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伴兒,這趟出使,僅你一人前往,你要讓李自成相信朕的誠意,也要讓李自成明白,一個小小的寧武關都能讓他損兵折將,況京城乎?告訴他,朕這裡尚有數萬軍隊,各地勤王大軍也正在趕來,真打起來,他不見的勝利。
然作為大明的子民,朕實不忍心再讓生靈塗炭,故准許他提出的條件。
另外,你自身也要注意安全,不要惹怒賊寇,應該無恙。
一旦大伴兒遭遇不測,黃去路上稍等,朕隨後就到,咱爺倆結伴而行。
」王承恩早已痛哭流涕,他連連叩首,哽咽道:「皇爺,老奴謝皇爺信任,老奴死不足惜,能為皇爺效忠,老奴這輩子值了!」。
王克非看著滿頭白髮的王承恩,心裡頓時一陣酸楚,眼淚也不禁流了下來。
王承恩雖然是個閹人,被絕大多數人心裡所鄙視,但他確用他的行動告訴世人,閹人不缺忠義和氣節,比某些讀聖賢書,滿口仁義道德的所謂文人強之萬倍。
他趕緊上前,將王承恩扶起:「大伴兒,辛苦了,帶上點珠寶禮物,朕等你回來。
」「唉,多謝皇爺牽挂,老奴即刻動身,請皇爺靜候佳音。
」說罷,王承恩抹了把淚水,慢慢退出了大殿。
崇禎啊,這是你留給我唯一有用的遺產。
……王克非的另一項舉措就是臨陣換將,這也是作為聯絡失敗的備招,一旦李自成獅子大開口,或壓根就拒絕談判,今夜必將攻城。
其中德勝、阜城、宣武、正陽、朝陽等門都將不戰而降,甚至引領闖軍入城。
前世的書沒白讀啊,知彼知己,方可百戰不殆,既然清楚歷史的走向,就應當做出一些改變。
當務之急,是將這些降將全部撤除,換上前世自殺殉國的忠義之臣,這些人或許不是武將,不懂得行軍布陣,但好在只是守城作戰,只要有一顆堅定的心,看見敵人爬上來,指揮大軍往下打就可以了。
北京本來就城高水深,自古就是兵家重地,還是經營了數百年的都城,一旦決意抵抗,相信農民軍一時也難以攻破,只要相持數日,各路勤王大軍早晚會來。
想到這裡,王克非沖身邊的小黃門吩咐道:「去!傳朕旨意,宣成國公朱純臣,兵部尚書張縉彥,太監王相堯,張永裕,曹化淳,曹化成,王德化王清宮覲見,就說,嗯,就說讓他們速來宮中領軍餉。
另外,也宣戶部尚書倪元璐、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以及太子過來。
」王克非擔心,雖然自己名頭上還是皇帝,可軍隊現在已經失控,要是這幫兔崽子不來怎麼辦,只有用他們最喜歡的銀子來「請君入甕」了。
「奴婢遵旨!」小黃門領了旨意后匆忙離開。
僅僅過了不到兩柱香的時間,張縉彥曹化淳等人便紛紛屁顛屁顛的趕了過來,瞧他們的表情,兩眼放光,摩拳擦掌,看來銀子的作用還真好使。
王克非沒時間和他們廢話,直接吩咐殿兩側的大漢將軍將他們拿下。
眾人懵逼了,搞不清皇帝唱得是哪一出,不按套路出牌啊。
「陛下,這是為何?微臣所犯何罪?」兵部尚書張縉彥一臉驚恐的問道。
「為何,你們自己清楚,朕對爾等是如何信任,爾等竟大逆不道,勾結賊寇,通敵賣國。
置朕,置國家,置社稷蒼生於不顧,真是土惡不赦,死有餘辜。
拉出去,就地處決。
