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暮春時節,宋府後園之中鶯飛蝶鬧草木融融花團錦簇,後園涼亭的陰涼處,宋楠靠在一張竹椅上眯眼小憩;俏婢婉兒站在宋楠身後替他輕輕的揉著鬢角,青鸞在旁邊替宋楠埋頭撰寫著小几上的一大疊草稿。
亭下遠處草地上朱秀芙、葉芳姑、陸青璃、朱鳳桐、沈雲煙、楊蔻兒等人嘻嘻蹴鞠的聲音傳來,夾雜著幾聲奶聲奶氣的叫喊,那是宋楠的小兒女們也在跟著起鬨。
事實上,這種情景已經是宋府的常態,隨著時局的穩定,宋楠反倒清閑起來。
楊蔻兒和陸青璃的耳朵也逐漸治療好轉,這一切都得益於李神醫的妙手調教。
當初李神醫因預測正德的病情而擔驚受怕逃離京城,現在正德駕崩了,他也去了干係,錦衣衛在四月里在南京找到了他,將他請回京城幫兩女治療。
兩女當日被震得耳膜破裂,確實瀕臨耳聾的危險,但經李神醫治療,如今雖有些耳背,但基本上已經恢復了聽力。
李神醫說,隨著時日越久,耳疾會逐漸康復;有了他的話,宋府上下也算是心中放下了大石頭。
朝廷上,內有張永外有楊一清,京營中有張侖,他們都能獨當一面,也用不著宋楠去操心瑣事。
宋楠得以享受閑暇之餘,也開始著手思考關於大明未來的道路。
改革是必須的,大明朝的積弊太多,需要改的地方也太多,宋楠需要一件件的明確出來,然後按照次序一樁樁的推進,就像當日在馬車上和朱鳳桐所說的那番話一樣,宋楠內心中給自己加了重擔,大明朝的未來如何,自己能否讓大明朝重新煥生機,這才是重中之重。
雖然宋楠也明白,一朝一代總有盛衰之替,就像人一樣總是有生老病死的過程,但宋楠只求在自己掌控的這段時間,給大明朝一些喘息之機,給百姓們多一些好日子過,至於身後百年之事,宋楠自問也顧及不到。
自穿越而來,宋楠從未想到有朝一日自己也會像個忠臣順民一樣,為了這個封建的朝代嘔心瀝血想治國之策,然而這一切終究在自己身上生了,宋楠心裡感嘆,自己無法改變大明朝,反倒是被大明朝改變了。
“王爺,這一篇謄寫好了,您瞧瞧吧。
”青鸞將散著墨香的一疊紙張整理好,遞到宋楠面前,她知道宋楠並沒有睡著,只是眯眼享受而已。
宋楠睜開眼坐直身子,接過那一卷謄寫好的紙張,但見紙上滿是端端正正的簪花小楷,字跡清秀而端正。
“很好,你的字果然和你家小姐所說的那樣,寫的很好,至少比我寫的好看多了。
”宋楠笑道。
青鸞紅了臉道:“王爺莫取笑小婢了,小婢的字只是跟著小姐練的,稚嫩的很。
”宋楠微笑道:“已經挺好了,拿筆來,我署上標題,明日去內閣給楊大人他們看看,再修改修改。
”青鸞答應一聲,將沾好墨汁的筆遞了過來,宋楠略一思索,在白紙上寫下一行字:《大明田畝改革策》。
寫好后交給青鸞道:“裝訂好,休息一會再謄寫另一篇。
”青鸞道:“不用休息了,小婢這就謄寫,是寫這一篇《大明兵制改革策》還是《大明賦稅改革策》呢?”宋楠笑道:“都要謄寫,你自己決定吧,我去和她們蹴鞠一會,你也莫累著,也不是一時之事,慢慢寫,慢慢寫吧。
”青鸞答應一聲,重新坐下,擺正姿勢,又開始刷刷抄寫起來。
宋楠起身走下涼亭,看著草地上眾女和兒女們嬉戲的身影,擼起袖子正欲過去,忽見通向園子門口的小徑上,小郡主張珮媗正匆匆而來,忙迎上去笑道:“陪娘親去廟裡燒香回來了?”小郡主點頭道:“是,娘親回房休息了。
剛剛外宅有宮裡太監到來,說是傳太后懿旨,請你入宮覲見呢。
