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終於知道了未來的皇帝是誰,雖然這位淮恭王名不見經傳,很多人甚至都沒見過他,但一旦確立他為未來新皇,很多人終於鬆了口氣;關於皇嗣人選的問題數年前便開始爭論猜測,以至於釀成了朱宸濠叛亂,楊廷和矯詔等一系列惡劣的事件,到現在為止,終於塵埃落定,花落一家。
沒有人去想這位朱載坮是什麼樣的人,是昏庸還是聖明,也無人去想為何正德會矚意於他,大明朝成百上千的藩王,皇位的人選落於任何一人的手中他們都不會驚訝。
骨子裡,這些臣子們只懂得一件事,只要這個人姓朱,身上流著的是太祖的血脈,那便沒什麼可反對的。
更何況是皇上的遺詔宣布的,那更是無可置疑了。
宋楠也暗中注意著群臣的反應,朱載坮這個人選本就是他和楊一清張侖倉促之下的選擇,面對皇嗣之爭的日益白熱化,宋楠不得不推出一個人選來參與競爭,而對於這位朱載坮他壓根都沒有深入的了解。
只是在去江西的時候聽王守仁誇讚過這位年幼的郡王,回京之後,當和楊一清張侖商議推舉人選的時候,宋楠只是隨意的提了一句朱載坮的名字,楊一清和張侖定以為宋楠已經深入了解過這位郡王,之後鄭重的和正德商談了此事,而正德居然也同意了。
宋楠今日在正德臨終之前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心中其實也很吃驚,但事已至此,宋楠也只能順水推舟,而這位朱載坮莫名的便成為了未來的皇上,這連宋楠自己都覺的太過兒戲。
無論如何,此事已經板上釘釘,宋楠也無暇去想這麼做的對與錯;但終歸是有些心虛,所以才如此關注群臣的反應。
沒想到的是大家都很平靜,彷彿這朱載坮本就該繼承皇位一般,這讓宋楠徹底的放下心來。
“鑒於朱載坮年紀尚幼,即位之後難以親政視事治理國家,朕經深思後作如下安排,授宋楠、張侖、楊一清、陸機為顧命四臣,輔佐新君料理國事,至新皇視事親政為止。
特加張侖太子太保銜、加楊一清文華殿大學士入內閣。
四顧命之臣須得對新皇悉心教導,宋楠以顧命首臣負首責。
鎮國公宋楠多年來為大明鞠躬盡瘁勞苦功高,難得的是居功不傲對朕忠心不二,朕心甚慰;今授宋楠鎮國郡王之爵、加太保、授奉天殿大學士銜,朕望宋楠記得答應朕的話,不負朕之重託,全心全意輔佐新皇,讓我大明蒸蒸日上,朕也好泉下告慰列祖列宗。
”廣場上一片抽氣之聲。
當年英國公張懋在世時雖加了柱國、少保等榮寵備至的頭銜,但直到去世之後,才被追贈了寧陽王的郡王爵位。
而現在,年方二十四的鎮國公還活著便已經被封為郡王,這打破了大明朝歷來的諸多禁忌。
什麼異姓不可封王,在世之臣不可封王,什麼資歷年紀的限制云云,均被統統打破摔碎。
於此同時,加封的太保乃是三公之一的極品人臣的榮耀,加封的奉天殿大學士頭銜更是讓人浮想聯翩。
從來便沒有武將出身被加封大學士頭銜,朝中也從來沒有奉天殿大學士這個頭銜。
奉天殿可是百官朝拜皇上臨朝的大殿,冠以奉天殿大學士頭銜之稱堪稱大明朝絕無之事。
眾人也同時明白了遺詔的用心,這是讓宋楠同時擁有了勛戚高爵,武將之遵以及文臣之極的身份,也就是說,宋楠將可以領袖群臣,發號施令,無論文武官員還是宗族勛戚。
在新皇即位到親政之前,宋楠將是大明朝群臣之首,甚或可以說,新皇親政之前,宋楠便是這大明朝的皇上,一個真正的擁有至尊無上權力的隱形皇帝。
