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禮失禮,本人奮武營第一千戶所千戶王子成,手下兄弟不認識兩位兄弟,這不是大水沖了龍王廟么?奶奶的,一幫傢伙亂搞一氣,還不放了兩位東廠的兄弟。
”士兵們忙鬆開緊緊鉗住兩人的手腳,矮胖漢子怒哼一聲道:“你們等著瞧吧,老子現在沒空找你們算賬,回頭再找你們理論,我們的馬呢,還不牽過來。
鄭兄弟,咱們須得儘快了,早朝恐就要開始了,遲了便見不到劉公公了。
”兩人急匆匆便要上馬離去,卻聽那名叫王子成的千戶叫道:“誰讓你們走了?”“王千戶,回頭咱們再說,現在我等有要事稟報劉公公,不能耽擱。
”兩番役回頭問道。
王子成微笑道:“我說了不準走便不準走,你們要硬來可別怪我不給你們面子,我奮武營可不受你東廠管轄,乖乖過來,我手下雖誤抓了你們,但即便是誤會放人也是有手續的,兩位是公事,我們也是公事,先辦了我的公事,兩位便可自便。
”兩名番子怒道:“誤抓了人還要什麼手續?”王子成道:“我家提督小公爺軍紀嚴得很,用不著你們回頭找我們麻煩,我這手下的幾名兄弟也是要受罰的,只是沒有你們的口供畫押,如何證明他們辦錯了差事?”“沒聽說過,被誤抓之人還要錄口供的,你們這是什麼鳥規矩。
”矮胖子曹役長怒罵道。
王子成冷笑道:“這話要是讓我家張提督聽到,你兩個怕是要挨嘴巴子,你東廠的規矩便是規矩,我奮武營的規矩便不是規矩么?”矮胖疤臉的曹役長叫道:“沒空跟你啰嗦,鄭兄弟,快走。
”兩人抖動韁繩便要馳走,卻發現數十名士兵已經堵在前路,個個亮出兵刃來虎視眈眈。
瘦高的鄭役長見機甚快,叫道:“王千戶,我等不追究你手下便是,此事就當沒發生過。
”王子成笑道:“那可不成,豈不是教兩位役長吃了啞巴虧,傳出去有人會造謠說我奮武營欺負東廠的人,我們可擔不起。
”“王千戶,你這般纏雜不清是何道理,難道你存心要耽擱我二人的公務不成?我等有要事要稟報劉公公,誤了此事,劉公公不會饒了你。
”矮胖子終於看出了點端倪來,今早上的事情實在是蹊蹺,這幫人搞來搞去倒像是特意的拖延時間一般,眼看辰時將至,見不著劉公公,昨夜香山別院和香山腳下發生的事情便無從通報給劉公公,那可是樁大事。
王子成勃然大怒道:“兩位真是不識抬舉,東廠的人就是這般跋扈,來人,拿了他們,本千戶懷疑他們的腰牌是假冒的,拿下人來羈押,再去東廠衙門核實身份。
”“你他娘的敢!”疤臉曹役長終於勃然大怒,拔出腰間兵刃挽了個刀花。
“拿下!”王子成暴喝一聲,士兵們蜂擁而上,兩名役長終不敢當真動手,眼睜睜看著自己兵刃被繳走,二度被人控制住。
到此時,也終於明白,今日無論如何也見不到劉公公了,聯想到香山別院昨夜發生之事,心中一片冰涼。
王子成心中其實也很忐忑,小公爺下達的在西直門堵截所有東廠番役的命令讓人有些不解,這麼做擺明了和劉瑾作對,也不知小公爺是怎麼想的。
事已至此,多想也是無益,遵上官之命堵住西直門再說。
“楊百戶,帶著兄弟們睜大眼睛,但凡東廠番子進出,一律扣押起來。
”“卑職遵命。
”第一卷 蔚州雪 第五六三章 十八宗罪奉天殿高高的台階上下,上百名文武官員正在殿外等候早朝,大家見面都是皮笑肉不笑的相互問好行禮,轉臉后,笑容便像是被拉下來的幕布遮蓋了一半,瞬間全無,各自回歸各自的派系之中。
