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西遊之我是牛魔王 - 第365節

那坤眼望唐僧,點頭微笑道:“聖僧來得晚了。
我已在此地流連三皿載矣!”唐僧心裡嘀咕道:“不干我事,還不是你那好兄弟惰性難除,每天不肯走路?”只是孫悟空就在跟前,哪裡敢說出口來?只得唯唯諾諾,說道:“貧僧無些法力,自然不及國師雲來雲去的迅捷。
有勞國師久候了。
邸坤哈哈一笑,道:“好說,好說。
”眼睛望向唐僧身邊的童,神色微動,道:“此便是當日女兒國中 ,可取了什備名字不曾?”唐僧合掌道:“正是犬子,喚作唐悟明者也。
”那坤微微皺眉,道:“記得聖僧華宗姓陳,怎的令公子不隨父姓?”唐僧口念佛號道:“阿彌陀佛,此子來歷,國師亦知之甚詳。
貧僧乃走出家人,自然著他以唐為姓,取個法號悟明,與悟能、悟凈等同輩,只是未曾剃度罷了。
”轉頭叫那悟明道:“我兒,此乃大唐國師,人稱牛魔王的便是。
和為父一同受了大唐陛下旨意,來西天傳經。
當日女兒國中你集生之時,全仗他施為妙手,剖腹取出你來,方才得活,否則你我皆成屍鬼矣!你須得好生拜見,謝過救命之恩。
”悟明聞言上前,跪倒在地,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響頭,復站起道:“悟明謝過國師大恩。
”垂手站在一旁。
那坤擺手笑道:“不提他,不提他!”暗中細看那小子悟明,只見他眉清目秀,年紀雖卻已然帶著幾分佛性,顧盼之間不卑不亢,氣定神閑,就算面對自己這些相貌各異的妖王,也是毫無懼色,心道:“此子印堂高亮,相貌堂堂,進退有度,誠可謂佛器也!”不知怎的,竟然沒來由的對這小子生出三分親近之心,笑謂唐僧道:“我觀賢侄相貌。
絕非池中之物,他日必將大放異彩,前途不可限量也!”唐僧連忙遜謝了幾句,那悟明卻仍然垂手侍立,無半點驕矜之色,彷彿稱讚的不是他自己一般。
當下那坤叫大開東門,把唐僧幾人迎入。
那坤早他一步到達靈山,唐僧並不出奇,但見除了鄧坤,此地密密麻麻還聚集了不知多少巫妖,營帳一個接著一個,望過去看不到頭,不遠處可以見到正在動工的亭台樓閣。
唐僧心下驚疑不定,便拿話來套邸坤。
鄧坤哪裡會吃他這一套?又把傳經佈道,興建學府宗廟的那一番說辭拿來應付。
唐僧不敢盡信,正要再出言試探時,鄧坤搶先一步將話頭岔開,問道:“聖僧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到得靈山,不負我王之命,成就不世功果,真箇,可喜可賀?只是遠來辛勞,路上疲累,可須在我營中修息一二日,再行上山面佛?反正一路走來也花了十今年頭,不差這一兩天。
何如?”唐僧哪敢在鄧坤軍營停留?他生平最怕的就是妖魔,在他眼裡,此間幾十萬人都不是什麼好人,連忙辭謝道:“貧僧拜佛心切,實是等不得。
不敢叨擾國師,只需教準備熱湯,待貧僧沐浴更衣,好上山去。
深感承情那坤又是一笑道:“也罷,且由得你。
”當下安排人燒了香湯,置放在一間營帳中,屏退了眾人,著唐僧獨自進去。
唐僧沐浴了,換了衣服,披上錦稠袈裟,戴了 盧帽,手持錫杖,復出帳來。
