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醫衛(修改版) - 第1139節

然而伴君如伴虎,朝堂傾軋如風刀霜劍嚴相逼,誰又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文淵閣是高處不勝寒的群山之巔,也是激流涌動的漩渦中心,多少英傑的豪情壯志在此黯然魂銷,或貶謫出京,或告老還鄉,餘生中回顧記憶中已褪色的京華煙雲,心頭只剩下幽然一嘆。
萬曆十一年秋,繼徐階、高拱、張居正、張四維等等名臣之後,文淵閣又迎來了新的主人,原籍南直隸蘇州府,嘉靖四十一年壬戌科狀元及第的申時行申汝默! 只不過這一位和前輩諸君大異其趣,高拱、張居正等輩,哪個不是手腕強硬精通權謀?就連兩面三刀的張四維,也頗有點勾踐卧薪、韓信忍辱的遺風,獨獨到了申時行,行事則多謀少斷、為人則兩面討好,朝野有心人盡皆拭目以待,從此朝堂政局恐有別於前代…… 申時行自十里長亭歸來,第一次以首輔身份來到文淵閣之時,何嘗不是心潮澎湃。
早已熟悉的建築,似乎都變得鮮亮些了,一種新鮮的感覺讓他在門口稍有躊躇,不過僅僅轉瞬之後,他微笑著舉步,輕輕邁過了那道無數讀書人窮盡一生也無法跨越的門檻! 余有丁、許國緊隨其後,分別在各自的座位落座。
余有丁從三輔升次輔,地位實際上沒什麼變化,依舊是一副老成持重的樣子,新入閣的許國則洒脫隨性得多,時不時和閣中辦事的官吏隨員說兩句笑話,看似輕鬆寫意。
兩位閣老為各自書案上堆疊的奏章做著票擬,所涉事體稍大或者處理略有疑難的,必定請教申時行,煩請首輔老先生來拿主意。
內閣辦事隨員官吏也像往常那樣進進出出,聯絡六科、六部,將情況火急的奏章遞入,將完成票擬、需要及時處理的奏章送往司禮監等待批紅,端茶送水,噓寒問暖…… 一切都顯得那麼有條不紊。
殊不知平靜的水面之下早已暗流涌動。
余有丁故作老成、許國瀟洒隨性,其實翻開每一本奏章時都提心弔膽,仔細看看貼著的籤條不是顧憲成的名字,這才舒口氣,慢條斯理的翻開處理。
那一本不得了,羅織罪名、盡起大獄,多少人要倒霉去職,多少顆腦袋要落地?只怕不亞於一年前扳倒馮保、盡謫江陵黨諸大臣的架勢!無論誰接到都是個燙手的山芋,不。
簡直就是一顆點燃了的震天雷! 余有丁是拿定主意明哲保身了,張四維也沒給老夫萬兩黃金,秦林也不曾和我有殺父之仇,何苦攪和進來惹得一身騷? 許國更是新晉的閣臣,資歷還淺得很,哪裡敢接這顆定時炸彈?說不得,天塌下來高個子頂,不管顧憲成這份奏章從誰的書案上冒出來,票擬的事情。
都還是煩請申大首輔親筆罷! 奔走忙碌的內閣辦事隨員,更是人人留了七八個心眼,時不時偷眼瞧瞧三位輔臣堆滿了奏章的書案,再看看閣老們的神情變化,稍微一點點動靜便會引得他們支起耳朵……定國公府、司禮監、儲秀宮、東廠錦衣衛、六部九卿三法司科道言官,不知多少雙眼睛盯著文淵閣,不知多少只耳朵等著這裡的內線傳出消息! 唯獨眾人矚目的焦點,新任首輔申時行還是一副溫文儒雅的溫吞水樣子,不慌不忙地翻開一本本奏章,仔仔細細地逐字逐句讀了,到了文理精深詞句淑麗之處,還要搖頭晃腦的吟哦一番,最後才提起極品湖州紫毫筆,在呵氣成水的端硯上飽蘸徽州松煙墨,落筆便是漂亮的台閣體小楷。
