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醫衛(修改版) - 第1179節

至於別的方方面面,似乎也以這條路最好走,反對的阻力最小…… “徐老先生果然大才,想人所不能想,行人所不能行!咱家佩服之至!” 張誠朝著徐文長拱拱手,在他內廷二號人物來說,這就是很了不起的敬意了。
徐文長笑笑,作別而去。
張鯨歡歡喜喜的要進宮辦事,喚著張小陽,卻見侄兒有些發獃。
“這徐老瘋子忒地憊懶!” 張小陽回過神來,“剛才他說什麼千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咱們豈不是被他拐著彎兒的損了?” 就是嘛,太監哪兒來的鳥? 噗……張誠噴了,徐文長不愧為老瘋子,自己人他也坑啊……罷了,這號人物也只有秦長官能奈何他,咱家還是敬謝不敏吧。
張誠急匆匆地進宮,很快來到了萬曆批閱奏章的御書房,張鯨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
此時的萬曆還年輕,真正親政時間不長,前十年憋著的一股子衝勁兒都爆出來,還有幾分勤政的模樣,不是後來幾十年不上朝的懶惰嘴臉。
陛下眉頭微微擰著,面前攤開的奏章,正是諸位朝臣保舉秦林開復原官,不僅如此,連外公武清侯……去年李偉的封爵由伯升成侯了,也進宮來敲了敲邊鼓,至於原因嘛,萬曆也知道其實和自己別無二致,都為阿堵物也。
武清侯李偉、李高父子,被秦林提攜著做了不少生意,這次開通絲綢之路,豈能少得了他倆? 看在五十萬兩白銀的分上,萬曆也要把秦林調回來,只是到底給秦林什麼職位,他同樣犯難:錦衣衛裡頭,劉守有和張尊堯都沒有什麼罪過,不可能為著秦林就把這兩位踢了,駱思恭更是自己安排過去的棋子,豈能拿掉? “小張伴伴,你來啦!” 萬曆抬起頭看到張誠,指了指奏章:“你看看,都是保舉秦愛卿的奏章,朕究竟給他安個什麼職位?” 說罷,萬曆就眯著眼睛看張誠,他知道張誠和秦林關係很好,這也是一種試探吧。
張居正教給他的帝王心術,總是被學生用在這些上面。
張誠把頭一點,彎腰低低地說了幾句。
萬曆的表現和張誠最初從徐文長嘴裡聽說時沒什麼區別,甚至更誇張,捧著肚子哈哈大笑。
“張誠蠱惑聖聰,請陛下治罪。
” 張鯨不放過每一個機會。
“陛下,這樣做是有點名不正言不順,不過向來廠衛一體,也不算太出格。
” 張誠補充道。
名不正言不順?萬曆慢慢品著這句話,又看了看烏眼雞似的張鯨和張誠,“倒也不是不可以,不過,秦愛卿被朕貶謫,又挨了廷杖,他心中……” “陛下,使功不如使過啊!” 張誠又重複徐文長所言。
使功不如使過,萬曆又被說中了心坎,高拱自恃有功,桀驁不馴,張居正有擁立之功,掌朝政十年,張四維扳倒江陵黨有功,但為人陰狠毒辣,倒是申時行前頭追隨張居正,算是有過,反而格外勤謹小心。
“好,那就如此吧!” 萬曆一邊答應下來,一邊又忍不住笑。
張鯨皺著眉頭,倒也不怎麼極力反對,反正秦林回京是大勢所趨無法阻擋,而新的任職也沒有損害自己的利益。
萬曆把旨意批下來,看看時候差不多了,率二張出了御書房,正巧遇到永寧長公主朱堯媖迎面走來。
“皇兄!” 永寧嬌嬌怯怯的福了一福,目光躲閃有點害羞,她青春妙齡,身子已經長開,越發顯得水靈靈的楚楚可憐。
