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和抬眼看著宋楠年輕英俊的笑眯眯的面孔,仔細想從那雙濃眉之下單純的像是小白花一般的眼眸里看出什麼來,但他發現那眼睛里什麼也沒有。
“沒了,沒有疑問了,宋大人和英國公考慮的很周詳。
這件事應該不會有大紕漏。
我代表內閣諸位大人表示贊同,團營開始整頓之日,外廷當一定配合行事。
”楊廷和同意其他人也只能表示同意或者保留意見放在肚子里,團營裁軍整頓之事正式通過,得正德准許后頒下聖旨來;於此同時,另一道宣布成立外二軍軍營的聖旨也頒布下來,宋楠被任命為外二軍提督大臣,調大同一衛兵馬駐紮蔚州,填補蔚州衛的空缺,從河南調集一衛填補宣府中衛空缺。
至正德五年新年到來之前,一個多月時間,風起雲湧,京營團營大變樣,京城內外兵馬的組成也有了極大的改變。
一時間宋楠風頭正勁,更顯尊榮,朝中無人不側目。
面對如此情形,楊廷和終於開始行動,對付宋楠,他本就已經準備了辦法,只是不願過早發動罷了。
如今宋楠的權勢越大,表面淡定的楊廷和終於從心中產生了畏懼。
。
……臘月二十八之夜,楊廷和悄悄入宮,以年假前給後宮太后太妃們請安送禮為名趕往後宮仁壽宮。
張太后正和幾名太妃姐妹在燈下打著雀兒牌,聞聽楊廷和求見,忙放了手中牌召他覲見;見楊廷和一襲普通棉袍打扮顯得極為低調,不免有些詫異。
楊廷和進了暖閣來請安叩拜已畢,遂沉默不語,眾太妃女官們知道楊首輔這是和太後有事情要商量,均知趣的告辭而去。
待暖閣門窗關閉,屋內無人之時,楊廷和撩袍角噗通跪倒在蒲團上給張太后磕頭,張太后忙道:“楊大人這是怎麼了?進門來便不對勁,是有什麼事跟哀家說么?上回公主擇駙馬的事情哀家又沒怪你,你還是替哀家看著點,有合適的人就……”楊廷和低沉的聲音打斷道:“太后,臣無能之極,朝中之事臣無能為力,只能求助於太后;求太后保住我大明社稷江山。
”張太后蹙眉驚問:“為何說的如此嚴重?到底出了什麼事了?”第一卷 蔚州雪 第六百四十五章 東窗事發不久之後,張太后便從楊廷和口中知道了他此行來到目的,張太后略顯豐滿的臉上滿是詫異,蹙眉道:“楊首輔,哀家沒理解錯的話,你的意思是,這宋楠有什麼企圖不成?”楊廷和忙道:“太后明鑒,目前尚不能這麼揣度,臣的意思是,這宋楠如今手握重兵,觸角遍布,若一旦他有異心,便無人能製得住。
*而皇上對他太過寵信,基本上宋楠所諫之言,皇上均會准奏,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本來朝臣的權利相互間會有掣肘,但現在的情形是,無人能夠掣肘宋楠的權力,除了皇上之外。
”張太後起身輕輕走了幾步,點頭道:“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你擔心皇上過於寵信宋楠,而這個宋楠若利用皇上的寵信培植勢力,將來或者不可約束。
”楊廷和道:“是,臣正是此意,而且這不是杞人憂天,這次團營整頓,外二軍的建立便是苗頭了,宋楠手中直接能調動的兵馬竟達四五萬之眾,幾乎和京中其他兵馬對等。
而英國公張侖又和他是親眷,幾乎等於京城兵馬都在宋楠掌握之中,大明朝立國百餘年來,豈會有這樣的格局?臣不得不擔心,不得不害怕,這可是干係到大明朝的社稷江山啊。
”張太后抿了抿紅唇,低聲道:“楊首輔,你這麼一說,哀家也有些慌了。