」「陛下,微臣冤枉,微臣祖上曾戰功赫赫,陪同太祖成祖皇帝打下了盛國的江山,現已世襲九世、土二位,兩百餘載,始終對皇家、對陛下一片忠心,日月可鑒呀,陛下!」朱純臣說的是慷慨激昂,義正言辭,配合他堅韌的面龐,很難想象作為一位功勛之後,他的表現竟然是如此卑鄙無下限。
前世崇禎其實對朱純臣一直恩遇有加,不但委任他總督京城兵馬,甚至還寫好了遺書,令他帶領著諸位大臣輔佐太子,以圖有機會挽救江山社稷。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崇禎帝對於朱純臣還是非常信任的。
但事實證明他看錯了人,被寄予厚望的成國公朱純臣不但主動向李自成獻出齊化門,甚至還與陳演等率百官勸進,希望李自成早登帝位,以成為擁戴有功之人,在新朝謀求自己的榮華富貴。
但或許是天日昭昭,住進了皇宮中的李自成在文淵閣的桌子上發現了崇禎帝寫下的那一份詔書,最恨叛臣的他立命將朱純臣拿下並抄沒家產,並在三日後斬首。
這位成國公最終也沒能逃過家破人亡的下場。
王克非長嘆一聲。
「說得好,功必賞,錯必罰。
成國公自朱將軍始,已世襲九世,土二位,皇家也對得起朱公的在天之靈了。
爾等不肖子孫寸功未立,已獨享其成兩百餘載,如今國家危難,強敵當前,爾等竟假借大義之名盡行欺世盜名之事,是可忍,孰不可忍。
」「皇爺,皇爺饒命,奴婢冤枉啊,奴婢們一直都對皇爺忠心耿耿,絕無二心呀,皇爺!」一群太監猶如死了爹娘似的哭癱在地。
「哼,忠心耿耿,絕無二心,此話怕是李自成也收到了吧!一群跳蚤小丑而已,安敢欺朕?作為外臣,他們投降,想用朕的腦袋來換取他們的富貴前程,尚情有可原。
可你們這些狗奴才身為朕的家臣,竟也不懂得忠君報恩,辜負了朕的一片苦心,簡直喪盡天良。
朕也是瞎了眼,居然養了一群白眼狼,險些誤了朕的大好江山。
拖下去!」王克非不容置疑的命令道。
如狼似虎的大漢將軍們一擁而上,像拖死狗一般的拽了出去,任憑他們喊破了嗓子。
不一會兒,便有衛士端著七顆血淋淋的人頭前來複旨:「啟稟萬歲,反賊已伏誅,請陛下過目。
」「不必了,將逆賊的頭顏懸挂城門示眾,屍身喂狗。
」前世崇禎雖然失敗了,吊死了自己,但他卻是個值得尊敬、值得同情的皇帝,至少輸得坦坦蕩蕩,沒給祖宗丟臉,總比那些被擄去北國放羊的宋徽宗,或那連自己的夫人也保護不了的李後主,只能弄些「一江春水向東流」來自我安慰的亡國之君要好得多吧。
崇禎,這些人可是讓你殉國的最直接兇手,也算是替你報仇了吧。
哥們借用了你的軀體,也對得起你了。
王克非又瞟了一眼大殿內矗立的錦衣衛指揮使。
駱養性,錦衣衛世家出身,官二代,根紅苗正,其父駱思恭,萬曆末年到天啟二年的錦衣衛指揮使,因不肯黨附魏忠賢而被田爾耕所取代,後來病死。
對於洛養性這個人,史料對他褒貶不一,甚至更偏向於褒,貶主要是因為他投降了清廷,但並沒有做什麼土惡不赦之事。
而且,他的能力也是有一些的,正史中,周延儒的事還是他舉報才曝光出來的。
本來王克非也想將他處死的,然後由死戰崇文門的錦衣衛同知李若鏈來擔任指揮使。
李若鏈,辦事一向得力,且風評極佳,頗有英雄氣概,是錦衣衛中的道德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