這個妹子越長越漂亮了!萬曆也禁不住有些驚艷,倒不至於對自家妹子動什麼心思,反倒暗自思忖,如果秦林沒有娶妻就好了,把這妹子嫁給他,秦林便成了駙馬,又掌不到權柄,又能死心塌地為朕辦事…… 等萬曆走後,看看沒人,永寧悄悄進御書房,張鯨張誠跟著萬曆走了,御書房眾值守太監見她剛才和皇爺說話,只道是皇爺允許的,就沒人攔她。
永寧假裝找什麼東西,悄悄看攤開的奏章批紅,是徐辛夷告訴她秦林受到保舉可能回京,小姨妹立刻巴巴的趕來,看看秦姐夫什麼時候能回來。
“啊!” 永寧忽然臉色一變,急匆匆地走了出去。
半個時辰之後,草帽衚衕秦林府邸,徐辛夷氣急敗壞的一腳踢翻了太湖石:“不行,絕對不能這樣!” 青黛也苦巴巴的皺著小臉兒:“別的地方倒也能治,那裡要是被割了,就算神醫也沒辦法呀!” 我噗……聽到吵鬧正要解釋的徐文長,一口紹興黃酒直接噴了出來。
第六卷 【龍潛於淵】 第九二〇章 殺雞儆猴 京師風雲變幻,朝野輿論鼎沸之際,秦林在蒲州的日子越發悠閑,只等著九重丹陛上天使捧詔而來,從此平地一聲雷,挾風雲雷雨之勢重回都門,再起京華煙雲。
老把哥張公魚竭力落實新政,像考成法、編練新軍這些,一省巡撫當然無從置喙,而清丈田畝、考訂豪門蔭庇人口等等,也暫時無法就位,不過追繳豪門累年積欠、降低百姓賦稅,已經雷厲風行的開展起來。
北風襲來,天氣漸寒,秦林仍然帶著陸遠志、牛大力等錦衣弟兄出外遊覽體察民情,每日裡衣輕裘乘肥馬呼嘯來去,引得蒲州官紳盡皆側目:這還是被一貶到底的樣子嗎?秦將軍到底是少年心性,不知收斂啊…… 但是在王馬楊沈等世家豪門眼中,對秦林的舉動又有著另外的解讀。
不管別人怎麼想,秦林帶著人把蒲州十里八鄉轉了幾圈,還從蒲津浮橋過黃河往西,在陝西地界逛了逛,又經風陵渡,在南邊的河南境內溜達溜達。
蒲州三省交界之地,抬抬腿就出境,秦林十來天功夫逛了山西陝西河南三個省。
沿途所見,新政已初見成效,尤其是張公魚主政的山西境內,豪強士紳迫於壓力,或多或少的交了些積欠的稅賦,官府便把平民百姓的稅額降低了不少……明面上的稅額自然不變,但往年的淋尖踢斛、陋規常例往往是正稅的幾倍,官府只要把陋規砍掉一些,百姓的實際負擔就能大為降低。
秦林率眾外出,那些窮困的佃農們,臉上的愁苦都減了三分,隱約還帶著點兒喜色。
一位上了年紀的老農這樣告訴秦林:“今年每畝地少交兩分銀,俺老漢帶兩個兒子種了五十畝旱地,少交一兩銀子,換成糧食足足一石五斗,加上點野菜熬熬粥。
青黃不接那陣就能挺挺過去啦,不再借驢打滾的印子錢……托朝廷的府,托張青天的福,托秦將軍的福!” 看著老農滿臉溝壑縱橫的皺紋都笑得舒展開來,秦林禁不住心頭一嘆,區區一兩銀子,折成糧食不過一石五斗,連兩百斤都還差點。
就讓百姓高興成這樣,口口聲聲盛讚朝廷。
這些百姓,本是最善良最淳樸的人,稍微一點點遠遠談不上恩賜的給予,便被他們視為莫大的恩情…… 關中的黃土地上,這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夫是最能負重前行的,幾乎擁有無窮的忍耐力,後世關中流民四起,最終推翻了明王朝。
那時候他們的生活究竟了無生趣到了何等程度,真是令人不敢想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