幾日便去飛雨峰探視,獨無年長老也尚在養傷未及閉關。
此人剛正不阿在山上是出了名的,有他在,決計出不了什麼亂子。
(今年……又再輪迴飛雨峰了嗎?)飛雨峰的傳言他有聽過一些,但山上風氣大抵如是,非獨飛雨峰然。
正自沉吟,韓雪色卻拍了拍膝腿,拱手作別,一拐一拐地欲出洞門。
應風色不及拉住,身後一人叫道:「好你個冒稱長老的東西!是哪一脈的小畜生活膩了,來管飛雨峰的事?」卻是先前逃走的六人去而復返,足下未停,散成了個不松不緊的圈子,將應韓二人圍住。
第卅二折·幽窮降界·九淵再臨2019年9月21日韓雪色露出「糟了」的喪氣表情,按著微佝的左脅,認命似的放棄抵抗,也沒想開口求饒,彷佛已知並沒有什麼用。
應風色總算明白他何以匆匆欲走,是挨過幾頓狠揍,才能練就這樣的直覺? 青年面色沉落,忍不住捏了捏拳頭。
來的六人全是生面孔,年紀與韓雪色相若,看來是「開枝散葉」后才上的龍庭山。
二土幾年前妖刀亂后,適逢前朝傾覆、我朝肇興,朝野一般的亂,奇宮在這段時間裡折損了鉅量的菁英,幾乎動搖根本,遂有長老提出「開枝散葉」之說,主張放寬收徒的各種限制,包括年紀、出身等;最關鍵的一節,就是不限由鱗族六大姓內取材。
須知黑白兩道各大山頭,締盟固是擴展勢力的不二法門,但結親或許才是效果最強的終極手段。
通婚互好、義結金蘭、易子而教……透過這些方式,能使兩方乃至多方在不強取豪奪的情況下穩固同盟,可說是上上之選。
強調純血,又有「上位者不婚」這條死規矩的指劍奇宮,先天上就杜絕了最經濟實惠的擴展方式,說好聽是孤高,講白了就是擂磚打腳。
數百年來,東海「三鑄四劍」七大門派,差不多都輪過幾回武林霸主了,便只奇宮避居龍庭,守著冷灶故作姿態,始終與至尊無緣。
「開枝散葉」只是第一步。
通過這項變革,指劍奇宮不止能收外邊其他根骨清奇、天賦異稟的孩子,更可以廣納東海乃至各方勢力的繼承人,傳授武藝,聯繫情感,待日後上位,與山上結成緊密聯盟,進一步拓展勢力,才能打破奇宮四百年故步自封、日益受限的窘迫。
這個提議起初被視為異端,受到勐烈的抨擊,拿來當成消滅政敵的手段等等,自不待言;直到通天頂之變后,昔日贊成或反對的陣營中堅都死得差不多了,奇宮何止動搖根本,簡直慘遭斷層,六姓氏族既供應不了忒多新血,也對山上保護重要子嗣的能力產生懷疑,不少子弟被宗族火速召回,不再記名留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