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西遊之我是牛魔王 - 第369節

第三百零五章:這把事情鬧大啦!杏仙裝出副不懂世故,只對唐僧片深情的神煮中取出一張薄薄的紙帛來,就拿在手上於眾人眼前晃動,說道:“婚書在此。
哪個不信的。
上來一勘便知。
”殿上文武百官雖然看不清上面的字,但觀唐僧那尷尬無比,啞口無言的表情,早知此事確實無疑。
武媚高高在上,肚裡只在暗笑,她和杏仙做了幾百世的姐妹,哪有不認得的道理?自然配合無間,當即冷幽幽的插了一句話道:“聖僧這一路上又須取經,又須娶妻,還要生子,可忙得很哪”武媚這句話說得綿里藏針,實則犀利之極,字字誅心。
果然中宗一聽,臉色立時就是一沉,心中頗為不喜。
說實話,中宗為人極是迂腐,最是重情重孝,哪裡有他父親唐太宗殺兄弒弟的殺伐決斷?單以性子而論,著實不適合坐九五之位,這是聽了武媚之言。
不由得想道:“昔日送唐僧出午門之時,聯也在場,聽得清清楚楚,是他親口說道少則三五年,多則六七載便能迴轉,料不到一去竟有十年之久。
原來他路上風花雪月,把時光盡耽擱了,難怪走了這許多時日!可憐先帝一直記掛此事,臨終前猶在念叨,抱憾而終。
這唐僧如此辜負先帝心意,其實可惡!”心下已對唐僧有了幾分恨意。
便把眼睛看向武媚,點點頭示意,然後復又一閉,往龍椅靠背上一躺,再不說話。
武媚自然會意,那是中宗不快,不想再搭理唐僧,讓自己來安排餘下之事,當下站起身來,臉上似笑非笑,望定唐僧,續道:“難怪聖僧一去十年杳無音信。
原來實是半玄不得空閑。
”她這一站起。
滿朝文武都下意識的把腦袋低了一低,屏息靜聽,比中宗說話時更加三分敬畏。
其實武媚如今尚無多少權柄在手,但王霸之氣已初具雛形。
唐僧聞言不禁驚駭,背上冷汗嘩嘩的了來,這位娘娘說話句句有骨頭,分明是沖著自己而來,只不知何處曾經得罪過她。
就武媚剛才那幾句話,往小了說是守戒不嚴,往大了說是怠慢君命,哪一個都落不到好,心裡焦急,一時卻難以爭辯。
又見武媚轉向杏仙,露出笑臉道:“這位仙子相貌確實不凡,莫說聖僧,連我見了都不免心動。
難怪能生出這般可愛的孩兒來。
”杏仙會意,大聲說道:“娘娘錯了!我確是御弟哥哥之妻不假,但這孩兒卻不是我生的!”說話間,目中剎那閃過一絲狡笑的光芒,轉瞬即消。
武媚看在眼裡,也忍不住嘴角輕揚。
和杏仙相視一笑。
杏仙這句話明顯是故意說得沒頭沒尾,所有聽聞的人哪裡能想到男人生子這等匪夷所思之事?一時都想岔了,登時滿殿又是大嘩。
俱各心道:“好一個表裡不一聖僧,原來娶的還不只一個。
”中宗更是心頭火發,睜開眼。
鼻子里重重的“哼了一聲,心想你這唐僧也委實太過不是東西,嘴巴一動,就想說話。
武媚見中宗想要發作,曉得時候還不到,當下先插了一句話頭進來,向中宗躬身道:“陛下,聖僧乃是先帝之弟,這取經之事又是件天大的喜事,滿城俱知。
一些細枝末節。
不必深究。
不如交給賤妾處理如何?”中宗一想也對,又是重重的“哼”了一聲。
再次靠在龍椅上,閉目養神,其實討厭唐僧,不願意再看他一眼。
滿朝文武都是聰明人,哪裡能看不出中宗對唐僧頗有不滿?頓時人人看向唐僧的眼光皆多了幾分不善。
這時聽見武媚說道:“好了,娶一個也是娶,娶兩個也是娶。
只要取得真經回來,別事皆可不論。
”嘴上說不論,話語裡面的譏詣之意卻再是明顯不過。
