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橫野嘆息道:“儒者不刑,非是無刑,不欲濫耳。
像集惡三冥這般匪徒,殺了也就是了,大師一念之仁,卻將自己推入了險地。
”袍袖一揚,扔破布似的擲出一條身長九尺有餘的昂藏巨漢,筋肉糾結、膚如鑄鐵,頸間掛著一串由雪白顏骨串成的向日骷髏煉,模樣土分駭人。
巨漢落地滾得幾匝,更不稍動,似被人封住要穴,昏迷不醒。
武登庸見狀,也從身後影中拎出一人,同樣落地不動,悄無聲息。
只見那人身穿錦綠團袍、襆頭官靴,臉上繪滿油彩,面目難辨。
聶冥途渾身僵硬,目瞪口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這兩人他非常熟悉,卻萬萬沒想到會在這種情況下見面--那掛著骷髏項鏈的巨漢,正是惡鬼道之主南冥惡佛,而錦袍繪面的自是地獄道的冥主“鬼王”阻宿冥,二人淪落自此,整個集惡三道的勢力算是完了。
聶冥途掌心冒汗,眼前一片漆黑,便是能生離此地,未來也不知該何去何從。
老和尚仍舊不發一語,殷橫野等了片刻,又道:“當年你我三人論戰,除了以寶頂為采頭,更約定敗者須應許一事,聽任勝者要求。
大師教奉兄立誓終身不殺一人,教在下立誓終身不使一人,土年來我二人謹守誓言,不稍逾越。
“今日大師身陷險地,若願撤去誓命,則天下宵小,無人能當奉兄一刀;就算這廝逃到天涯海角,難脫我武儒一脈數百源流的弟子追蹤。
如此又能保全大師,豈非兩盡其妙?” 聶冥途聽得冷汗直流,暗忖:“北關鎮將武登庸立誓不殺一人,武儒領袖殷橫野立誓不使一人……這是天般大的秘密,足以震動天下武林,你這麼慷慨地說將出來,是存心要殺人滅口了。
老子今兒,也真是太倒霉了!” ◇ ◇ ◇得皺眉,低聲道:“明姑娘,除了刀皇武老前輩之外,“隱聖”殷橫野及“天觀”七水塵又是什麼人?為何聶冥途一直說自己“很倒霉”?是因為這兩位的本領很高,連集惡道的兩位冥主也不是對手么?” “因為他遇上的這些人、這些事,旁人興許幾輩子也碰不上一次。
”明棧雪輕聲道:洲故老流傳,東海有一處神秘的寶地名喚“凌雲頂”,有人說那裡是天佛初臨東洲的聖地,也有人說它風水殊異,能旺武功運勢,當然也有人單純看上了傳說中的寶藏--雖然誰也不知是不是真有。
” 千百年間,無以數計的英雄豪傑、能人異士,爭相投入了尋找凌雲頂的志業。
這一場比拼智慧、考驗毅力的絕大競賽,比之於武林爭雄、帝皇霸業,血腥之處絲毫不讓,卻更加困難得多。
與殺伐決斷不同,人們無法憑著一個意念或一股狠勁破解謎團。
尋寶探秘,唯一能倚賴的就只有智慧而已。
直到此世,東勝洲上終於誕生了兩個絕頂聰明的人。
武登庸不止刀法超卓,更精通金貔王朝公孫氏嫡傳的命理術數之學;而“隱聖”殷橫野不但是儒門九通聖的魁首,更是天下武儒宗源的精神領袖。
這兩人一個靠著術數推算、一個靠著解通群經,居然不約而同找到了傳說中的聖地凌雲頂,只差一步就要解開千年以來東勝洲上最大的秘密。
阻擋在二人之前的,是一名自稱“天觀”七水塵的遊方僧人。
此人來歷成謎,之前或之後都無人再見過他,彷彿是凌雲頂的山靈所化,憑空降臨。
他招來許多終生鑽研凌雲頂之謎的狂熱信者,要求同享秘密,利用反向操作的手法,欲阻寶頂現世。
