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風流(修改版) - 第747節

“問的好,這才是為人首輔的水平,楊首輔考慮的才是全盤大局,而非是如某些人不懂關鍵之處,只會瞎說亂說。
”“宋大人這話說的本官實在羞愧,還請回答本官的問題為好。
”楊廷和笑道。
宋楠看了一眼張侖道:“小公爺,我替您回答好不好?”張侖拱手道:“有勞了。
”楊廷和冷眼而笑,只聽宋楠道:“數萬人一下子裁減下來,若安置不好確實容易成為治安之患,本來這些是應該是外廷安排的,但我們不能一概推而不管。
我和小公爺商量過此事,得出幾點辦法,第一便是給他們遣散的銀兩,按照參軍的年頭長短,給予不菲的遣散之銀,讓他們有安身立命的本錢;其二,我會從中挑選其中數千人安排做工,讓他們不至於成為流離之民,其三,所有的人都將保留三年的預備兵役的身份,平時為百姓,戰時可以迅速召集,有了這個身份的人每月可以領一兩銀子作為餉銀,一旦有不法行為,預備役資格取消,依法法辦處理。
不知這三點安排,楊首輔以為如何?”第一卷 蔚州雪 第六百四十四章 發動楊廷和捻須點頭道:“果然考慮的周全,人作姦犯科一般都是走投無路,這幾萬人有了後路,自然是天下太平;只是這三項舉措要花多少銀子你們可算過賬么?光是那什麼預備役的身份,一個月一兩銀子,近五萬人便是五萬兩,一年便是六十萬兩,三年便是一百八十萬兩,這錢誰來出?”宋楠笑道:“難道要我來出不成?楊大人要搞清楚,所謂的預備役身份不過是平息被裁減士兵心中的怒火罷了,每個月的一兩銀子其實相當於朝廷的救濟銀子,保證他們在沒找到謀生手段之前有飯吃,三年後基本上人人都已融入社會,也習慣了謀生討生活,到那時,目的便達到了。
》”楊廷和笑道:“照這麼說,戶部應該要出這筆銀子了。
”宋楠道:“這筆銀子戶部出,遣散的銀子兵部出,陸尚書你莫要瞪眼,這筆銀子你一定要出,因為裁軍之後團營每年將要少耗費近百萬兩餉銀,這賬可是清清楚楚的。
”“也罷,第一個問題姑且算是解決了,那麼第二個問題,裁軍之後京營人數銳減至十萬不到,京師的安全問題誰能保證?莫跟我說什麼一個大漢打一百個老婆婆的話,我等雖非領軍之將,但一些淺顯的道理還是懂的,這麼不是加加減減這麼簡單。
這次團營大裁減,更多的其實是出於紀律風貌上的考慮,少了四五萬人還能比多四五萬人強么?可莫要騙我們。
”宋楠哈哈笑道:“楊首輔說的極是,楊首輔是明白人,確實對團營實力有所影響,團營每營從一萬人降到六千多人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不過,皇上已經答應了我的一個建議,這項建議便是關於彌補京城防衛兵力不足的。
”楊廷和皺眉道:“哦?什麼建議?”宋楠朝正德拱手道:“皇上,臣可否當著眾人的面說出來?”正德擺手道:“說吧,遲早是要宣布的,也應該讓諸位議論議論。
”宋楠躬身應諾,轉頭來笑道:“鑒於這次大比武中,參與的外軍衛所官兵表現優異,特別是是蔚州衛和宣府中衛兩軍,驍勇善戰,屢次將京營挑翻馬下,表現了不俗的戰力,皇上也甚為讚許;團營整頓裁軍數萬引起京中防衛力量的下降,於是我便建議皇上抽調霸州衛和宣府中衛兩軍合併為一營,稱之為外二軍營,駐紮在京郊範圍內,作為京營防衛的補充,不知諸位覺得如何?”“什麼?”楊廷和失態叫出聲來。