”宋楠愣了愣道:“太后?哪個太后?”小郡主白了他一眼道:“還有哪個太后?西苑的那位現在已經是太皇太后了,還能有誰是太后?”宋楠皺眉思忖,新皇的這位皇太后很是低調,新皇即位兩個多月來,宋楠和群臣甚至都沒有聽過她說一句話,宋楠也曾數次率群臣去慈寧宮覲見,但隔著一層厚厚的簾幕,既看不清太后的容貌也聽不到她的聲音,交流都是靠她身邊的女官來回穿梭於簾幕之外來進行。
宋楠雖然覺得奇怪,但倒也沒多想。
有個這麼個低調的太后不是壞事,像張太后那樣喜歡參與政務,那才是值得擔憂的。
而現在這位低調的太后忽然主動召見自己覲見,這可有些不同尋常。
來到外宅,等候的傳旨太監正在喝茶,宋楠問了幾句,那太監顯然什麼也不知道,宋楠索性不再多問,換了官服跟隨傳旨太監一起出門進宮,半個時辰后,便身在皇宮之中。
走在靜悄悄的慈寧宮的迴廊上,宋楠的心中不斷的揣測著太后召見自己的意圖,打定主意如果這位新太后要是有什麼參與朝政表意見的想法,自己將堅決抵.制,將她的這種意圖扼殺在萌芽狀態之中;宋楠不能讓第二個張太后出現在大明朝,也不需要後宮太後為國事操心。
“請王爺稍坐,太后馬上便來。
”一名女官將宋楠帶進西暖閣之中,替宋楠沏好一杯香茗,躬身道。
“有勞了。
”宋楠緩緩坐下,慢慢環視暖閣中的擺設,但見之前張太后所用的所有物事均已更換,屋子裡顯得更加的簡樸和隨意,奇怪的是,在牆角的水竹上方的牆壁上,宋楠看到掛著一柄上了鞘的刀。
那劍鞘是新的,而且鑲了珠寶,但從露在外邊的刀柄來看,那把刀顯然不是名貴之物,粗鄙的刀柄上還纏著黑乎乎的布條,跟這刀鞘完全不符。
宋楠起身走過去,端詳半晌,終於伸出手去要摘那柄刀來查看,忽然身後傳來一聲輕輕的咳嗽聲,宋楠忙縮手轉身,但見竹簾之後,一個模糊的身影靜靜矗立。
宋楠忙躬身行禮道:“給太后請安。
”那身影凝然不動,半晌后出聲道:“王爺對哀家那柄刀感興趣么?”宋楠還是第一次聽到太后說話,這聲音聽著有些耳熟,但一時半會兒又想不起來熟在何處。
“啊,臣只是隨便看看,太後宮中掛著這柄刀似乎有些奇怪,臣一時好奇,便想摘來瞧瞧,失禮了。
”“那刀其實沒什麼奇怪的,談不上名貴,只是尋常一物,但卻是哀家故人之物,掛在這裡只是哀家寄託對故人的思戀之意罷了。
”“哦,原來如此。
太后,叫臣進宮來,不知有何旨意?”“坐吧,王爺。
哀家沒什麼旨意,只是哀家請王爺前來……有一件事要跟王爺說。
哀家覺得,這件事應該讓王爺知道,這件事對大明朝極為重要。
”宋楠忙道:“請太后賜教。
”“坐吧,坐下說。
”簾幕之後的人影緩緩坐下,出一聲幽幽的若有若無的嘆息之聲,宋楠不敢多想,也緩緩坐在椅子上,側耳聆聽。
“哀家先跟王爺說一個故事吧,不知王爺可否願意聽。
”宋楠心中的疑竇越積越厚,幾乎要脫口而出問:“你是誰?”但他明白不能造次,萬一認錯了人那可麻煩了,於是道:“臣躬聆太后教誨。
”簾幕之後那身影微微動了動,身子似乎有些抖,半晌后輕聲道:“有一家人家,本是普通人家,家中有兄妹三人;後來這家的兩位兄長犯了事,官府派人緝拿他,這兄弟二人便逃走了。
官府負責緝拿的官員一路追趕,追到了深山之中,結果被兩兄弟擒獲了,要以他和朝廷做交易。
那家的妹妹不想兄長鑄成大錯,便偷偷放了這官員。
結果……結果朝廷大軍趕到,那家的兩位兄長都死了,這家的妹妹卻和那官員在深山之中互生情愫,還做了苟合之事,你說……這家的女子是不是該死?是不是該遭受世人唾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