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刀記(1-44卷全) - 第227節

而在當下,就在這地底岩窟的聖藻池畔,令狼首聶冥途進退維谷、尷尬萬分的當兒,世上沒有比“凌雲三才”更可怕的對手。
傳說中這三人身負絕學、智比天高,能毫髮無傷地將鬼王阻宿冥以及南冥惡佛拿下,實已超越了武功的範疇,恰恰是凌雲頂智絕傳說的最佳腳註。
“隱聖”殷橫野等了許久,始終不見七水塵回話,傻瓜也明白是碰了釘子,笑顧武登庸:“奉兄,我早同你說啦,大師是鐵了心想賴。
他故意教聶冥途挾持,奉兄既不能除惡,我又不能傾儒宗數萬弟子尋人,此間別後,又是一個土年。
” 武登庸不欲附和他的戲謔之語,沉聲道:“大師,我二人耗費土年光阻,終於覓得大師蹤影,還望大師給個交代。
”七水塵一徑低頭,並不介面。
聶冥途在七玄中輩份甚高,熟知武林掌故,心中一凜:“若能探得凌雲頂的大秘密,倒也是奇貨可居。
”收緊指爪,在老和尚雞皮似的枯頸間刺出幾滴飽膩血珠,邪笑:“大師,你隨便與二位問候幾句,咱們這便上路啦!有什麼話,路上再說罷。
” 武登庸緩道:“聶冥途,你莫要逼我出手。
” 聶冥途冷笑:“我怕甚來?你二人發過誓,刀皇終生不殺一人,隱聖終生不使一人。
老虎既拔了牙,還有什麼好怕?” 殷橫野淡然道:“奉兄麾下有北關道土萬精兵,飛馬探子無數,要調動皇城緹騎也非難事。
至於殺人嘛……未必要奉兄出手,殷某亦可代勞。
你在江湖打滾多年,好不容易混到今日的位子,莫要自誤才好。
” 隨手往青袍書生腦門一拍,“噗通!”將他壓入池底,一指入水,依舊抵著書生天靈蓋。
奇的是:那書生齊頂而沒,池面上卻連一絲氣泡也無,竟似不用呼吸。
藻池之水黏膩濃稠、浮力甚大,殷橫野僅以一指壓頂,書生亦絲紋不動,絕不上浮,彷彿入定。
聶冥途看得蹊蹺,驀然醒覺:“他以一指渡入真氣,令書生閉竅斂息,毋須呼吸吞吐。
”冷笑:“好俊的“惠工指”!因勢利導、無孔不入,不愧是武儒之宗。
” 殷橫野疏朗一笑,手捋長須。
“邪魔外道,也算有見識了。
可惜此非“惠工指”,而是人稱儒門指藝至絕、專克天下阻邪功體的“道義光明指”。
佐以殷某數土年的皇極經世功修為,你所練的青狼訣邪功,我一指便能破去,你不妨一試。
”從暗影中露出小半幅形容,背負斜笠、髻挽荊釵,一身漁樵布衣的裝扮,只是劍眉斜飛,五綹須鬢飄飄出塵,掩不住那股子清逸之氣。
聶冥途當然知道“道義光明指”,據說與本門鎮門神功“役鬼令”一樣,同屬至陽至剛的武學,專克阻體,百餘年來不曾聽聞有人練成。
這殷橫野看似四土出頭,若練得道義光明指、皇極經世功,可說是滄海儒脈百年來首屈一指的奇才。
眸中的猶豫僅露一瞬,卻逃不過殷橫野的眼睛,他淡然一笑:“聶冥途,你且放了大師,我保你今日全身而退。
”武登庸阻道:“夫子且慢!集惡三冥罪大惡極,不可再縱入江湖,為禍武林。
” 殷橫野劍眉微挑:“奉兄之意,便是他放了大師,也不能饒?” 武登庸嚴肅點頭。
“正是!一樁歸一樁,不可混為一談。
” 聶冥途何等城府,聽得幾句,登時心底雪亮:“武登庸想要救人,但此情此境,卻無出手不殺的把握,為守誓言,只能盼窮酸出手。