群臣心中不知何種滋味,宋楠的能力人盡皆知,有他在,大明朝的將來定會欣欣向榮,除了他,也沒人能夠掌控如今的局勢,然而這畢竟是皇權的式微,這在很多臣子的心頭湧起了淡淡的悲哀。
除了悲哀,還有隱憂。
新皇很明顯是宋楠輔佐登上皇位的,在皇上幼小之時固然沒什麼爭執,但將來皇上年紀大了要親政的時候,宋楠是否會願意將權力移交皇上這便是個問題;到那時會不會又掀起大明朝的狂風暴雨呢?大明朝是否又要經歷一場權力的劫難,到那時宋楠會不會已經掌控了大明的所有力量,會不會廢君自立,會不會沉溺於權力之中不可自拔呢?沒有人能給出答案。
遺詔的宣讀還在繼續,宋楠的聲音還在廣場上回蕩,一字一句清清楚楚的送入群臣和數萬軍民的耳朵里去。
“朕將離開人世,朝中政務有宋楠楊一清張侖等人主持,朕是放心的,朕也相信宋楠等人不會辜負朕的期望;對大明社稷而言,朕可安心。
朕唯一不能安心的便是母后和康寧;這數年來,太后所作所為讓朕極為失望,雖有人利用太后達到個人目的,有受人蠱惑之嫌,但太后違背祖訓後宮參政,幾給朝廷釀成大禍,讓皇嗣之位差點落入狼子之手,朕實痛心不已。
”張太后臉色蒼白站在一側的黑暗裡,身子搖搖欲墜,一旁的康寧伸手扶她,卻被她甩手掙脫,倔強的自己站立在原地。
“然而即便有再大的過錯,她也是朕的母后,母后之過便是朕之過,朕雖痛心,卻不忍嚴加責罰。
朕在此立下遺訓,從今而後,後宮諸人一律不得參與政務,若有違者,必不姑息。
太后之過亦要小懲,朕故去后,便請太后移居西苑介福殿居住,從此不得過問政務,不得踏足皇宮大內,除此之外,一應供應伺候如常,不得怠慢。
”群臣默然無語,張太後面色慘白,眼淚滾滾而出;她明白,終此一生她都將在西苑湖心島上的介福宮中渡過了,她哭泣不是因為將要在冷宮渡過餘生,她是悔恨自己的愚蠢,看不清局勢,又為人利用,自己的兒子垂危之時,她還在上躥下跳的為楊廷和等人出力,讓皇上在彌留之際沒有得到慰藉,也失去了對她的母愛。
沒有任何一種痛苦能和被兒子拋棄可以相比,正德的遺詔雖沒有多少激烈的言辭,但正是這種淡漠,讓張太后品味到了正德對自己的失望。
“除此之外,朕唯一不牽挂之人便是康寧公主,皇姐性子嬌憨,從不與人爭長短,朕在世時,固然可以庇佑皇姐安穩度日,但朕一去,皇姐孤苦一身,性子和善,朕恐其受人欺凌,心中甚是不安。
皇姐年長未嫁,亦過婚配之年,她的將來是朕心中最為挂念之事。
早年間有人私下散步皇姐於宋楠之間子虛烏有之事,朕雖嚴加制止,但不免口舌紛紜,愈演俞烈。
為皇姐的未來考慮,同時也平息外間無妄之論,堵眾人爍金之口,朕徵求宋楠之意,做如下決定,准宋楠之請,特許鎮國郡王府設左右夫人之位,准宋楠迎娶康寧公主之請,入鎮國郡王府立為左夫人,從今而後,宋楠替朕肩負起照顧康寧之責,務必對其愛敬有加,呵護備至;皇姐本人也需孝敬尊長恪守婦道相夫教子,不可以皇家之身驕縱霸道,為天下婦道楷模之先。
”群臣的嘴巴張的合不攏了,皇上的遺詔居然公然允許宋楠設左右夫人位,只是為了將康寧公主嫁給宋楠。
大明令中規定大明朝男子只允許有一名正妻,允許宋楠設左右夫人,便是讓宋楠擁有兩位正妻,在沒有修改大明令的情況下這麼做,這是公然違背大明令的行為。
熟知歷史典故的某些臣子們不禁生出聯想,左右夫人這種事只有西晉權臣賈充干過,而賈充此人曾干過悖逆弒君之事,卻不知皇上這麼做是不是有什麼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