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醫衛(修改版) - 第443節

張居正何等聰明,立刻聞弦歌而知雅意:“你是說,府庫貢物折俸,因為往往領取者非需用之人,所以才會造成浪費,而人人怨聲載道的局面?” 秦林點點頭,這確實是原因之一。
“啟稟世叔,另外冒開貢物價值乃是各藩屬使團的通病,其貢物價值往往虛浮,按登記價格來沖抵俸祿,官員們就要吃虧;另一方面,許多藥材之類的東西,長久堆在府庫,價值已經大幅度下降,這時候還要按照原價來折俸,也是極不妥當的。
” 秦林說完,就看著張居正。
聽秦林所說,就是要降低府庫貢物折俸的價值,張居正聞言不禁有些不樂,因為這樣一來就會削弱節約錢糧支出的本意。
秦林嘿嘿一笑:“世叔且不要憂慮,若是肯全盤清理府庫貢物,以市價八折的價格賣給漕幫和五峰海商,由他們處理銷售,那麼小侄還有個主意可以彌補虧空,甚至增加府庫收入。
” “哦?”張居正長長的眉毛斜斜一挑,叫秦林說來聽聽。
“皇宮之中,以及內承運庫,不是還有許多三寶太監下西洋時弄到的奇珍異寶,還有歷代名家的書畫,以及各色珍寶嗎?”秦林笑眯眯,扳著手指頭算賬:“這些珍寶本來就是歷代奇珍,市面上不容易買到的,價格比起當年絕對升值了不少,再加上曾在皇宮收藏的經歷,就更增加了其價值,反正放在深宮也從來沒有人動過,與其放著發霉,不如弄出來販賣,以小侄猜測,絕對有很多達官顯貴願意高價購買。
” 好哇,原來秦林把主意打到了這上面! 張居正捋著黑黝黝的鬍鬚沉吟思忖,而張敬修、張懋修兩弟兄都朝秦林一豎大拇指:你牛,把主意打到老朱家啦。
不過,官員們喜歡皇宮裡面的某件珍寶,主動要求用這件寶貝來折抵俸祿的事情,也是有很多先例的,比如隆慶帝不喜歡書畫,當時主管錦衣衛的朱希忠就要求拿《清明上河圖》折抵他的俸祿,而皇帝也應允了。
張居正深知自己寶貝學生的藝術修養,恐怕趕他老爹隆慶帝都還差著一大截,那些歷代名家字畫、田黃石雞血石珍玩之類的東西,絕對是連瞧一眼都不願意的,拿來賣掉,一部分銀子進太倉庫,一部分送到內庫,小皇帝見了白花花的銀子,絕對沒得話說。
“算你詭計多端,連皇宮的主意都打上了!”張居正朝著秦林一指,雖然黑著臉,嘴角卻不由自主地翹了起來。
張紫萱更是嘻嘻的笑,一向端莊自持的相府千金,也朝著秦林做了個鬼臉兒。
第三卷 【京華煙雲】 第三五八章 可憐的長公主 秦林的建議很快得以落實,張居正兼總內外,各項工作執行得雷厲風行,先叫停官員折俸,宣布將來一律按實數發放俸祿錢糧,然後將國庫累年存積的番邦貢物和海貿所徵收的實物,全都按市場價八折賣給漕幫和五峰海商……實際上就是賣給了秦林。
五峰海商和漕幫都在京師派駐著掌柜,設有貨棧,當即派遣經驗最豐富的老掌柜前來整理、估價,完成收購。
這些貢物如果堆在國庫裡面,只是等著發霉;沖抵俸祿發給官員,往往領到的人並不需要這東西,而價值也和記載不符,所以怨聲載道。
現在完全按普通交易方式賣給漕幫和五峰海商組建的商業帝國,他們有專業的運輸網路和商業渠道,按照流程把這些東西分門別類運到各地分銷,藏紅花在兩廣走俏,高麗青瓷運到西北出售,雲南土司進貢的茶磚在中原士大夫看來粗澀難以入口,卻是塞北蒙古牧民的最愛…… 這樣一來,所有的貢物只要找對了合適的銷路,就頓時變廢為寶,從官員手中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變成了白花花的現銀子。