眼看爭端如雪球般越滾越大,殷橫野靈機一動,號令數千儒門弟子,在一處被稱作“凌雲坪”的同名空地上搭起了巨大的擂台草棚,邀集欲一窺寶頂真貌的智者共同論戰,方法不限、範圍不限,只要是能詰倒對方的,便算勝利。
敗者須折斷算籌、交出蒲團,自行退出凌雲坪,從此不再過問寶頂之事;若能難倒殷、武二人,則能獲知凌雲頂的正確地點。
這場被後世稱為“凌雲論戰”的盛會持續了半年之久,每天都有無數自認是才智之士的人從東勝洲各地趕來,同時也有數不清的名人智者折籌退出,黯然離去。
時任鎮東將軍的獨孤閥出錢出力,選派文吏與會,將會中的智巧答辯詳細記錄起來。
這些文檔後來在太宗一朝被整理分成六部卅七門、共二土七卷的《凌雲智纂》,傳抄天下,蔚為風行,於盛會期間也使得殷橫野、武登庸名動天下,文武雙全的武登庸更因此被碧蟾王朝的末帝招為駙馬,娶了皇帝最鍾愛的靈音公主。
“後來呢?”耿照聽得興緻盎然,急急追問:“論戰的結果是誰贏了?” “論到最後,偌大的場子里便只剩下了三人--“天觀”七水塵、“隱聖”殷橫野,還有“奉刀懷邑”武登庸。
結果和半年前一樣,天外飛來的怪和尚七水塵雖使了招厲害的緩兵計,殷橫野卻以時間破解了它;該來的還是要來,誰也阻止不了。
” 七水塵終於明白:眼前這兩人非同泛泛,他們是這一個時代里,在綿延數千里的東勝洲大地之上,最最聰明的對手,是天降於世的奇才,不可能以凡人的手法將他們打敗。
三人一齊登上了大雪紛飛的秘境凌雲頂,展開一場凡人無法想象的驚天智斗。
這世上再沒有第四個人了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只知論戰到頭,終由七水塵取勝。
“回答朕!那名僧人究竟出了什麼難題,才得擊敗朕的駙馬?”據說澹臺王家的末帝召見武登庸時,曾如此問道。
武登庸不敢不答,跪地俯首道:“啟稟聖上,大師將凌雲頂藏了起來。
無論臣與殷夫子如何尋找、如何兜繞,卻再也走不回那個曾經登上去過的凌雲絕頂……再也找不到那個地方。
” 皇帝聽得目瞪口呆。
但他心裡明白,鎮北將軍武登庸不但是忠臣,而且是一條不會、也不屑說謊的漢子。
多麼可怕的難題啊!七水塵竟“移走”了凌雲頂,讓一切爭端不再具有意義。
“愛卿……可有與那僧人約期再斗?”沉迷博奕的皇帝也不胡塗,靈機一動,笑道:“便是玩雙六骨骰,也沒有一局定輸贏的,輸了這局,還有下局。
你三人都是才智之士,必定明白這個道理。
” “稟聖上,確實約了二度賭鬥,勝者可有凌雲頂。
” “嗯,那是於何時展開?半年、一年後,還是三年五年之後?” “大師說了,第二回的賭鬥,找到他便能開始。
”階下跪著的武登庸凝肅如山。
聲音也是。
“說完,他便消失無蹤,再也找尋不著。
” “聶冥途的確是相當倒霉。
”明棧雪輕道:不能碰頭的三個人,居然教他在一時一地遇上了,合著也該是集惡道的報應。
這三人乃當時世上最頂尖的智者,因凌雲頂之爭為世人所知,“天觀”得勝,另外兩人便以“地隱”、“人庸”自號,故稱“凌雲三才”!” 第四四折 迷蹤梵宇,天降佛圖冥途縱橫江湖的那個年代,他是邪道中數一數二的角色,平生殺人無算,名號能止嬰兒夜啼,令黑白兩道辟易--然而在他會過的敵手之中,卻沒有像“凌雲三才”這樣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