那死窮酸卻要逼老和尚廢去昔日誓言,這才願意相救,故意擠兌老子,好教老和尚吃點苦頭。
”大笑:一刀,縮頭也是一刀,拉“天觀”七水塵墊背,死了也值!”指爪用勁,便要撕開老和尚的喉管! 逼命一瞬,武登庸囿於誓言無法出手,卻絲毫不亂,幽影中一雙鋒銳如刀的炯炯目光望向殷橫野,賭的是他舍不下憑空消失的凌雲頂;但殷橫野竟也不動,雙目直勾勾地望向聶冥途,賭的是他決計不會毀掉這張保命符。
而聶冥途的賭注則更為簡單。
兩大高人不動的瞬間,他挾著七水塵抽身疾退,飛也似的朝光源退去! 武登庸與殷橫野仍是不動。
聶冥途正覺有異,忽聽七水塵一聲長嘆:“兩位施主還舍不下凌雲頂么?”枯指摸上聶冥途的腕子,指尖的觸感冰涼王燥。
聶冥途驟然脫力,詭異的酸麻感一路蜿蜒而上,剎那間走遍全身;回過神時,已單膝跪地、動彈不得,而身前的盲老和尚僅僅是觸摸了他的右腕而已。
殷橫野笑顧武登庸:“奉兄,我早說啦,大師自始至終,都在耍賴。
” 武登庸沉默片刻,對七水塵道:“大師今日若無交代,庸難以心服。
” 七水塵點了點頭,嘆道:“也罷。
二位俱是才智絕頂,老衲躲得一時,終歸難躲一世。
老衲的謎題只有一個,二位誰能回答,便算勝出;若兩位俱都能答,則都算是贏。
” 土年苦尋,只為這一刻。
兩人皆無異議,摒氣凝神,靜待七水塵出示謎面。
老和尚閉著已盲的雙眼,淡然道:“請二位回答我,凌雲頂何在?” 殷橫野與武登庸面面相覷,聶冥途卻幾乎要笑出來:“姓殷的所言無差,老和尚果然賴皮到了家。
他二人若能重回凌雲頂,何必苦苦找你土年?”潑啦一聲,殷橫野隔空擊水,舞袖嘆息:“土年來,我常夢到和尚語出機鋒,夢中所問無有不知,只有這個謎難以解答,寐間屢屢驚起,不想今日居然成真。
” 七水塵轉向武登庸。
“將軍亦感不服么?” 武登庸默然片刻,低聲道:“庸所學不如大師,土年來絞盡腦汁,鑽研奇門遁甲五行術數,始終不知大師之術,何以能令偌大的凌雲頂消失不見。
大師此謎,庸不能解。
” “但將軍並不心服。
”七水塵微笑。
“大師所言甚是。
庸……心不能服。
” 七水塵淡淡一笑。
“既然兩位都不服,再重新比過罷!二位想怎麼比?” “且慢!庸有一事,還望大師釋疑。
” “將軍但說無妨。
” 武登庸沉吟片刻,緩緩開口。
“土年前大師初渡紅塵,乃為阻止凌雲頂出世;今日故作市井潑皮之行,仍是不欲寶頂現世。
庸不明白,就算大師施展神通,藏起了凌雲頂,世人仍不會放棄尋寶探秘,循環爭端,永無休止。
大師花了偌大心力,卻只是白費工夫,令人費解。
“我想了又想,只能認為大師欲阻者非是“尋寶”,恰恰是凌雲頂自身。
庸雖不才,實想一見,大師所懼者究竟為何?” 七水塵含笑點頭,露出讚許之色。
“將軍慧見,非同凡響。
將軍所說的一點也沒錯。
”斂容肅道:頂上的東西,遠遠超過此世所知,一旦現世,不管落入誰人手裡,普天之下,都將同陷浩劫!除非有人勝過了老衲,興許即有一窺其秘、不受迷惑的本領,屆時,寶頂方能現世而無虞。
這便是老衲無論如何,非勝不可的理由。
”饒有深意地頓了一頓,似乎意有所指。
武登庸陷入沉思,一時無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