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醫衛(修改版) - 第447節

姐夫答應小姨子的事兒,總是儘快辦成的好,否則就太沒面子啦! 太監們都住在宮裡,但有權勢的大太監都會在宮外置辦外宅,乃至娶妻納妾……當然都是擺設。
張誠養在外宅的僕人曉得怎樣通知宮中的主人,秦林坐著等了沒多久,張小陽就騎著馬飛快地跑了來,把馬鞭扔給僕役,一邊擦著滿頭大汗,一邊連聲道:“秦大哥,你可闖大禍啦!” 秦林騰的一下站起來,饒是他膽大心黑,這時候也準備奪路而逃了。
“耶,只要你別胡亂追查就行了,也不至於怕成這樣吧?!”張小陽莫名其妙地看了看秦林:“我是說宮中搜求珍寶這件事水深得很,咱們能不碰就盡量別碰,免得招災惹禍。
” “呼……”秦林長出了口氣,簡直想把張小陽抓起來揍一頓:奶奶的,剛才那句話老子還以為是長公主私自出宮,又被我撲倒欺負的事情發了呢! 大明朝的長公主,可不是能隨便亂撲的。
“說話清楚點,別一驚一乍的好不好?”秦林“幽怨”地瞪了張小陽一眼,“老子差點被嚇出毛病來了。
” 張小陽嘿嘿地笑,有點兒不好意思。
他和秦林在蘄州並肩戰鬥,可是真正的生死之交,那時候要是黃連祖一夥得勢,秦林要倒霉是不消說了,他這個世子朱由樊身邊的心腹小太監,恐怕連屍骨都不曉得在哪裡去了吧! 現而今和做司禮監秉筆太監的叔父張誠相認,在皇宮裡面有了體面,他很替秦林在張誠面前吹噓了幾次,張誠也知道秦林有審陰斷陽、洞徹幽冥的本事,著意結交起來,以便互通聲氣。
這次聽秦林要替長公主索回四件寶物,張誠卻是一下子臉色都白了,立刻派侄兒出宮來告訴秦林: 就此收手,千萬別深入查探,一著不慎便有殺身之禍。
“殺身之禍?”秦林摸著下巴若有所思,繼而笑了起來。
本來以為很簡單,沒想到這件事居然變得越來越有意思了…… 接下來幾天秦林照常上衙門辦公,馮邦寧和曹興旺兩個傢伙看見他就把臉一拉,好像秦林欠了他們幾萬兩銀子沒還似的。
可不是嘛,工部把秦林的衙署修得富麗堂皇,屋頂鑲嵌了許多玻璃亮瓦,雖是朝北的房間,卻也採光良好,倒是正牌的掌南鎮撫司馮邦寧,他辦公的衙署只是普普通通的修了修,和諸位屬官的一個規格,屋頂連半片亮瓦都沒用,你說他生氣不生氣? 秦林裝得什麼都不知道,老老實實上班,平平安安回家,馮邦寧的臉色再臭,他也笑臉相迎,幾乎裝得比洪指揮還要懦弱可欺。
不熟悉他的,還以為秦長官轉了性子,曉得他秉性的陸胖子和牛大力則暗自尋思,估摸著秦長官又要使壞,給人挖坑了。
徐辛夷來會仙客棧問珍寶的事情,秦林總推說快了快了,趁沒人就朝女兒家害羞的幾個地方亂摸,還嬉皮笑臉地問她什麼時候圓房。
每到這時徐大小姐就紅了臉兒,跺一跺腳,趕緊跑回武清伯府的暫居處。
最後一次,徐大小姐終於被秦林搞毛了,圓睜著杏核眼,怒道:“你這傢伙一點不靠譜,表妹還說你篤定呢,到現在還找不回寶物,姐夫無能,連累我做姐姐的也沒面子哼,什麼圓房,等你找回寶物再說吧!” 等的就是這句呀,秦林嘿嘿的壞笑起來,他思忖片刻,對徐辛夷道:“要找回寶物,不難,只是我聽說宮裡的《清明上河圖》、碧玉西瓜等幾件寶物價值連城,你對武清伯李偉說,外面有人願意花萬兩黃金購買這些寶物,但切不可提為夫我的名字。
