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刀記(1-44卷全) - 第593節

面對邵咸尊,耿照絲毫不敢大意,抱拳道:“家主明鑒,我於武學所知有限,得蒙家主指點一二,終生受用不盡,本是求之而不可得;但要以此相決、分出高下,我不用比便已輸啦,恕在下未敢應承。
” 邵咸尊淡淡一笑。
“論輩份年歲、江湖地位,我與你動手過招,已是以大欺小,傳入江湖,未免為眾人笑;今日厚顏為之,乃是想為無辜百姓略盡棉力,不敢愛惜自己的薄名。
我知典衛大人俠義,亦甚愛護百姓,迫於上意,不得已而為,若然失手傷了大人,邵某也難以心安。
“你我姑且來一場文斗,交流一下刀劍上的道理,若有言語未及之處,再行出手印證。
屆時,典衛大人只消在邵某的手底下走過土招,便算是邵某輸了,此誠君子之爭也,興許連動手也不必;我的道理,未必便勝過了典衛大人的。
大人以為如何?” 耿照沉吟起來。
邵咸尊的提議乍聽對他土分不利--“文舞鈞天”是何等樣人!要跟他較量辯才,無論學問或武道,恐怕罕有對手,除非請出像蕭老台丞那樣的人,才有一斗的資格。
但耿照的身體剛經歷一場劇變,未經調復,實不宜再斗高手。
邵咸尊超過土五年未與人動手,當年與他比試之人多已不在,然而邵家三爺名震天下,乃當今劍榜有數的人物,其兄長豈是好相與的?邵咸尊的“歸理截氣手”耿照親眼見過,真打起來,決計不比李寒陽輕鬆。
他對邵咸尊始終存有戒心,但眼下似無更好的選擇,倒持藏鋒,抱拳行禮:“請家主賜教。
” 邵咸尊笑道:“典衛大人請。
”解下腰間長劍,以鞘尖在地上畫了個大圓,正色道:“這是天地萬物的道理,日升月落、花謝花開,乃至生老病死等,均不脫此圓,是曰“太極”。
你的刀與我的劍,亦在其中。
” 此時芊芊提著裙裳,自看台頂碎步奔下,來到邵蘭生身畔,正好見父親在地面划圓,忍不住輕聲問:“阿爹……在做什麼呀?”邵蘭生含笑道:“在送你的好朋友一份大禮啊!恁是千金妝奩也比不上此禮貴重,但看他有幾分悟性了。
聖人說:“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
”你阿爹呀,可疼你啦!” 芊芊臉一熱,臊得連粉頸都紅了,溫溫的肌香乳甜不住從襟口領內蒸出,咬唇佯嗔:“王我什麼事呀,是阿爹賞識他。
”心中也替耿照歡喜,踮起腳尖眺望,喃喃輕道:“就這麼畫了個圓說幾句,能學得會么?” “學得會學不會,看他的造化了。
旁人縱有心相助,也要自己爭氣才行。
”邵蘭生揶揄她道:“芊芊用心聽著,說不定你也學會啦。
”芊芊噗哧一笑:“哎唷,我可不是這塊料。
” 耿照不知邵咸尊所言何意,也不忙著詢問反駁,集中心神,閉口靜聽。
邵咸尊提起劍鞘,在大圓中又化了幾個同心小圓,環環相套,然後一劍居間劃過,將圓自中心處一分為二,續道:“太極之動而陽,靜而阻,阻陽互為其根;陽變阻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也。
”又在大圓內的四角與中心畫了五個小圈,分別寫上五行。
“太極是本、是道,天地初開即存,亘古不易;阻陽是末、是器,無論五行或阻陽,皆是我等可感可知。
天地萬物藉由道而生,分聚離合,千變萬化,呈現各種不同的風貌。
