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醫衛(修改版) - 第588節

誰知沈有容並沒有被胡邦奇這話嚇倒,而是開心地笑了起來。
因為曾省吾就和秦林肩並肩,站在胡邦奇身後不遠處的台階上這位代掌部務的左侍郎,臉色難看得要命,盯著胡邦奇的眼神閃著几絲寒光。
“胡郎中言之有理,這兵部的事情,還得您多拿主意……”曾省吾的話雖然客氣,聲音裡帶著若有若無的寒意。
胡邦奇身子一哆嗦,回頭就看到了曾省吾笑裡藏刀的神情,當即嚇得魂飛魄散,情知自己剛剛說的那句話觸到了這位侍郎的忌諱。
方逢時告病乞休、曾省吾等著接掌本部尚書的節骨眼上,胡邦奇公然說兵部是他說了算,曾省吾還不恨死他啊! 侍郎正是郎中的頂頭上司,曾省吾又是即將接任兵部尚書的,同時他還是江陵黨的開路大將,張相爺跟前頭號大紅人。
胡邦奇差點沒嚇趴下,嘴唇都哆嗦起來,前言不搭后語的解釋:“稟曾大人,司官、司官是說這兩個武官的事情讓司官做主……” 曾省吾深深的把他看了一眼,點點頭:“胡兄在武選清吏司任職,武官黜涉任用是該司負責,看來本官以前親自過問各地大將選任、選拔青年才俊承襲世職的工作,實在是越俎代庖了。
” 胡邦奇欲哭無淚啊,只覺眼角一酸,差點當場哭出來,這下子是黃泥巴掉進褲襠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曾省吾為人強勢,手腕硬、心腸狠,頗有張居正的風格,得罪了他老人家,胡邦奇在兵部還混的下去? 聞聲趕來的各司郎中、主事、員外郎,以及來兵部辦事的那些個武將,全都用或者憐憫或者幸災樂禍的眼神瞧著胡邦奇:你死定了。
只有秦林皮笑肉不笑的,悄悄沖著沈有容豎起大拇指,幹得好! 曾省吾不再理睬幾乎癱掉的胡邦奇,瞧著俞咨皋神色間和暖了許多:“俞公子,令尊當年被參劾一事,故譚老尚書任上便有定論,來人吶,把當年留的底子找出來……至於你承襲世職的事情,不必擔心,本官知道你是將門虎子,正要重用呢!” 這才是撥雲見日,曾省吾一番話徹底吹散了俞咨皋和沈有容心頭的陰霾,兩人大喜過望,當即跪下磕頭謝恩。
不消說,這當然是秦林的功勞了,他倒是並不居功,站在曾省吾身邊,沖著兩位年輕人微微一笑。
等出了兵部衙門,到了秦林宅邸,俞咨皋的神色卻是激動萬分,沖著秦林推金山倒玉柱納頭便拜:“恩主在上,受門下沐恩一拜!” 洗清父親的冤枉,保住承襲家族榮譽的世襲職位,這樣的大恩大德,俞咨皋再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了。
第三卷 【京華煙雲】 第四八四章 自在法 抗倭名將俞大猷生前官運坎坷,死後卻極盡哀榮:成國公、定國公等六家頭等公侯伯聯名奏請典恤,朝廷隆重追贈光祿大夫、左都督,經禮部議定,謚為“武襄”。
停靈於福建會館期間,薊鎮總兵官戚繼光、錦衣衛指揮使秦林、薊遼總督耿定力、僉都御史張公魚、錦衣衛指揮同知洪揚善等官員親往祭奠,剛從左侍郎升任兵部尚書的曾省吾,更是親筆做了一篇駢四儷六的祭文,將俞大猷畢生奮勇殺敵、盡忠報國的事情大力褒揚。
俞大猷生前的軍中好友,見狀都是咋舌不已:武功勛貴、正途文官、廠衛鷹犬,以前沒聽說老將軍和他們有啥交情,咋都一窩蜂的前來弔唁? 每天穿著孝服迎接弔客的俞咨皋自然心頭有數,知道這些人多半是沖著秦林的面子,不過父親一生蹉跎坎坷,能在死後備極哀榮,總算叫九泉之下的英魂得到安慰吧。
