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給臉不要臉是么?”孫玄怒了,他相信宋楠聽到這麼無禮的話也會發怒,這酸儒的意思是要跟宋大人劃清界限不屑結交,這是典型的蹬鼻子上臉。
宋楠擺手制止孫玄,臉上笑容不改道:“王大人將你我必做大江大河,我可不敢當,王大人或者是大河滔滔,我卻只是涓涓細流而已。
但王大人的話不太嚴謹,大江大河雖無交集,但萬流歸海,他們總歸要匯聚一處的,到時候便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也分不開了。
王大人執意不同本人分享,我也能夠理解。
近來有人對心學提出諸多的討伐,看來都是真的,王大人想必也是對心學之術不夠自信,生恐露出了破綻來,這也可以理解。
我就說嘛,程朱之說流傳數百年已經根深蒂固,豈是什麼其他學術一出便能替代的,罷了,不說也罷,咱們還是談公事。
”王守仁變色道:“鎮國公,此言差矣,本人可不是怕露出什麼所謂的破綻,程朱理學當中謬誤甚多,我心學正是矯枉其謬,又豈會懼怕與之比較?這一節須得說清楚。
”宋楠擺手道:“不說也罷,我也不想聽了。
”王守仁起身道:“不聽也不成,王某豈能容下如此誤解?當朝大儒口誅筆伐之言甚多,王某一直眼不見為凈,但大人當面質疑,王某豈能不加回應?學術之爭雖非刀光劍影你死我活,但也要分個是非曲直才是。
”宋楠嘆了口氣道:“哎,可是我們要談公事啊。
”“公事容后再談,我們先搞清楚這件事再說。
”宋楠苦著臉道:“好吧,你要說,我便聽著吧。
”孫玄張大嘴巴發愣,開始的時候宋楠要談心學,王守仁不願搭理,現在王守仁倒要死乞白賴的談心學,大人倒是一臉無奈;這兩人轉眼之間便變了位置,可真是教人摸不著頭腦。
王守仁起身走到廳外,宋楠跟在他身後,兩人步下台階來到院子一角的竹林處,雖是寒冷的正月,竹林依舊青翠悅目,風吹來千葉沙沙摩挲作響,風姿萬千。
“欲談本人所倡心學,便需的對著這修竹說一說往事。
”王守仁緩緩道。
宋楠笑道:“是了,私底下有個軼事流傳,所謂守仁格竹的典故,正想請教。
”王守仁臉上不變,心中卻舒坦了許多,看來鎮國公對自己的事情並非毫不關注,自己的往事業已成為軼事典故在官場流傳,足見心學的影響力不小了,心中也是自得的很,對宋楠的看法稍微好轉了不少。
“軼事談不上,但卻是真實發生在本人身上的事情,本人少年時曾多立志向,十五歲隨父遊歷居庸關時曾立下為國戍邊征戰沙場之志,甚至偷偷瞞著父親去從軍。
”宋楠微笑道:“少年人血氣方剛壯志滿懷倒也不奇怪。
”王守仁道:“說來不怕鎮國公笑話,我父斥我好大虛空,用竹板責打我數日,教我明白了這志向的不切實際。
”宋楠哈哈笑道:“令尊倒也耿直。
”王守仁道:“此志受挫,不久后我便又立新志,這便是人們常說的常立志了,說來慚愧。
”宋楠笑道:“有何慚愧?少年時總是憧憬未來,志向多變,那是心智未成熟之故;說起來本人少年時曾經也立過很多志向呢。
”王守仁扭頭過來微笑道:“不知可否說出來聽一聽呢?”宋楠道:“有何不可,之前我的志向是入科舉入內閣輔佐君王成萬古名臣。
”王守仁微笑點頭。