文官們明顯分為數派,外廷中以李東陽楊廷和為首,包括兵部禮部工部刑部的尚書侍郎們為一撥人,以焦芳顧佐為首,戶部吏部的文官們為另一撥;雙方站的位置都離得遠遠的,一副老死不相往來的樣子。
武官勛貴們這邊則顯得有些鬆散,除了團營侯爺們扎堆站在台階下大聲說笑之外,英國公府老公爺面無表情扶著石欄杆站立右首,小公爺陪在他身邊;定國公徐光祚則由五軍都督府的幾名伯爵陪同,默默站在左首欄杆處;一左一右兩位公爺倒像是表明自己的崇高的身份一般,站在大殿大門兩側,把自己當成了兩尊門神。
宋楠和楊一清遠遠站在台階下的廣場上,兩人的表情明顯有些緊張,竭力掩飾的平靜外表下,急促吞咽的喉頭則暴露了他們內心的不安。
朝鐘敲響,厚重的大殿之門發出隆隆聲響緩緩推開,一名太監踏出殿門來高聲叫道:“請諸位大人上朝。
”眾官員立刻停止相互間擠眉弄眼的談話,匆匆來到台階上,只覺得按照自己的位置站好位置,整理著身上的衣冠,跟隨前面人的腳後跟魚貫入殿。
片刻後偏殿簾幕挑起,數十名紅甲黃盔的錦衣衛大漢將軍簇擁著正德從偏殿出來,後面跟著劉瑾張永等一干內廷太監。
“萬歲萬歲萬萬歲。
”文武百官齊刷刷行禮,胖瘦不一的屁股撅起在半空之中,一副任人宰割的模樣。
“有本照奏,無本退朝!”太監老掉牙的說辭尖利的回蕩在大殿之中。
大明朝哪一天沒有事情要上奏?很快內閣各部便爭先恐後的滔滔不絕起來,大事小事一籮筐,林林總總數十件,每個人都認為他上奏的事情最是重要,別人的事情都是不足一提。
正德打著阿欠勉強應付,蒼白的臉上兩個黑眼圈明顯的很,臉上的皮肉暗淡居然有些鬆弛,若不知他實際年紀只有十八歲的話,一眼望去幾乎要將他當成是個中年人了。
好容易熬到這些瑣事結束,正德早已打了十七八個張口,嘆了幾十聲氣,對於這些朝政方面的事情,他實在毫無興趣,給出的答覆永遠都是“交內閣大學士集體商議票擬上奏。
”要麼便是:“摺子呈上來,朕思慮后決斷。
”等話語。
在座大多數官員心裡都明白,所有的這些奏議之事,最終會落到站在皇上身邊的那位‘立皇帝’劉瑾手中。
當然沒有人會公然反對這一點,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所有不滿於此上奏的官員大多都已被罷官歸田,還有不少被以各種罪名關押在天牢之中。
“各位大人還有奏議否?”當值太監連問三句,見群臣無人應答,正待宣布退朝,突見左首文臣隊列有人緩步而出。
“臣楊一清有奏。
”正德打起精神微笑道:“楊一清,你還在京城么?三邊之事尚未完結吧,不過回京休息幾日也好,聽說你身子不太好,朕讓太醫院的人去替你瞧瞧。
”楊一清跪倒謝恩道:“多謝皇上厚愛,臣的身子無大礙,本來逆王伏誅之後便要趕回陝西的,但被另一件關乎社稷安危的事情絆住了手腳,故而耽擱了不少日子。
臣今日所奏之事,便是這件大事。
”群臣相顧相詢,楊一清說的這麼嚴重的事情是什麼事,倒是一點頭緒也沒有。
正德笑道:“說的如此鄭重,朕不知你所指何事,說來聽聽。
”楊一清緩緩從懷中掏出一本奏摺來高高舉起道:“臣今日所奏之事盡在此奏摺上,請皇上御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