沈有容則暗暗嘆息,如果俞老將軍生前就有這麼好的人緣,以他的赫赫戰功和兵法韜略,豈會終老於小小車營參將的位置上? 忙碌了好些天,典恤、謚號和兵部的手續全都辦好,俞咨皋和沈有容終於要啟程,扶靈南歸了。
臨行前,俞、沈兩位到秦林府上辭行,這一次他們倆都用的門生拜帖,並且準備了拜恩主的禮物。
“好、好……”秦林笑呵呵的將兩位年輕武官扶起來,接過了他們的禮物,然後問道:“你們的官職,拿到兵部咨文了嗎?” 俞咨皋點點頭:“稟恩主,都拿到了,沐恩襲了福建永寧衛指揮僉事,實授泉州守備,沈兄弟按武進士發永寧衛以試百戶用,署福建水師把總官。
” “沐恩能有今日,全賴恩主提拔!”沈有容非常感激的補充。
世襲武職並不是說爹當多大官,兒子還當多大官,像俞大猷雖然是職權不大的車營參將,畢竟有戎馬半生的戰功,生前官銜已加到從一品的都督同知,但恩蔭給兒子的世襲職位也就是正四品的指揮僉事……蔭襲武職最高也才正三品指揮使,都指揮使、都督等高階武職是不能世襲的。
嘉靖以來衛所兵制逐漸崩壞,現而今除了包括錦衣衛在內的各京衛之外,地方軍衛體系的指揮使、千戶等官已沒有什麼實權,只管著糧草徵集、士兵戶籍等日常事務,真正領兵作戰的則是營兵制度下的總兵、副總兵、參將、守備、游擊、把總等武官,尤其在北方九邊和東南沿海的戰爭多發區,更是如此。
指揮使、千戶不值錢,參將、守備、把總看漲,俞大猷掛從一品都督同知銜,也就做個車營參將,俞咨皋以四品指揮僉事,就能做泉州守備,當然是曾省吾看在秦林面子上特意安排的。
沈有容作為新科武進士,滿天下的營頭隨便哪處不可以去?兵部偏偏給他發到福建水師署了把總,讓他和俞咨皋待在一塊兒,也是明顯的照顧。
秦林的一番苦心,他們還有什麼不明白?俞咨皋和沈有容的心中都充滿了感激。
秦林分毫也不居功,笑著擺了擺手:“本官並沒有做什麼,原本就是曾部堂看重兩位,不必對著本官言謝。
倒是那福建瀕臨大海,要小心倭寇餘孽,更要提防佛郎機人,敵人必從海上來,水師至關重要,兩位世兄可有什麼心得嗎?” 俞龍戚虎,戚老虎以陸戰稱雄,俞大猷這條龍則水陸全能,當年曾督率水師進剿倭寇而大獲全勝,俞咨皋已盡得父親傳授,聞言老老實實答道:“家父曾說,海上作戰與陸地不同,兵法韜略都在其次,唯獨大船勝小船,大炮勝小炮,船多勝船少,炮多勝炮少,這是萬變不離其宗的。
” 沈有容在旁邊苦笑不已,暗道朋友也和俞老將軍一樣,是個一根筋,既然恩主問起,就陰陽、奇正、分合的說些韜略吧,偏生三杠子打不出個悶屁,只會說船大船多、炮大炮多,顯得咱多沒水平? 孰料秦林先是定定地看著俞咨皋,接著突然從椅子上站起來,拊掌大笑:“很好本官也覺得海上作戰唯船堅炮利而已,俞老將軍說的極妙,俞世兄整理海防,就照這麼辦!” 船堅炮利四字,或者在這個時代的人們並無特殊的感覺,然而在秦林多了四百餘年的記憶中,卻是格外深切…… 看了看欣然先是頗為失望,接著又微露喜色的沈有容,秦林叮囑道:“你們兩位朋友,一個沉毅果敢,一個機智靈活,正好互為裨益,今後必將有番大作為,練好水師,本官將來會有大用。
另外,本官還有兩樣東西送給你們,助兩位直上青雲。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