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終於知道了,眼前刀劍才是真理,也不顧筋骨疼痛,爬起身來抱頭鼠竄而去。
食鋪里的眾人今天可算看了場好戲,兩個大姑娘舞刀弄劍的將個大男人揍了一頓,挨揍的還是個帶著文士巾的書生,至少是個秀才!交頭接耳中,看來今後數天這事都是大家的談資了。
有兩個似乎是當地人的食客,本來已經吃飽喝足,看到兩個女子剛剛叫了飯菜還沒進食,於是叫了一壺茶水慢慢的喝了起來,他們可知道剛才被打跑的是什麼人物,這兩個女人既然不是馬上就走,一會沒準還會有新的熱鬧可看。
果然,沒有小半個時辰,兩個女子剛剛吃完,官道上馬蹄聲響,五六個差人提刀掛索崔馬而來。
「吁……」勒住馬匹,差人們跳下來圍住食鋪,當先一人進來掃了一眼食鋪中的諸人,看到兩個女子時心中就有了計較:「可是你二人剛才打了吳秀才?」 「什麼吳秀才我們不知道,不過剛才確有條亂吠的瘋狗被我們教訓了一頓!」 兩個女子或許是有技傍身,見到官差毫不慌亂,年紀小的更是語帶調侃。
「哼!」那說話的官差臉色立刻沉了下來:「你們二人現在隨我到衙門走一趟。
」 二女見到官差就知道今日不會有好的收場,早已做好了動手的準備,不過年紀稍大的女子卻也不願背上襲官拒捕的罪名:「官爺要帶走我二人,不知可有衙門簽發的拘文令簽?」 那官差倒是一窒,按說那吳秀才僅是被踢了一腳削了發巾,而且這吳秀才人到中年還只混了個秀才而已,連鄉試的舉人都沒考上,根本不算受朝廷律例保護的文士之列,按正常律例只要罰些賠款就是了,這兩個女子還不夠拘捕的程度。
但那吳秀才是府衙師爺的大舅子,這幾個差人不過是與師爺交好或受其節制的捕快,為了溜須拍馬私下裡出來替那吳秀才出口氣而已,急急趕來生怕人跑掉,哪裡備有什麼拘文令簽?! 「我等只是帶你們回去問話罷了,又不是拒捕,何用文令?!」領頭的捕快到底是久經場面,立刻將拘捕的架勢換成了傳喚。
「我們沒空隨你們回去,按照大夏律例,剛才我們打了那臭儒賠些銀錢就是,你等無權帶走我們二人。
」年長的女孩似乎對大夏律例並不陌生,隨手掏出一錠二十兩的銀子放在桌上,拉起年輕的女孩起身就走。
「站住!」要是平常江湖人士的鬥毆,這些捕快能有二十兩銀子的收穫已經心滿意足了,畢竟是沒有見血的事情,發給苦主三、五兩賠償剩下的足夠兄弟們大吃兩頓了,但今日是為了師爺的大舅子討還顏面,怎肯就此罷休! 聽到捕頭呵斥,眾捕快紛紛撲上來準備抓住兩人,這兩個女子雖然輕紗遮面,但體態玲瓏,手上皮膚白皙細嫩,頭髮也是烏黑油亮,一看便是風華綺麗的年齡,在林州抓住女犯哪有不被捕快們私下享用夠了再押赴府衙的,就算不為吳秀才出氣,這等女子捕快們也不肯輕易放過,所以伸過的手腳倒有一半對準了兩女胸乳臀腿的位置。
「哼!該死。
」在女子的嬌斥聲中,一陣勁風拳腳擊打在人體上的噼啪亂響,撲上來的幾個捕快像被颶風颳起一般,橫七豎八翻著筋斗飛出了食鋪,連那捕頭都被其中一個捕快撞到懷中一起翻滾出來,官道上又被人體落地砸起好大一片灰黃的塵土。
「你們敢襲官拒捕,等著天下府衙通緝吧!」那捕頭倒在地上捂著被撞的生疼的胸口狠狠的說道。