見申時行這番做派,那些拿了定國公府或者儲秀宮大筆銀子的內線,就一個個急得百抓撓心,還不得不佩服一句:申老先生每逢大事有靜氣,不急不躁,淵渟岳峙,真乃宰相風度! 文淵閣外面,又是另一番場面,張小陽和張尊堯各據一方劍拔弩張,各自都有一群擁躉。
儲秀宮派來的順公公地位超然,什麼也不說,只是冷眼旁觀,卻也有不少宦官走馬燈似的接連過來拍他馬屁,鄭貴妃專寵六宮,手下奴才自然水漲船高。
“申時行申老先生葫蘆里到底賣的什麼葯?”所有人心頭都存著這麼個疑問,在謎底揭曉之前,誰也猜不準。
日頭漸漸偏西,永樂大鐘的渾厚鐘聲遠遠傳來,眼看到了內閣下值回家的時間,可文淵閣中除了正常的文牘出入,竟然一點動靜都沒有。
閣外眾人奇怪,身處閣內的何嘗不是? 看看申時行依然雲淡風輕,許國性子直些,幾番開口欲言又生生憋了回去;深知老同學為人的余有丁卻眉心微動,似乎想到了什麼。
“唔?”申時行再取過一本奏章時,發出了驚訝之聲。
來了!余有丁、許國頓時提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不料申時行笑笑,接下來一句卻是:“咦,山西巡撫出缺,吏部奏章上來都有兩個月了吧,都察院吳君澤這才薦了張公魚,真可謂後知後覺了。
” 嘉靖年成例,督撫大員須由九卿會推,到了萬曆年間,張居正執政以來內閣權勢日重,有九卿推舉,內閣就可直接票擬了。
君澤是吳兌的字,時任都察院右都御史,正是九卿身份,他和僉都御史張公魚交好,而張公魚就是申時行的得意門生,既然申老先生這麼說,余有丁和許國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余有丁心頭巨震,瞬間腦中轉過了千百個念頭,臉上仍是雲淡風輕的笑容,思忖片刻,話裡有話地道:“張都堂為官清正廉潔不畏豪強,身負海內清流之望,在地方任親民官也頗有建樹,出外為朝廷守牧一方,正是極好的人選。
” 申時行看了余有丁一眼,點頭笑了笑,余有丁這老同學也是個人精,點明不畏豪強四字……這番,承他的情吧! 許國一直在翰林院、詹事府,新近才入閣的,此時見事比兩位老狐狸那還差了一層。
心頭暗笑那張公魚家世豪富,申閣老不知受了他多少孝敬,才替他謀一地巡撫的職位?不過張某人已是僉都御史,升一級以副都御史銜出任巡撫,也是符合規矩的。
那些各方勢力安插在文淵閣內外的眼線,卻沒多留意這道奏章,巡撫雖然算得上封疆大吏,但紫禁城裡頭個個眼高於頂,也就不覺得一個三品巡撫有多了不起了。
畢竟各家許的銀子,都是讓他們盯住顧憲成那本奏章的。
申時行將這本奏章與之前票擬好的許多本放在一起,招來跑腿的隨員,手指頭在這疊奏章上拍了兩下,吩咐道:“都是要緊的,從速送去司禮監!” 張居正做首輔時,申時行就是三輔了,自然在內閣里招攬了幾個心腹,這隨員早已受過叮囑,此時心領神會,接過奏章就朝外頭走。
隨員捧著奏章剛剛出門,張小陽和張尊堯就爭先恐後地擠上來:“有沒有吏部顧某人的奏章?” 順公公面子上不動聲色,其實也支楞起耳朵聽著動靜。
“沒有。
”隨員搖搖頭,把一疊奏章攤開請他們看。
眾人再一次失望,除了顧憲成那本,他們對別的奏章沒有半點興趣。
過去一炷香的時間,紫禁城東北角司禮監幾乎完全相同的重演了這一幕,張鯨張誠的心腹一擁而上,七嘴八舌地問有沒有吏部顧郎中的奏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