之前哀家對這個宋楠的印象其實也一般,聽說此人有些不守規矩;不過他倒也沒做什麼出格的事情,相反為朝廷還立了不少的功勞。
如果他之前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能博得皇上的信任,達到什麼樣的目的的話,那這人可謂心機艱深的很了。
”楊廷和輕嘆一聲道:“太后,人心隔肚皮,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
就像我們完全沒料到安化王會造反一樣,誰知道這宋楠會不會有那麼一天?誰能保證他內心中對大明朝,對皇上太后是絕對的忠誠?之前的劉瑾天天自稱大明第一忠臣,結果還不是暗中勾結安化王謀反么?臣不想讓太后擔心,但這件事臣必須要請太后決斷,以免將來遺恨萬年。
”張太后微微點頭道:“你說的對,某個人權利過大總不是件好事,防微杜漸才是正理,真要到了事情出來的那一天,怕就已經遲了。
那麼你想要哀家怎麼做?要不然哀家招張侖進宮見一見,他英國公府數代忠良,總不至於干糊塗事,團營穩住了,大局便可以穩定,畢竟張侖手中有五六萬兵馬,還有神機營在手,足以制衡。
”楊廷和忙道:“不不不,太后萬萬不能找張侖覲見,這樣一來豈不是擺明告訴宋楠我們對他有了戒心么?此時還是需要太后多勸勸皇上,讓皇上不要過於寵信宋楠,皇上只要對宋楠稍加抑制,形勢便大為改觀。
關鍵便是皇上的態度。
”“哀家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要從根子上杜絕宋楠進一步坐大,可是皇上一向我行我素,哀家的話他也未必會聽;哀家總不能跟皇上說,這宋楠圖謀不軌吧?皇上要是責怪哀家干涉政務,要哀家拿出證據來,哀家拿什麼去說話?”張太后躊躇道。
“太后不必直接拿此事跟皇上說,實際上臣還有一件事一隻想跟太后說,只是這件事……這件事干係到皇家聲譽,臣一直沒法子說出來;如今到了這一步,臣再也不能隱瞞了,臣不怕太后怪罪,也要將此事告知太后。
”張太后挑起柳眉詫異道:“那是什麼事?居然說干係皇家聲譽?”楊廷和表情掙扎的很,終於再次跪倒在地道:“臣可以說,但請太后恕臣之罪。
”張太后愈發的感到奇怪,焦急道:“難怪皇上說你們外廷官員都是這樣,說話吞吞吐吐的不幹脆,若是干係皇家聲譽之事,你該立刻告知哀家才是。
”楊廷和輕輕道:“那是有關康寧公主之事,故而臣不得不慎重。
”“康寧的事?她能有什麼事?”“據臣所知,公主和那宋楠之間有……私情。
”楊廷和咬咬牙,終於說出了那兩個字。
張太后呆了呆,似乎有些沒聽清楚,側耳問道:“你說什麼?”“太后莫要生氣,臣得知,宋楠和康寧公主之間關係不一般,臣有確鑿證據證明這一點;這宋楠居心叵測,利用公主性子單純,勾引公主。
康寧公主一直不肯擇婿出嫁,便是因為宋楠從中作梗之故……”張太後面色煞白,身子搖搖欲墜,楊廷和趕緊上前攙扶,張太后擺手叫道:“走開,走開。
”楊廷和伸著雙手尷尬站定,口中道:“太后,臣也不想讓太后難過傷心,但此事一直瞞著太后也是不成的,臣所以才斗膽說了出來;太后千萬彆氣壞了身體,喝些茶水順順氣。
”張太后扶著暖榻邊緣緩緩坐下,半晌緩過氣來,低低的問道:“他們之間到了什麼程度,你可知道?”楊廷和想了想道:“有人看見宋楠經常在壽寧宮一呆便是幾個時辰,有幾次是在三更後方才出宮,具體到了什麼程度,臣……不敢妄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