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醫衛(修改版) - 第1481節

“老頭子瘋了,那是他女兒女婿!”後堂吳夫人聞報,驚得面色大變,拔腳就要去找丈夫拚命。
卻見徐維志笑盈盈地走來,在她耳邊低語幾句,吳夫人伸手就把兒子拍了一巴掌,笑道:“就你們爺倆會弄鬼!” 鄭思仁、王守義追上秦林的時候,已經是在水西門了,秦林不慌不忙哈哈一笑,朝徐辛夷做個手勢:夫人請。
鄭思仁持飛龍劍當街大叫:“姑爺小姐抗旨不遵,國公爺大義滅親,命我等持劍來追,不從者殺無赦!” 路邊百姓紛紛咬指,秦侯爺屢立大功,怎麼落得這麼個下場?魏國公向來嬌縱女兒,這次到底不敢抗旨不遵啊…… 徐辛夷將女兒遞給秦林抱著,一拍座下照夜玉獅子,拔出腰間寶劍,飛馬朝鄭思仁衝去:“姓鄭的你有幾斤幾兩,便妄言娶我夫婦人頭?且看本小姐手段!” 鄭思仁抖起白蠟桿大槍,那槍花抖得紅纓朵朵,槍尖破空嗡嗡直叫,一點寒芒朝徐辛夷心窩戳去! 這要是戳中,怕不是個透心涼? 徐辛夷不慌不忙,寶劍在大槍上一拍,鄭思仁登時如遭電擊,哇的一聲大叫,虎軀在鞍橋上前後亂晃,白蠟桿大槍巨震著脫手飛出,虎口震裂鮮血直流,卻被徐辛夷趁兩馬交錯,輕輕巧巧將他掛在鞍橋的飛龍寶劍摘了下來。
眾人盡皆咬舌,鄭思仁是南京十餘萬禁軍當中有名大將,不料一個照面就被徐辛夷擊敗,果然是將門虎女啊。
馬車中的永寧掀開車簾看到這一幕,咬著手指頭羨慕得眼睛直冒小星星,徐表姐真是太厲害啦! 只有秦林這傢伙,臉上始終掛著副壞笑。
徐辛夷將飛龍寶劍擲在路當中,冷笑道:“鄭思仁你不是本小姐對手。
父不慈,子不孝,你回去上復國公,從此父女恩斷義絕!” 鄭思仁虎口流血,滿臉羞慚地抱拳行禮:“末將不是小姐對手,只得覥顏回去復命,拼著受國公爺責罰吧。
” 王守義笑道:“鄭兄都不是小姐對手,末將更不必提了,小姐前途珍重!” 二將打馬便回,鄭思仁並不包紮傷口,舉著虎口流血的雙手,一路走一路大聲感嘆小姐神勇無敵,實為中山王之遺澤也。
國公府正廳中,賓主各懷鬼胎,劉成崔壽兩個更是望眼欲穿。
等到得是雙手流血的鄭思仁,眾人齊齊一驚,難道真的打起來了? 鄭思仁跪稟:“末將無能,被小姐打敗,連飛龍寶劍也被她奪過去擲在地上,還有些悖逆不道的話,不敢說與國公爺聽。
” 只管說來!徐邦瑞厲聲喝道。
“小姐、小姐她還說什麼父不慈,子不孝,恩斷義絕的話來……”鄭思仁吞吞吐吐的說著。
徐邦瑞臉色鐵青,渾身顫抖,忽然哎呀一聲大叫,捂著心口偏偏倒倒退了兩步,癱坐在椅子上。
“父親,父親大人!”徐維志連忙上前攙扶,捏人中、揉太陽穴,忙活半晌才回頭,非常抱歉地看著劉成、崔壽:“兩位公公,你們也看到了,家父公忠體國,大義滅親,做到這份上已經是至矣盡矣、蔑以加矣,事已至此,實在無能為力啦!” 劉成、崔壽目瞪口呆,終於想起來這段為什麼那麼熟悉了,明明就是三國演義上劉備和孫夫人逃離東吳那段,徐家這是活學活用啊,演得一場好戲! 可不是嘛,周進忠、吳廣孝、鄭思仁、王守義四將假裝誠惶誠恐,都在偷偷壞笑…… 秦林偕徐辛夷、永寧和女兒秦真登船出發,不多時後面幾艘提督操江府的兵船飛也似追來。
難道?永寧咬著手指頭,小臉上有點害怕,她很想回京去赴兄長的葬禮。
