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大驚失色,原來楊一清上的奏摺竟然是彈劾劉瑾的摺子,難怪站在皇上身後的劉瑾此刻臉色鐵青怒不可遏,定是剛才偷瞄了幾眼奏摺上的內容所致。
“啟奏皇上,臣正是要彈劾司禮監掌印太監劉瑾,此人罪行累累,乃是我大明朝毒瘤,若不除此奸佞,國無寧日。
”楊一清沉聲道。
正德皺眉不語,眼睛落在宋楠的身上,他的第一感覺便是宋楠指使了楊一清上的這道奏摺,自己授命宋楠查出劉瑾是否和逆王朱寘鐇勾結謀反之事,但從事情的發展來看,劉瑾並無勾結的嫌疑;數日前自己已經下令讓宋楠停止暗查此事,建議只將涉案的張彩以及兵部武備司庫房五軍都督府司庫等人緝拿審理,但顯然宋楠並沒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
“張永,念一念這奏摺。
”正德冷聲道。
“遵旨。
”張永快步上前,取過奏摺來站在龍座之前,展開朗聲讀道。
“臣大明都御使兼三邊總制官楊一清冒死上奏,自皇上登基至今已三年有餘,此三年大明內外紛亂蜂起,禍事不絕,前有劉六劉七賊兵暴亂,禍及百姓百萬,州府上百,塗炭生靈,後有逆王朱寘鐇叛亂不軌,荼毒甚廣,我大明朝經此兩劫,國力消弱,損傷甚巨。
”“臣雖官職低危,不比朝中重臣公卿,但精忠報國之心不遜他人,痛定思痛,臣苦思數日,終悟國家之禍始於朝堂之禍之理,朝堂之禍的罪魁之首,乃在於內廷奸佞弄權。
當今內廷司禮監太監劉瑾,自掌內廷權柄,諸般舉措皆為己私,將國家大事視同兒戲,蠱惑皇上荒廢朝政,佞臣劉瑾,即為禍亂之首,此獠不除,天下難安。
”群臣暗中咂舌,楊一清的膽子可不是蓋的,言辭犀利彈劾劉瑾之餘,話里話外竟有指責皇上之意,說什麼新皇即位之後天下紛亂頓起,這豈不是說皇上無能么?難怪皇上看了奏摺會如此大怒,倒也不是完全維護劉瑾,而是氣憤楊一清的口無遮攔。
“臣今日彈劾劉瑾十八樁大罪,其罪之一,禍亂朝政;身為內廷太監本無權干涉政事,劉瑾利用皇上的信任,提出朝廷土地馬政兩項改革之策,導致民怨如沸,劉六劉七之亂便是劉瑾禍亂朝政導致的後果。
”“其罪之二,結黨營私排除異己,皇上即位三年之中,劉瑾利用皇上的信任肆無忌憚培植勢力打擊異己,以內廷之勢,遙控外廷朝臣,三年中,朝中直臣無端獲罪下獄者數不勝數,皆為其暗中指使黨羽所為。
”“其罪之三,中飽私囊賣官鬻爵,劉瑾貪得無厭,京內外莊園無數,房舍田地之多令人驚嘆,雖竭力掩飾,但不免眾人皆知;臣所知,京中官員但要升遷,均需進貢笑納。
民間有諺云:欲要平步青雲,賣房賣地予劉瑾,此乃朝廷之辱。
”“其罪之四,陷害忠臣打擊報復,自正德元年始,朝中忠良之臣上奏彈劾劉瑾之人有三十八人,如今這三十八人有十一人獲罪抄家,八人調離京城降職為官,九人尚在獄中;此人一手遮天,手段兇狠,其心之毒甚如毒蠍,乃至朝中眾臣不敢發聲,乃至愈演愈烈,成為朝中一大毒瘤。
”“其罪之五……”“其罪之六……”“……”張永言語鏗鏘,一連串的讀下來,楊一清所列劉瑾罪行竟然多達十八條,字字句句犀利如刀,且有理有據,似乎所知甚是詳盡,也不知他是從哪裡知道這些例子和數據的。
終於,張永讀完了楊一清的奏摺,文武百官們腦子還處在震驚的麻木之中,很多人都清楚,這些奏摺上的事情其實都是實話,這些事都是劉瑾干過的事情,只是沒有人敢說出來罷了。