明白其中關竅的陸完等人也面色鐵青,宋楠果然是不會放過這個機會,所謂外二軍,看似不屬於京營兵馬,其實他的身份更自由,既獨立於京營之外,又脫離衛所官兵身份,成為一個獨立的軍營。
“怎麼?有何不妥之處么?”宋楠微笑問道。
楊廷和嘿然一聲道:“那麼皇上屬意這隻軍隊由誰來統帥呢?”宋楠搖頭道:“我卻不知,楊首輔何不親自問皇上?”楊廷和抬眼看著寶座上打著阿欠的正德,沉聲問道:“敢問皇上屬意誰來領外二軍呢?”正德道:“這事兒朕考慮了許久,還是覺得讓宋楠兼任合適,大比武已經說明了神樞營練兵有方,宋楠也是個將才,這外二軍其實和京營相類,還是交到宋楠手中朕比較放心。
”楊廷和臉色灰暗,拱手道:“皇上已經下了決定了么?”正德道:“基本上定下了,莫非楊首輔有其他的想法?”楊廷和搖頭道:“臣沒什麼可說的。
”身為兵部尚書,陸完竟然對此事全無所知,心中惱怒之極,有些失態的叫道:“這豈非脫褲子放屁么?既要裁軍,又要增兵,這是搞得什麼名堂。
”宋楠喝道:“陸尚書這是怎麼了?請注意你的言辭。
什麼叫脫褲子放屁?裁軍的是京營,調來的是外軍,哪裡有增加了?”陸完冷聲道:“那麼這外軍的糧餉物資怎麼辦?這每年多出來的幾十萬兩銀子該誰來出?”宋楠道:“笑話,當然是戶部撥付給兵部的銀子里出,這還用問么?”陸完叫道:“休想,我拒絕出這筆銀子,我兵部沒錢給什麼外二軍發糧餉。
”宋楠冷聲喝道:“陸大人,你傻了吧,這外二軍本就是蔚州衛和宣府衛的兵馬,不管他們調往何處,他們的軍餉都是兵部必須調撥的一份,便是不調往京城,兵部也是要調撥的;你卻來說什麼多出來的銀子,那有什麼多出來的銀子。
難道他們回到本地駐紮,你兵部也不給軍餉么?真是可笑的很。
”陸完完全氣糊塗了,倒忘了這兩隻兵馬其實便是現役的衛所官兵,根本就沒理由拒付,跟別說犯糊塗以為這是多出來的兩隻兵馬了。
楊廷和冷著臉在一旁默然無語,宋楠果然還是沒有放過這次機會,借著裁軍之際調集了兩衛兵馬駐紮京城,這兩衛兵馬一處是蔚州衛,那是宋楠發跡的地方,可謂是嫡系。
現在的團營侯爺江彬也在蔚州呆了十幾年;而另一隻兵馬是宣府中衛的班底,宋楠手下另一名侯爺許泰便是出身於宣府,可見這兩隻兵馬選來成為京中保衛力量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也就是說,這兩隻兵馬是絕對服從於宋楠的,除了宋楠,恐怕沒人能指使的動;而京營中雖然張侖重掌總督之職,但手下的侯爺們可不是隨便能指使的,如果有什麼異常的舉動,侯爺們絕對不會盲目的跟從,而會選擇倒戈相向。
換言之團營無法完全掌握住,所以宋楠選擇的是建立一個新的京營班底。
以神樞營和外二軍,以及許泰和江彬統領的兩隻京營兵馬為主力,加上宋楠手中掌握的在京近兩萬的錦衣衛人手,粗略一算,宋楠將來能隨時調動的兵馬高達五萬人,這簡直不可思議。
楊廷和愈發覺得形勢的險惡之處,如果宋楠是個忠於皇上和大明的人倒也沒什麼,但如果手握重兵又有什麼企圖的話,幾乎無人能夠壓制他,無人能夠阻止他,特別是當團營經過大削弱之後,滿打滿算帶上神機營,能派上用場的也不過只有五萬多人,形不成壓倒性的優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