開始兩個女子將那儒生從食鋪之中踢將出來,畢竟只是個無用的文人,所以只是用了些推力,雖然摔了個大跟頭,卻也沒有傷筋動骨。
此時惱恨這幾個捕快輕薄,下手可要重的多,現在摔在外面的捕快們「哎呦」震天,確一個也爬不起來。
兩個女子已經吃完結帳,走出食鋪來到那捕頭的面前,年長的忽然從懷中掏出一塊黑色的鐵牌在捕頭面前一晃,還沒等眾人看清便收了回去。
「不想要你的狗命,儘管來捕我。
」說完,兩個女子轉身順著官道向北而去。
好一會眾捕快才互相攙扶著爬起身來:「頭,我們回去招城防軍來追吧!」 「追個屁,今天的事到此為止,以後誰也別提了,不許問為什麼,總之是為你們好!」捕頭在其他捕快的攙扶下翻身上馬,這些挨揍的捕快里他受傷最輕,也許是因為他沒有罵什麼污言穢語,也沒什麼齷齪的動作吧。
遠遠的官道上,一個瘦小的身影追著兩女快要消失的身影悄悄跟去。
××××××××××××××××××××××××××××××××× 大夏帝國林州清河南岸,一隊隊騎兵在沿河的官道上風馳電掣的來回飛奔而過,不遠處的河灘上,數萬人在拚命的揮舞著手中的鍬鎬斧鋸,挖掘出一排排十丈、數十丈的深溝。
在林周剩下的三省緊急徵調的三十萬青壯民夫和淪陷兩省逃難而來的近百萬 民眾中徵選的二十萬青壯,現在全部都散布在清寧省清河南岸所有可能被望月人強渡的河灘之上,沿岸的河水中,灌飽了薑湯、烈酒的青年,趟著深秋已經冰涼的河水,掄著大鎚將一根根木樁錘立到河床之中,任何企圖渡河的部隊都將在岸邊十丈左右的水中被阻攔下來,在突破水中障礙之前,渡河部隊只能飽受岸上密集的弓箭和投石車拋出的巨大石塊的攻擊。
岸上每隔十丈便是一條十幾丈寬錘滿木樁的深深溝壑,灌滿河水,深深的溝壑就像清河分出的岔流,將原本數百丈寬的清河硬是又增加了百丈有餘,挖出的泥土在灘涂上堆起數坐高高的土山,土山四周插滿尖樁木刺,數千弓弩手和數百架投石車駐紮在土山上高大的木寨之中,每個土山上都矗立著一個高高的木製烽火台隨時監視著河對岸的一切動靜。
這百餘丈人工河流成了渡河的望月人眼中的噩夢,三次數萬人的強渡讓清河防線成了鎖雲關后又一個吸飽瞭望月人鮮血的堅固壁壘。
前兩次的渡河,望月人划著載滿士兵的羊皮輕筏,飛快的渡過河面,第一次五萬人的渡河部隊在守衛部隊還沒有完全構築好防禦的時候悍然出擊,強登上河灘的望月人雖然最終被打了回去,但仍舊給林州的士兵造成了大量的傷亡。
但隨後的兩次渡河,竟完全變成了一面倒的屠殺,擱淺在河中的舟筏,被迫跳進齊腰深的河水中趟過河中重重障礙的望月武士,完全成了岸邊高大木欄后和周圍土山上千萬林州弓箭手的活靶子,流盡了大量鮮血的望月人,掙紮上岸后,沒有了跟上來的馬匹,面對河灘上高大的木欄和木欄中伸出的兩丈長槍,讓望月人引以為敖的鋒利彎刀,還沒有遞倒敵人的身前便被穿成一個個人肉葫蘆。
憑著草原漢子嗜血的勇猛殺出一條血路的望月人,絕望的發現,犧牲無數勇士砍劈出的一個缺口後面,竟又是一條十幾丈寬插滿尖樁的河流,如蝗的弓箭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