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至送到半百之後,余姑即嗥嗥浪叫。
兩眼微張,唇兒半啟,心上有話,口中卻說不出。
無非憂慮體弱難勝,香魂欲斷。
海天看了,心上愛惜不過,遂問她道:“嬌滴滴的心肝,你可經得再弄?”余姑答應不出,只搖搖頭。
海天只感慾火攻心,欲收卻難忍。
全身發緊,又抽了幾十抽,也不停一停。
最後,余姑叫道:“罷了,我要死了。
”海天方才狠抽數下,泄卻才罷。
余姑卻似死去,氣若遊絲,無力再動。
事畢,海天爬將起來,擦拭乾凈,穿上衣服,溜回府中。
余姑躺著,昏睡到天明。
此後海天又來過幾次,每次都盡興而歸。
自此,二人關係親密無間,直至後來,海天納她為妾,也算圓滿。
此為後話,暫且不題。
次日,海天正與母親用飯,聽得外面有人叩門,忙叫秋月去看。
乃是余媒婆來了。
她走至后宅上房裡,一見母子兩個,忙請安問好一旁坐下。
季氏問道:“余媽媽何事?”余媒婆道:“有一女要賣,不知奶奶要否?”季氏正缺一女僕,遂連珠道:“年紀有多大?要多少錢?是誰家之女?甚名?”余媒婆道:“原是城東黃老爺府上丫頭,當下不做官了,家中使女多,要賣她三個。
年方十三,名喚英兒。
”海天問道:“要多少銀子?”余媒婆道:“只要十兩!”海天說:“領來看看再說。
” 余媒婆去不多時,將那女子領來,母子一看,甚覺如意,隨即兌了十兩銀子,將那英兒買下,這且不題。
且說一日,海天閑暇無事,換上一套鮮艷衣服,出門閒遊散心,穿巷過街,四處游耍。
忽見一婦人站立門首,頭挽一髻,身穿青衣,腰系羅裙,窈窕玉質,嬌羞柔媚,眉如墨畫,腮似桃紅,口如朱丹,一雙丹鳳眼,風情萬種,不住抿嘴嬌笑,且望海天頻遞秋波,似有無限情義。
海天看了多時,不知是誰,心中納悶。
正尋思,卻見那婦人向門內而去,丟下鮮花一枝。
海天過去將花拾於手中,鼻上一嗅,香氣撲人,令人心沁,令人沉醉。
海天兀自於那處呆立多時,方才轉身回家,一路行走之間,鼻聞其花,心思其人。
他邊走邊思,不覺走至余媒婆家中,正當用飯之際。
余媒婆一見海天,便笑嘻嘻道:“官人輕易不來,屋裡請坐。
”隨後斟茶,海天不覺微微一笑,似有話要說。
余媒婆便問道:“官人有何事體?”海天遂將在那街巷路遇婦人一事,敘訴一遍,道:“特來托你打聽打聽,速速就去,不可遲延。
”余媒婆說:“這個不難,老身自然會辦。
”海天說道:“且聽媽媽信罷!”說罷,轉身而去。
余媒婆送走海天,隨熄廚炬,出門而去,穿街越巷,不多時,來到那家門首。
外面空無一人,隨即進去,來到上房。
見一老媽媽,約有六十歲,在上首坐著,旁邊有一年幼婦人約有二十來歲,陪著說話。
余媒婆進去,道個萬福,一旁坐下。
老媽媽便問余媒婆道:“余媽來至我家,有何事兒?”余媒婆道:“聞聽貴家有位姑娘,生得標緻,特來提媒。
”老媽媽道:“有位姑娘才死不久,如今就落了我婆媳二人了!”余媒婆便問:“你家大爺作何營生?”老媽媽道:“我兒到南方經商,五年有餘,至今杳無信息,令人好不納悶,不知現在身寄何處?”說著說著,淚珠下垂,哭將起來。
余媒婆道:“老太太不必傷心,想那大爺生意興隆,不得脫身,待其安置妥當,自然回來。
老太太暫且寬心,不必過於悲傷。