驚駭之餘,對楊一清爺充滿的欽佩之情,這個愣頭青今日或許沒有什麼好下場,但他的這副膽色卻是無人能及的。
“劉瑾,楊一清的奏摺上把你說的一無是處,對此你有什麼辯駁的么?”劉瑾從開始的暴怒之中漸漸平靜下來,他已經斷定這是宋楠背後的指使,否則以楊一清的本事,焉能知道那麼多的細節,京中的那些隱秘的事情,要想知道內情,只有錦衣衛這等無孔不入的衙門暗查才行。
原來宋楠所謂對付自己的手段只是爾爾,這等犀利的指責,三年中在朝堂之上不知聽了多少遍,哪一次正德又會當真?原以為宋楠會有什麼特別的手段,現在看來宋楠還是太嫩,正德根本不會因為這些事處罰自己,宋楠低估了自己在正德心目中的地位,低估了自己做的這些事的背.景。
這奏摺上幾乎所有的指責,正德心裡都是清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正德默許之下進行的,當然有些小的細節正德並不知道,但憑此還不足以讓正德拋棄自己。
“皇上明鑒,對楊一清的這些誣陷之言,奴婢一概否認;奴婢跟隨皇上十幾年,無一日不忠心耿耿,無一日不盡職盡責,奴婢反倒懷疑楊一清的動機。
楊一清此舉定是蓄謀而為,趁著朝廷歷經劫難之處,刻意攪亂朝廷,或許其背後有人指使,更有什麼不可告人的圖謀,請皇上明察。
”“然則你如何解釋楊一清列舉的十幾條罪名呢?”正德道。
第一卷 蔚州雪 第五六四章 他想謀反“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奴婢為皇上獻計獻策,被說成是把持朝政,需知馬政土地的政策乃是經皇上首肯,外廷各位大人同意,連英國公和京營的侯爺們也是贊成的;其後的暴民作亂爺也成了奴婢的罪過,這未免太看得起奴婢了。
若皇上信了他的話,奴婢也無話可說。
”群臣中大多數人低下頭來,當初劉瑾的土地馬政改革確實得到了眾人的首肯,因為劉瑾的改革絲毫沒有動勛貴大戶的一根毫毛而已,又明知是皇上默許的行為,現在來怪劉瑾,確實是有些牽強。
“奴婢雖在內廷有些權力,但奴婢深知這些權力都是皇上給的,豈敢瀆職亂用,楊一清說奴婢勾結黨羽,敢問朝中那位大人是我的黨羽?若有些大人欣賞奴婢的為人,願意與奴婢結交;在朝上遇到奴婢為人攻訐說兩句公道話也算是黨羽的話,那在座的諸位大人恐都是結黨之人了,皇上您想想看,這是不是很荒謬?”正德道:“楊一清說的有理有據,說你賣官鬻爵,收人賄賂;那個劉宇的巡撫是怎麼回事?”劉瑾磕頭道:“那就更是荒謬了,劉宇這個人奴婢連面都沒見過,如何收他賄賂替他陞官?官職升遷乃是吏部的職責,難道我拿到架在焦尚書頭上逼著他給這個素不相識的劉宇陞官不成?楊一清,你告訴我,我何年何月何日在何處收了劉宇的銀子,替他謀求官職?”楊一清皺眉道:“你指派手下做的這些勾當,又何須親自出面?”劉瑾冷笑道:“也就是說你根本就沒有實據,只是信口攀誣罷了。
”楊一清怒道:“有沒有做,你自己心裡明白。
”劉瑾微笑道:“我當然明白,我沒有做,你在誣陷我。
”百官之中有人嘆息出聲,楊一清這樣的指責蒼白無力,劉瑾三言兩句便將楊一清逼上了死胡同,若論狡辯有誰是劉瑾的對手,否則他也不能在皇上身邊如魚得水了,口才機變心機缺一樣他便沒有今日的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