秦林不僅再一次展示了他的能力,從財政上大力支持了張居正的改革新政,而且能從這次貿易當中得到不少利潤。
並沒有對外宣布秦林在這件事中發揮的作用,但總有小道消息傳開,京師各級官員尤其是那些辛苦度日的窮給事、都老爺,無不盛讚秦僉事仗義疏財,實是甘霖普降的及時雨。
無論發什麼福利,都沒有直接發現金給力呀! 另一方面,張居正要求將宮中累年積存的閑置物品整理出售,在小皇帝和李太后那裡也沒遇到任何阻力。
李太后出身低微,娘家本是個泥瓦匠,她身上並沒有什麼藝術細胞,萬曆皇帝同樣不喜歡書畫,張居正答應賣的銀子由戶部和內庫五五分賬,這母子倆大喜,立刻下令搜求皇宮內的傳世書畫,一概賣出去。
張居正極會辦事,曉得皇宮裡頭馮保要做一半的主,私下又許他半成賄賂,馮保為人最是貪財,當即命宮中太監將珍貴的書畫通通收集起來,交給戶部拿去售賣。
宮中之物的銷售反響極好,雖然不是御賜,畢竟也在紫禁城裡面呆過,沾著幾分天家氣息,富商顯貴都爭相購買,就是前一段時間領了點折俸就叫苦連天的那些勛臣貴戚,這時候又都一擲千金起來,搶著買心儀的傳世書畫,尤其是帶著前代皇帝題跋的書畫更是供不應求。
白花花的銀子流入戶部銀庫和皇家內庫,張居正肩頭的財政壓力得以減輕,李太后和萬曆帝也是愛銀子不愛藝術的主兒,看見內庫銀子充盈,一切都好說。
馮保的荷包也充實了不少,越發賣力的在宮中搜求字畫,仗著權勢熏天、背後有皇帝和太后兩位主子撐腰,竟連嬪妃公主的主意也打了起來…… 紫禁城東半部分屬於皇子、公主所居的殿宇,比起皇極殿、中極殿、乾清宮的規模不可同日而語,也就比京師民間的四合院稍大一點兒,而且沒有什麼小橋流水、綠樹花木點綴,滿眼都是紅彤彤的宮牆,高得把天空都遮住大半,實是枯燥無聊之極。
長公主朱堯媖所居的宮殿之中,傳來了徐辛夷怒氣沖沖的聲音:“他們怎麼能這樣?表妹你也太懦弱了,眼睜睜地看著別人把心愛之物拿走,連吭一聲都不敢,你這個公主是怎麼做的?” 徐大小姐雙手叉著腰,圓睜杏核眼、倒豎柳葉眉,邁著大長腿氣沖沖地走來走去,還不停地揮舞著手臂,看樣子簡直要衝出去和人打架了。
一位清清秀秀的小姑娘坐在床頭,身材有點少女的消瘦,模樣生得十分漂亮,尖尖的下巴、小巧的鼻樑,白皙的皮膚顯得缺了點血色,睜著大大的眼睛,怯生生地看著徐辛夷,對這位敢作敢為的表姐既羨慕又崇拜。
她就是十四歲的長公主朱堯媖,當今萬曆皇帝一母同胞的嫡親妹妹。
李太後娘家根基淺薄,明朝制度也從不許外戚干政,所以武清伯李皇親家也就只能在太后活著時坐享一世榮華富貴,卻不能永葆顯爵。
像孝宗皇帝張皇后也就是武宗時的張太后,張家何等囂張跋扈,可嘉靖皇帝一登基,張太后弟弟犯了點罪過就被嘉靖小題大做的處死了,先例足以叫李太后心寒。
而英國公張家、黔國公沐家這種世襲罔替的武勛國公,則代代掌兵,真正與國同休,其中又以中山王徐達的子孫最為顯耀,明朝唯一獲封兩家國公世系,徐達長子徐輝祖封魏國公,世鎮南京,次子徐增壽封定國公,累世在京師為朝廷羽翼,執掌兵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