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明末之徵服 - 第21節

大屠殺,使得中國很多地區「縣無完村,村無完家,家無完人,人無完婦」。
魯迅先生對此評價說:「清軍入關屠盡明朝漢人的骨氣廉恥。
大明有思想、敢反抗的忠勇之士幾被殺盡,留下的是大抵順服的「奴才「。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朝之後無華夏,歷史刻骨銘心,永遠不能忘記。
今世,我來了,勿忘國恥,定不能讓歷史悲劇再次重演。
「陛下聖明!」李岩拱手施禮,接著又說道:「其四,為商人道德的失控。
這一點在晉商八大家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
據臣所知,八大家不僅和建奴進行貿易,提供各種違禁物資,還會作為建奴的耳目,刺探軍情等。
他們操縱張家口的貿易活動,並以商為名,暗中為滿清輸送軍需物資和情報,並在滿清最困難的時候給滿清提供糧食,是有名的漢奸家族。
是也,晉商每賺到的一塊銅板裡面,可能都埋葬著一個冤魂。
」的確,當年有不少晉商完全是一群自私自利的金錢動物,眼裡根本沒有國家民族,毫無商業倫理道德可言。
他們向清軍出售糧草、武器、情報、充足內應等,幫助清軍入關劫掠,清軍搶來的錢財人物等再賣給晉商換取更多物質,由此形成一個畸形而血腥的貿易鏈條,雙方緊密合作,深挖明朝牆角跟,因此清朝建立之後,為了表彰他們的傑出貢獻,順治才會給予「八大皇商」名頭和一些特權。
在清代,全國排名前16位的大財團都在山西,出現這一現象並非偶然。
「愛卿,朕記下了,晉商八家,秋後之螞蚱耳,不是不報,時辰未到。
這筆賬,就先給他記著,早晚有一天朕會和他們清算。
愛卿接著講。
」王克非側顏的臉龐,因為繃緊而顯得冷峻剛毅,他認真的樣子,透著無人可侵犯的強勢,不愧為倨傲的王者。
「其五,天災與瘟疫。
」李岩接著說道。
「陛下,臣研究諸史,發現自萬曆、崇禎年間,旱災變得越來越頻繁,北旱南澇,天災嚴重。
北方各地,大旱加上大寒,直接造成糧食絕產,農田顆粒無收,餓殍遍野,土室九空。
臣認為糧食絕產,百姓無奈,只能與老鼠搶食,故而又引發了鼠疫大爆發。
陛下亦不必釋懷,此乃天意,非人力可為,惜哉!」看來老天爺也不願幫助明朝呀,有一個詞語叫做"天災人禍",雖然說歷朝歷代都有天災,但是不得不說明朝遭遇的天災是最多的,而且災情土分嚴重,這對於落後的封建王朝來說簡直是滅頂之災。
嘉靖大地震,小冰河時期,天啟大爆炸,大鼠疫,明朝後期的四次天災接踵而至,顯得土分離奇,尤其是小冰河期,氣溫驟然下降,甚至降到了千年以來的最低點,冬天異常寒冷,造成糧食產量大規模下降,這對於一個人口龐大的帝國來說無疑是致命的打擊。
整個氣溫回暖是在明朝滅亡以後的1650年左右,在康熙上台之後,小冰河期結束,此後迎來所謂「康乾盛世」。
王克非垂下眼眸,輕輕舉起茶杯來湊到了唇邊,沉吟不語。
過了半晌,他才輕輕呷了口茶,放下杯子展顏一笑道:「李卿,位卑未敢忘國憂,朕心甚慰呀!朕已有主意來應對天災,定能保證大明的子民們有飯吃,有衣穿。
愛卿接著講。
」「臣遵旨,只是……陛下,這第六個,可能會有大不敬罪責,臣不敢說。
」「愛卿但講無妨,朕金口玉言,豈能反悔?」「謝陛下!」李岩不卑不亢,神情坦然的說道:「這第六個,就是沒有底線的黨爭。
陛下身為天子,晝夜為國操勞,自登基以來,先除魏忠賢,后清吏政,殺袁崇煥,效仿太祖皇帝,事必躬親,鞠躬盡瘁,使得大明朝政煥然一新,看似勤政之舉,然實乃……先皇光宗留存魏忠賢,乃是為掣肘朝內東林黨之用,閹黨固然該殺,卻萬不該趕盡殺絕,導致東林黨做大,如今滿朝上下,放眼金陵或京城,誰人不是東林黨之人? 陛下看似皇權凌駕於官權之,卻步步為營,異常艱難。
而那東林黨,個個都是朝廷命官,又是飽讀史書,卻對朝廷陽奉阻違,大奸似忠,凡對手贊成的,東林黨就反對;凡是對手反對的,東林黨就贊成,更甚者,東林黨乃是一團體,遍及京師、南京乃至全國,如此之可怕,千古未有。
」李岩滔滔不絕的講著,作為一個古代人,他能有這些見解,著實難得可貴。
黨爭不是問題,但是毫無底線的黨爭就會把病入膏肓的病人,折騰的更凄慘,甚至弄死。
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兩百多年來積累的體制弊病,早已積重難返,病入膏肓。
同時,無法抑制權貴集團的土地兼并,難以逃脫「三百年王朝周期律」,終於內憂外患,難以為繼。
用直接推翻明朝的李自成的話說,就是「氣數已盡」。
而毫無底線的黨爭,則敲響了明帝國亡國的喪鐘,也正是那些所謂愛國的東林黨,成為了明帝國的「掘墓人」。
「基於此,臣的建議是朝堂減丁,但凡上朝者,品階需達三品以上。
三品以下者,非必要官職,非聖上欽點,無需上朝。
這朝堂之上,講究精益求精,多者無宜。
」說白了,李岩的建議就是類似於當今的政治局常委會,人不在多而在精。
人一旦太多了,就像趕集似的,你一言我一語,東扯葫蘆西扯瓢,很難達成一致意見。
李岩緩緩起身,第四次跪倒在地。
「陛下,臣,一介書生,凡人之智,三尺微命耳,今臣冒死直諫,無他,只求我主萬歲江山穩固,中興盛明,臣竊惟事勢,一心為國,別無他念,望陛下明察。
」說罷,李岩伏地叩首。
王克非又一次親手將他扶起。
「李卿,一語驚醒夢中人吶,朕受教了,這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朕不如卿哪。
今日與愛卿一番肺腑,朕亦感覺與往昔不同,古人云: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若朝中像李愛卿這種忠臣良臣再多一些,天下之勢,何愁不平?」歷史的長河滾滾流過,沒有任何事物會是一成不變的,陳式舊物終會被潮流淹沒。
要學會改革,只有不斷的創新才能持續的發展,才能不被社會淘汰。
……「啟稟皇爺,皇後娘娘和李夫人求見。
」兩人正聊得正歡,有小太監躬聲上前來報。
「有請。
」這兩個娘們,去后苑「賞了半天花兒」,現在終於回來了。
「臣妾見過陛下,民婦參見陛下。
」「愛妃平身,李夫人免禮。
」「謝陛下。
」「李夫人,勿再以民婦相稱了。
自今日始,你的夫君,是已朕的內閣首輔大人兼太子太師,文淵殿大學士,而你,也是一品誥命夫人,是命婦了。
」紅娘子聞言一怔,她不敢置信的扭頭看了看李岩。
李岩也微笑的點了點頭。
「賤妾代夫君,叩謝陛下!」紅娘子盈盈謝恩道。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