適才杏仙那一句話故意讓人誤會,唐僧本不是個有急智的,便不曉,得馬上反駁,這時見了眾人深情,方才知道大家庭會了,不由得大急,正想開口解釋,武媚哪裡會給他這個,機會,馬上岔開話頭,問道:“那真經此刻在何處?”這個便是鄧坤早就安排下來的,一件接著一件事情蹦出來,讓唐僧腦子跟不上,也就無從分辯。
果然唐僧腦筋窒滯,下意識回答道:“就在此處,不過有關犬子之事”才說一半,突然有黃門官匆匆走了進來,拜倒在地,奏道:“陛下,國師回來也!正在午門候召!”“國師回來了?”中宗大喜,當即跳下龍床。
十年前鄧坤和唐僧同時出關,約好同日歸返,中宗俱有在場。
及后昊天生亂,天界傾覆,鄧坤身化盤古,踏地托天。
拯救萬民,四洲之民均看在眼裡,中宗心中對鄧坤佩服不已,好生相敬,加上剛才唐僧的作派讓中宗大是看他不起,兩下相形,文月凹。
沖看高几分。
聞得他系。
連忙叫道:“快快有請!不…隨聯親往相迎!”當下擺駕,文武多官跟隨,出了殿門了見一人輕袍緩帶,形容依舊,見了中宗稽首施禮道:“臣見過陛下。
願陛下江山永固,子孫萬年。
”中宗快步走上扶住,道:“怎敢受國師之禮?國師施大法力救了萬民及聯之性命,尚未致謝。
快快隨聯入宮相敘。
”鄧坤微微一笑,道:“敢不從命。
”中宗執了鄧坤之手,和他並肩而入。
入了殿,忙叫賜座。
鄧坤看見唐僧,笑道:“原來聖僧早我一步,先到了長安。
”唐僧合十道:”見過國師。
”鄧坤笑道:“昔日我受先帝聖旨,與聖僧同往西方,傳經取經,俱在一日,本來算準了今日回返,不料路上有些事情耽擱了一兩個時辰,晚了入朝,聖僧勿怪。
”聽見鄧坤提起先帝,中宗的臉色又沉了下去,當然這臉色不是給鄧坤看的,心道:“國師你不過是晚了一二時辰,卻不知我們的聖僧晚了多少年。
”他知道鄧坤有法力,西天之路,一天即可來回,要不是為了等唐僧,哪裡也需花上十年光陰?不禁更是看唐僧不爽,說道:“國師哪裡晚了?正是時候。
那傳經之事,想來已然完成了?”鄧坤稽首道:“臣自得先帝授命,夙夜不敢輕慢。
此時在天塹境內,已然建起孔孟學堂數十,傳授儒家經典,家家識得何為仁義道德,也交口讚頌先帝與陛下的大恩也!”中宗大喜,一拍龍椅扶手,贊道:“好!國師忠於王事,確是和常人大不相同。
”說著又橫了一眼唐僧。
鄧坤看在眼裡,心下冷笑,說道:“不敢承陛下讚賞。
臣頗有些法力,那西天萬里之遙,只當庭闈之路。
反倒是聖僧以凡人之身,行經萬千苦難,方才到得靈山,與臣相較,又是難了許多,著實讓人欽敬。
”中宗冷笑一聲道:“萬千苦難倒或許也是有的,不過大抵也不僅僅是苦難而已。
”唐僧聞得,好不尷尬,心想不可任由別人誤會,便要上前解釋悟明一事,合十道:“陛下,其實”鄧坤和武媚顯然是排練過的,就是不讓唐僧好好說話。
唐僧網說了半句,又被武媚打斷道:“啟稟陛下,國師傳經之事已了,但真經雖已取回,尚須傳誦下去。
如今事不宜遲,那便請聖僧將真經演誦一番。
何如?”唐僧畢竟是個赤誠君子,不懂得許多鬼城伎倆,聞言老老實實答道:“娘娘,若演真經,須尋佛地,寶殿非可誦之處。
”就這一句話間,已被武媚成功將話題岔開,在滿殿眾人心中,唐僧已經坐定了是個不受清規戒律的花和尚,就算事後再行辯解,也是蒼白無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