“可惜讀書十年只中了個秀才便再難寸進,之後立志做天下第一大商賈,看到咱們蔚州一名端麗女子后又立志娶她為妻,見到蔚州軍中一匹神駿戰馬又曾立志要成為世間第一伯樂,乃至看到東街萬屠坦胸宰牛殺豬覺得其甚是威武,還曾立志成為天下第一屠夫呢。
”王守仁一個趔趄,強自忍住湧上來的笑意,捂口咳嗽數聲“想笑你便笑,我自己都想笑呢。
”宋楠哈哈笑道。
王守仁再也憋不住,張口哈哈大笑起來。
第一卷 蔚州雪 第七百八十九章 追尋宋楠這番一打趣,王守仁倒覺得宋楠親近可愛的多了。
¤≮,ww★w.23w▲x.co︾m他和宋楠之間本無交往,對宋楠的了解也局限於所知所聽,宋楠做的那些事兒樁樁件件都轟動一時,手段也層出不窮,不免將宋楠看做一個行事狠厲之徒。
此刻當面交談數語,倒覺得宋楠並非想象中的那麼陰戾可惡。
“外間所傳的所謂軼事不過是我少年時的一番不成熟之舉罷了。
當年從軍之志受挫之後,我便回家讀書,諸子百家經史子集看了不少,為先賢的言行所折服,所以又立志成為聖賢之人,此刻說起來,還是覺得有些可笑。
”宋楠微笑道:“王大人的志向還真是想他人不敢想,不過現在這個志向貌似已經實現了,王大人已然成了當世聖賢了。
”“莫要取笑,傳出去本人還有面目立足么?當年讀書之時研習程朱理學,所謂萬物有理,為探究其理,便需格物致知;於是某一日我見到堂前修竹數桿,便想探究這竹中之理,於是便對著堂前竹子坐了七日七夜沒挪動身子,這便是外界所傳的所謂守仁格竹的軼事了。
”宋楠哈哈笑道:“果然與眾不同,不知可格出什麼道理來了?”王守仁撫須道:“空無一物,七天過去,我的腦子裡一片空白。
”宋楠大笑,王守仁也笑道:“家父為此又讓我吃了一頓竹板,說我簡直不可救藥,把他老人家氣的半死。
”宋楠呵呵笑道:“令尊也是妙人,這麼喜歡打人屁股,倒像是我錦衣衛衙門的做派。
”王守仁有些不高興,他不喜歡宋楠提錦衣衛打人的事情,這讓他又回到了那年乾清宮殿前的場景之中,看來宋楠終究是宋楠,那件事在宋楠的心目中不過是笑談罷了,而在當時親歷此事的眾人心目中卻是個陰影。
宋楠看出王守仁的不高興,但他絲毫不在意,他可不會像個小學生去看老夫子的眼色,對於王守仁這種人,尊敬是該尊敬,但卻也沒必要迷信,特別是來之前惡補了他的心學理論之後,宋楠承認他是個奇才,但卻未必所提盡為合理。
“後來王大人便去當官了是么?卻不知這心學是如何從王大人非凡的大腦中誕生出來的。
”王守仁收拾心情,伸手撫摸著面前垂下的一根竹枝緩緩道:“是,二十一歲那年我鄉試中舉,二十八歲那年中了進士這之後輾轉任職,在京城兵部也任職了數年;國公爺當知道這之後的事情吧,當年乾清宮前的廷杖聲聲,本人可是歷歷在目呢。
”宋楠避而不答這件事,只笑道:“然則從何時起,這心學之源便已經在你心頭萌發了呢?”王守仁抬頭望天,悠悠道:“說萌發自我心中卻是不妥的,趙宋時陸氏九淵和九齡兩位才是心學鼻祖,當年存齋先生在鉛山湖寺之畔曾和朱熹展開理學大辯論,遙想數百年前那日之事,真教人神魂飛往,難以自持。
而我輩不過是繼承發揚罷了。
”宋楠對什麼鉛山湖畔的理學學術大討論壓根不知,和聽到幾百年前兩隻鬥雞打架也沒什麼分別,但朱熹這個大名人宋楠是知道的,能和朱熹進行大辯論,可見這陸九淵也是個人物,想不到這心學之源竟然可以追溯到南宋時期,可謂淵源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