”第三卷 【京華煙雲】 第三六二章 國寶竊案 接下來幾天,隨著武清伯李偉的入宮,出售宮中藝術珍品以充實國庫的事情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質疑,京師之中竟因此掀起了一場突如其來的政治風暴。
武清伯李偉出身低微,全仗著有個女兒成為了大明朝的慈聖李太后,這才飛黃騰達起來,他平時膽子很小,見了文官士大夫和武功勛貴都格外的客氣,唯一的毛病就是貪財,看上什麼好東西就入宮找女兒討要,先獲賜海淀皇莊,起造了著名的清華園(今清華大學所在地),後來又將玉淵潭釣魚台這處名勝變成了他的私人財產。
徐家和李家是姻親,徐辛夷住在武清伯府,找個機會說起出售宮中之物的事情,她就有意無意地提到南京有人願意花萬兩黃金買《清明上河圖》、碧玉西瓜等幾件珍寶。
說者有心,聽者也有意,李偉出身本來貧寒,聽到徐辛夷說到萬兩黃金四字,他差點沒被一口飯噎住,當下就打起了小算盤。
當夜,服侍李偉的丫鬟下人都被嚇了一跳:老爺子躺在床上像烙餅似的翻來覆去,整晚上不睡覺,時不時還哈哈的自己笑起來,敢是發了母豬瘋? 第二天一大早,李老爺子頂著雙黑眼圈,急如星火的坐上轎子,進宮找女兒去了,見面沒說上幾句話,開口就討要清明上河圖為首的幾樣寶物。
李太後知道老爹沒什麼藝術修養,以前要的都是皇莊、土地、金子銀子,突然要起字畫珍寶,她心頭不禁有幾分奇怪。
但李太后對家人相當不錯,尤其是老爹李偉,只要不是太過分的要求,她都會滿足,而且藝術修養不足,在她心目中這些寶物的價值也很有限,於是立刻傳懿旨,把寶物賞給貪心不足的老爹。
沒曾想什麼碧玉西瓜都好找,偏偏《清明上河圖》拿不出來。
李偉立刻不依不饒,勒逼著太監去替他找畫……只因昨天徐辛夷說過,願意出萬兩黃金買這幾件寶物的富翁,實是趙宋的一位後裔,什麼碧玉西瓜、玉石圍棋都是當年宋朝皇宮御用之物,人家藉此憑弔祖先,所以才願意重價購買。
其中《清明上河圖》繪著趙宋時汴京風物、皇宮殿宇,恰恰是諸般寶物裡面的總攬綱目之首要,缺了這幅圖,人家就不肯買了。
李偉為了傳說中的萬兩黃金,決心不惜一切代價要將這幅圖弄到手,在宮中大叫大嚷,可鬧了一整天,張誠、張鯨都出來賠小心,到底還是沒有找到。
老爺子竟跑到女兒面前指手畫腳的告狀,說宮中太監連太后的懿旨都敢違背,把名畫藏起來不肯給他。
李太后被老爹吵得不耐煩,給別的畫兒替代吧,無論多麼珍貴的名畫,李偉都把腦袋搖得像撥浪鼓:不要,就只要《清明上河圖》。
到後來連李太后也起了疑心,那幅畫兒到底去哪兒了呢?她吩咐老爹先回去,等宮中秘密查訪,找到之後一定給他,李偉這才敗興而歸。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李偉在宮中鬧的聲勢不小,自然傳到了宮外有心人的耳朵里。
張居正的反對派在這兩年貶的貶、罷的罷,已經所剩無幾了,而且出售字畫充盈國庫一事,終究是符合外朝文官“把內庫的錢都掏到戶部”的思維方式,背後又有李太后和萬曆帝支持,倒也無話可說。
突然爆出宮中珍寶失蹤的事情,這些人真是喜出望外,立刻像打了雞血似的跳起來,刑部主事沈思孝、監察御史趙應元、太僕寺少卿張友龍等人紛紛上書,彈劾戶部尚書張學顏縱容屬官,中飽私囊,與內廷宦官勾結,借出售宮禁之物的機會,貪墨《清明上河圖》為首的眾多珍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