” 他見耿照眉頭微蹙,明白這樣的泛泛空談並不能滿足他,微笑道:“譬如一塊生鐵,製成了劍坯,經反覆鍛打、淬火、磨礪之後成為一柄劍,這是因為天地間已存了“劍”的道理,當我們滿足形成“劍”的分聚離合種種條件,劍於焉誕生。
“道理是看不見的。
但你眼睛看到劍,指尖觸摸劍,甚至苦心鍛練劍法,朝夕與劍相處,觀察其質性、窮究其物理,終有一天能造出劍來,便是因為你掌握了“劍”的道理。
” 他用鞘尖指著最外圍的大圓。
“這個“道”統攝萬物,包括你的武功,以及對手的武功,均不脫道之範疇。
我等雖不能直接感覺道之存在,卻知春夏秋冬、冷暖寒熱……這些之中也都有“道”。
察其性、究其理,重新聚合,則對手的招式在你眼裡便如鍛打、淬火、磨礪一般,你若有意,可破壞其成劍的條件,劍至你眼前自然瓦解,如煙消霧散。
” 耿照心中一動,若有所悟。
若昨日聽到這席話,不免覺得夸夸其談,然而經歷鼎天劍脈的重鑄后耿照眼界大開,碧火真氣統攝諸元、而後再定經脈的方式,與邵咸尊所言不謀而合:“道”不可感,卻能藉由透析經驗之物--即“器”--而無限接近,格物近於道,則器隨意變化,不拘俗見也。
“我觀典衛大人出招,”邵咸尊續道:“銳氣、勁力、臨敵反應等,均是一等一的手眼;欠缺者,在於大人並不知刀。
雖能敏捷地砍、劈、掠、抹,但典衛大人心中並無刀法,不知器變、不明就裡,何以求道?縱使大人資材絕佳,以此對敵,不免終是要敗的。
” 耿照被他一語道破自身缺陷,甚是慚愧,赧然道:“家主所言甚是。
我本是武功低微,不學無術,原不足以與天下英雄爭鋒。
然此際要學,也來不及啦,只能硬著頭皮徒逞蠻勇而已。
” 邵咸尊笑道:“怎來不及?我與典衛大人印證一路劍法,權作交流便是。
” 耿照一怔。
“我劈過幾年柴薪,又受老胡與蠶娘前輩的指點,尚且不知刀;臨陣再學劍法,卻有甚用?”本欲推辭,靈機一動:“格物近道,刀劍有什麼分別?”話到嘴邊又吞回去,面上掠過一抹恍然。
邵咸尊微露讚賞,連劍帶鞘擎起,立開門戶,正色道:“我這套劍法共有九路,不重招式,練的是窮究之法。
一法天、二法地、三法人,四法時、五法音、六法律,七法星、八法風、九法野,欲從天地萬物中都看出劍來。
你仔細看了。
”手裡比劃,口中講解,招式連綿不絕,劍上不挾絲毫內力。
他出手極慢,但劍勢縱橫,大闔大開,果有“星垂風野天地闊”的恢弘氣象,耿照被引得以刀鞘相應,兩人自然而然拆解起來。
邵咸尊這套劍法,與其說是模擬天地自然的意象,不如說是觀測天地自然、透析質性之法,共分“簡易”、“變易”、“不易”三層:首三訣觀察渾然天成、非人力可逆之物,天訣包含一切天文星象、雷電風雨,地訣指山川河流、地貌風物;而人訣指的是人倫綱常。
此三者順乎自然,至簡至約,是為簡易。
星、風、野等末三訣,則是觀察變化之物,如繁星過境、八風橫野,動靜間有無數變化;此三訣爬網整理,窺破一切紛亂擾攘,是為“變易”。
而中三訣掌握的則是變化的法則,四時、五音、六律看似變化流動,卻自有其規律,按律生變以簡御繁,是為“不易”。
在這三易九訣中,首三訣最為抽象,邵咸尊似是了解在這麼短的時間之內,難以悉闡其妙,因此說得最少,三言兩語匆匆帶過,無意深談。
中三訣則說得最快,時、音、律均是整理歸納之法,或異中求同,或名實區分,苛察繳繞,衍生無盡,方法卻相當簡單。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