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浮生(高幹) - 49、六州(終章) dónɡnǎnsんц.cóм (2/2)

桃夭懷抱琵琶,低眉信手,續續彈唱:“我有一段情呀,唱給諸公聽——諸公各位,靜呀靜靜心呀。讓我來,唱一支飲茶銘呀。細細呀,道來,唱給諸公聽呀。神農嘗百草呀,傳茶到如今,盛唐錦繡,陸羽成《茶經》呀。到宋代,點茶入東瀛呀。禪茶道,始中華,源遠流長呀……”
這曲子脫胎於江南小調《無錫景》,后被改作《秦淮景》,出現在電影之中。前段時間褚江寧心血來潮,又在《秦淮景》歌詞的基礎上作了修改,寫成如今帶有茶文化意境的小曲。
各國使節大多是深諳華夏文化的中國通,一曲終了,掌聲雷動。唯有日方人員臉色不太好,個中緣由,大家也心知肚明。
有人提了新燒的水進來,桃夭放下琵琶,起身去桌前溫壺置茶。
綠茶的方便之處在於,只要控制好茶量和水溫,不需要複雜的沖泡手法,也能色香味俱全。
品質上乘的松蘿新茶,條索緊卷勻壯,這是前幾天褚江寧親自用竹簍背回北京的。玉手纖細而有力,拎著壺緩緩注入80度的玉泉山泉水,茶葉翻滾幾下,逐漸舒展開,只見湯色青潤,葉底綠嫩。
服務人員將沖好的十幾杯茶裝上托盤,分給各座客人。
桃夭手指輕輕叩打桌子,口中念起鄭板橋的詩:“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柯,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今天請大家品鑒的叫松蘿茶,其茶香氣高爽,比龍井有過之而無不及。多數綠茶沖泡後會有淡淡蘭花香,只有松蘿茶散發著罕見的橄欖味。諸位請用茶——”
眾人聞言,先是提鼻嗅了下茶氣,接著微微呷了口茶,而後竟不約而同皺起眉頭。
桃夭見狀解釋:“松蘿茶有叄重,色重、香重、味重。喝頭幾口時,會稍帶苦澀味,之後再品嘗,就會有醇和甜香的回甘。而且這茶還有個區別,就是它入水會直接沉底,不像很多綠茶漂在水中。”
眾人聽后,紛紛去看自己的茶杯,果然沒有一片茶葉是漂浮的。
“實在是神奇!”坐得近的幾位使節開始交頭接耳,議論起來。
桃夭也不多言,靜靜品著自己的茶,偶爾示意服務人員添水。
英國使節羅伯特咂了半晌,豎起拇指道:“女士你的泡茶的技術很高明,這種茶我雖然第一次喝,卻忽然想起了家鄉的味道。你今天泡的茶,跟我的祖國茶,很像!”
桃夭冷笑起來:“您這番話,我不敢苟同。要說像,也是你們英國茶的味道,像我們的松蘿茶。畢竟在公元17世紀,我們中國這款被稱為‘徽茶始祖、炒青鼻祖’的茶,就是你們歐洲貴族的心頭摯愛了。到了19世紀,你們英國歷史上也是一位叫羅伯特的先生,多次跑到我們的武夷山、松蘿山,以某些特殊手段,將我們的茶種,和茶葉種植、烘焙技術,帶回了你們國家!所以我要糾正一下,您所謂的家鄉味道,實際上,應該是我們中國的味道。”
此言一出,四座皆驚。
中國的茶文化燦若星河璀璨奪目,可中國的茶產業發展歷程,不得不讓扼腕嘆息。
歷史上著名的茶葉大盜羅伯特·福瓊,曾用二十年間四次來華,輾轉多地竊取中國茶葉秘密。
1851年,福瓊通過海運,運走2000株茶樹小苗,1.7萬粒發芽茶籽,同時還將6名中國制茶專家,帶到了印度加爾各答。此後,世界貿易逆差被扭轉,印度及斯里蘭卡茶產業至今仍興旺發達,而中國茶在世界的地位卻元氣大傷,中國經濟也遭受重創。
眼前的羅伯特,露出紳士般的笑:“福瓊先生是一個出色的植物學家,他的付出,促進了植物間的交流,也推動了世界植物學發展,這是值得喝彩的。”
“是嗎,可是印度種出來的所謂改良茶種,品質並沒有超越中國茶。難道植物間交流的導向,是讓物種退化?”
魏鳴珂早就嗅到了火藥味,傾身過去給褚江寧使眼色:“你媳婦兒要瘋!她這架勢,還真想跟八國聯軍對著罵街啊?”
褚江寧不改悠然做派:“又不是答中外記者問,幹嘛非得措辭嚴謹字斟句酌。我老婆說得本來就是事實,反正是非官方茶會,懟他幾句怎麼了?再說,這麼些叔叔大爺都穩坐釣魚台看熱鬧呢,你急個什麼勁,穩住!”
魏鳴珂沒了詞兒,那邊羅伯特已經開始偷換概念:“可是女士,你不得不承認,目前的世界,英國茶的份量仍然是不可撼動的。”
桃夭意蘊悠長地一笑:“我們的開國領袖有一句話,叫作風物長宜放眼量。中國茶以前的出口銷量居世界第一,以後,也未必不會!”
羅伯特聳聳肩:“用你們中國的話說,我靜觀其變。”
桃夭毫不示弱:“那就拭目以待吧!”
幾位本國部級大佬適時出來打圓場,跟羅伯特談起別的,唇槍舌戰戛然而止。
茶會結束時,已經是日近黃昏。
眼看賓客散盡,桃夭走去角落,沖安坐桌前的老者致歉:“一直在忙,沒來得及跟您打招呼。”
老者笑意藹然:“沒關係,這些小事沒必要放心上。忙嗎,要不四處轉轉?”
“好。”
夕陽西斜,一老一少在庭院里漫步。
老者是雲樓開館后的第一位客人,他退下來前,先後任職任國務院扶貧辦主任、農業部副部長。卸任后,又被聘為國務院參事。
桃夭至今記得,初次見面時,對方說過的話:“茶如果只在一個小圈子裡周轉流通,那中國就不會有茶文化了。柴米油鹽醬醋茶,中國人的開門七件事,是屬於千家萬戶的,而非禁錮在某個層級中。”
那番話,點亮了她人生的方向。
彼時彼刻,恍如此時此刻。
“丫頭,你的路還很長啊!”老者駐足,有些唏噓,“我是老了,茶的未來,靠你們年輕人了。可這究竟是幾代人的接力賽,誰也說不清,任重道遠吶!”
桃夭眼裡閃爍著光,嘴邊是意氣風發的笑,“當年您曾用《過秦論》激勵我,說秦天下一統,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言猶在耳,我都記著呢!”
夕陽下,她目光聚攏,無比堅定:“忘了說,我今年申請了五千畝出口備案基地。再難也要搏一把,直掛雲帆濟滄海是將來的事,我現在的目標,是揚帆起航。未來怎麼樣我不知道,不過——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叄千里!”
老者也欣慰點頭:“好,咱們中國茶人本色,是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正文完)
--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