秦林不慌不忙,大聲道:“常侯爺追來,要討一杯酒吃么?” 後面兵船放起連珠號炮,炮聲稍停,常胤緒聲如牛吼:“小弟恭送秦大哥赴京秉政!”第九卷 【魚龍變化】 第一一四二章 清君側 萬曆十九年十一月初九,武昌侯秦林抗旨不遵,以赴京替大行皇帝奔喪為由擅離封地南京。
先有南京守備魏國公徐邦瑞大義滅親,兩番派精兵強將追襲皆被其逃脫;後有提督操江懷遠侯常胤緒率艦戰於瓜阜,炮聲震天、彈落如雨,終被秦林突破阻攔揚帆遠去。
十一日船到揚州,知府率丁壯衙役前往阻截,忽有漕幫民夫萬餘為拖欠工食銀大鬧於市,鹽商、絲綢、海貿等二十餘行會首,齊叩知府衙門為民請命,丁壯衙役終不得出府衙半步。
十四日秦林抵達淮安,現任漕運總督新建伯王承勛正是心學大儒王陽明之孫,聞秦林抗旨北上,特率總督標營前往緝拿。
秦林以陽明心學“心外無理”辯難,稱北上赴京乃為先帝奔喪,盡忠臣本分,雖萬死而不悔。
王承勛不能答對,率標營回城,自行掛印待罪。
不消說,無論徐邦瑞、常胤緒還是王承勛,都和秦林私通款曲…… 但船過淮安府,情形又不相同。
秦林離開淮安,從清江浦進入黃、淮河道(黃河歷史上多次改道,潘季馴治河后,黃河奪淮入海),這一段是逆流而上,縴夫在岸上拉著船走。
剛到洪澤湖口的烏頭鎮,徐辛夷把秦真哄睡著了,正在船艙裡邊和秦林、永寧膩歪呢,就聽得外面人聲鼎沸。
走到艙面上,徐辛夷驚得吐了吐舌頭,永寧也睜大眼睛,就連秦林都沒想到這麼大場面。
大河南北兩岸人山人海,鬚髮如雪的老人、黃髮垂髫的童子、大姑娘小媳婦……不知多少百姓挨挨擠擠人頭攢動,看見身穿素服的秦侯爺走到艙面上,登時歡聲雷動,幾萬張嘴巴同時亂喊,竟聽不清喊的什麼。
船頭左邊,一個監生打扮的中年鄉紳,特地站到高處,大聲喊道:“我等兩淮百姓,特地來看恩公秦侯爺!” 這鄉紳帶了許多族親隨從,百十人跟著齊聲大喊,周圍的百姓被牽動也加入進去,喊到第五聲,成千上萬的聲音匯成了一句話,恍如天空中震雷滾過,聲浪沛然又好似山崩海嘯。
船上諸人悚然動容,徐辛夷、永寧看著秦林的眸子里都閃著小星星,別看這傢伙平時沒個正形,可真是扎紮實實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啊。
船后甲板,陸遠志、牛大力等隨員喜笑顏開,孫承宗和徐光啟兩個師爺則驚疑不定:淮泗鳳陽府是明太祖朱元璋龍興之地,可連兩淮父老的民心,也盡為秦侯爺所得…… 秦林神情肅然,站在船頭沖著四面八方拱手,然後一揖到地。
兩岸更是聲如雷震,那鄉紳又吼道:“聞秦侯被奸佞矯詔陷害,所以不得不抗旨入京為先帝奔喪。
當年若非秦侯保下潘大人,治好這黃淮河道,兩岸百姓每年不知有多少葬身魚腹……秦侯大恩大德無以為報,學生願追隨入京,為恩公替死!” 話音剛落,不知多少人挺身而出,奮袖出臂者有之,褪衣洗頸者有之:“我等也願為恩公替死!” “恩公午門外苦挨三百廷杖,碧血橫飛,皆是為我兩淮百姓所流!如今恩公有冤,淮上豈無男兒!” 秦林雙手下壓,聲浪漸漸平息,他鼓起中氣大聲喊道:“諸位好意,秦某心領,但是忠臣不怕死,怕死不忠臣,秦某此去若能滌盪奸佞、洗刷朝政,則天下萬民幸甚,若功敗垂成朝廷降罪,秦某一身受之,百死而無悔。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