”老太太聽她言之有理,遂止住哭泣,道:“媽媽,你甚會說話,我現在已放心許多,不要走了,與我說會子話,解解悶,用過午飯。
再走不遲。
” 余媒婆正不知如何借口留下,此時心中暗喜,嘴裡卻道:“改日叨擾罷,今日不得閑。
”說罷,轉身便走。
老太太再三懇留,余媒婆順水推舟,留了下來,遂坐於一旁,又與老太太說了會子閑話。
及至晚間,剛剛端上飯來,忽然風雨驟至,登時傾盆大雨一泄而下,溝滿路漫,遍地水流。
余媒婆不得回家,只有住下。
及至天晚,點上燈盞,老太太安歇去了,余媒婆遂與少婦人細談起來。
說話之間,余媒婆心生一計:“他家小姑死去,事情固然無成,我看這小娘子,頗有幾分姿色,也是海天的對手,只不知小娘子肯與不肯?待我先用話試她一試。
”注意已定,才待開言,那少婦人說:“天不早了,咱們睡罷!”余媒婆假意道:“我最怕獨眠,獨自一人躺在被窩中,冷冷清清,翻過來,轉過去,睡也睡不著。
”那婦人道:“確是如此,獨自一人實在難以入眠。
” 余媒婆一聽大喜,又騙她道:“大娘子你不知法。
我那年輕時,乍沒了丈夫,曾幾夜睡不著,後來我買了個妙物,想到丈夫之時,拿出來用用,也還如意,便睡著了。
”那少婦聽得此言,臉上紅了一陣,說道:“那樣東西,我們如何能買!”余媒婆道:“大娘子若不嫌棄,待我與你買一個來。
” 那婦人聽了大喜,便道:“你就與奴代買一個,但不知得多少銀兩?”余媒婆說:“這樣東西,不得一樣,有長有短,有大有小,不知小娘子用那一等?”婦人聽到此處,笑道:“這卻叫我沒法說了。
”余媒婆說:“怎的沒法?我將那賣兒叫到家來,小娘子試著買,也買個如意。
”婦人道:“這樣也好,只有些難為情。
”說罷,二人脫衣,各自睡去。
次日,余媒婆起床,便要回家,那婦人囑道:“媽媽不可叫那人來早了。
青天白日,若被老太太看了去,只是不好,不如晚間來為妙。
”余媒婆應了,遂回家而去。
余媒婆出了那家大門,興緻勃勃,一溜煙來到海天家門前,亦未進府,只讓僕人將海天請了出來,來到自個家裡。
海天急急問道:“事兒辦得如何?”余媒婆笑道:“恐有八成指望。
”遂將昨夜之事,告之於海天,把怎樣與婦人說話,怎樣一言語挑動其春心,惟妙惟肖說了個痛快。
方海天聽言,當下大喜,遂贊道:“余媽媽,你真能辦事!”遂賞了她幾兩碎銀,余媒婆謝道:“又費官人清心了。
”海天告辭而去,又問道:“晚上可否帶我同去。
”余媒婆道:“自然。
”有詩為證: 倚門巧笑招蜂蝶,兒郎痴痴只欲得。
但值如意他家歇,死死活活實難捨。
第三回 玉娘買春郎逞興 詩曰: 頹山側並余成癬,雲而花風君得盟。
唯有吾師傳至醉,北窗喜抱美人聲。
話說海天聽得余媒婆之言,甚是歡喜,告辭回家而去。
想這婦人,原是高迪人氏,名喚玉娘,年剛十五即已嫁至鎮江黃家。
新婚不久,夫婿即因生計外出經商。
不曾想這一去就是五年,且杳無音訊,亦不知生死如何,可憐如此一位美嬌娘,竟夜夜獨守空房五載之久,其中酸楚寂寞,不提也罷。
這玉娘生的天生麗質,嬌媚無比,蜂腰削背,鴨蛋臉頰,烏油頭髮,鼻子高挺,兩邊腮上各生一酒窩,誰見了,也頓生憐愛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