那坤雖然和他為敵,也不得不贊道:“適才襤褸,如今鮮明,聖僧果然不愧佛子之稱唐僧連稱不敢,不欲久留,當即就呼喚豬八戒,沙僧兩個牽馬挑擔,準備即剪上山,正要動身時,卻聽鄧坤突然開口道:“且慢!”,”此處未用賈公老六道友的“衛佛。
一名,請諒,不過還是非常感謝道友的提議。
唐僧到了靈山,證明這路也走得差不多了。
第三百零二章:公務出國的最後一站二曾聞得鄧坤叫停。
嚇得心裡咯噔聲。
轉討頭尖。
攝萬皿,“國師棄何指教?”豬八戒和沙僧兩個也不敢邁步,牽著白馬,舉著擔挑,回首來等鄧坤發話。
唯獨那小悟明神色安詳,仍是一副無喜無悲的模樣,只拿一雙大眼睛望定鄧坤。
鄧卑笑道:“聖僧與天蓬、捲簾二位上山即可,我那兄弟齊天大聖卻只送到此處為止了。
”唐僧聞言大驚,下意識眼望孫悟空,果然見他笑嘻嘻站在一邊,毫無動身之意。
唐僧腦子一片糊塗,問道:“這,,這是怎的說?”那坤笑道:“或許聖僧未知,我這兄弟當年答應了阿彌陀佛聖人,要護送你到達靈山,如今已然履約,此時不退,更待何時?”唐僧一怔,只不知如何答話,卻聽那小悟明突然奶聲奶氣開口道:“大聖,雖然有約在前,但現下若肯上山,只消片刻,你便可得成正果,亦坐蓮台,身居高位,得脫沉淪三界,不復妖身。
何故功虧一簣?”眾人聞言,都是相顧愕然,這番話頗有揚佛貶妖之意,要是換個,人說出來,眾妖王少不得要教一頓,但從悟明這個四歲小童口裡說出,神情又是天真誠懇無比,眾妖王竟然生不出嗔怒之心。
鄧坤也未曾想到這悟明小小年紀居然能說出這樣一番言語,不由得多看了他幾眼,卻不做聲,心道:“我倒是未曾看走眼,這小子的確有慧根。
不過你縱然聰穎,畢竟年幼,不明大勢,要想憑著這一兩句話說動孫悟空,卻是痴心妄想。
”果然孫悟空聽在耳里,嘿嘿冷笑,不為所動。
悟明嘆了一口氣,自對唐僧道:“父親,看來大聖心意已決,我等也無謂強求,還是自去罷。
上前拖了唐僧的手,向西營門而去,豬八戒和沙僧連忙跟上。
唐僧嗟嘆不已,但也無法,回首數次,終於去了。
望著悟明那小小的背影越去越遠,胡支祁忍不住贊道:“這小子甚走了得。
”孫悟空點頭道:“諸位哥哥不知,他自出生以來,頗具法性,所看的經文過目不忘,即可倒背如流,而且處變不驚,偶發一言,深得禪宗三昧,全不像是四歲童蒙所言,到似是修行了數十年的高僧一般。
小弟一路看在眼裡,也常常驚嘆。
這小子長大了,必然了不得。
”鄧坤點頭道:“就我所見,此言非虛。
”頓了一頓,面露微笑,似自語道:“我本想滅了佛門,孰知又降下來這等人物,難道是佛門的氣數未盡?”眾兄弟聽見,不禁變色。
蛟魔王試探著問道:“既然大哥有此顧慮,不如我趕上前去,將他打殺了,一了百了。
如何?”那坤啞然失笑道:“豈有此理?以我等今時今日的身份,怎能對童下此殺手?此子乃是我親手接生,與我本身也有因果,決不可貿然行事。
”眼望眾人一圈,續道:“各位兄弟放心,這小童就算再有能為,也挽不回佛門眼下的頹勢。
充其量者,不過是保住佛教的一絲血脈,不教折損凈盡罷了。
”眾人聞說,覺得不差,當下又歡笑起來。
那坤又道:“今日十三弟歸來,我等兄弟又聚了頭,且入帳內,用些酒飯,坐等那唐僧取經如何?”眾兄弟轟然叫好,孫悟空卸了西行重擔,自然也是滿身輕鬆。
眾人便入中軍帳內,一邊飲酒,一邊等待。
卻說唐僧出了轅門,徐徐緩步,登了靈山,不上五六里,見了一道活水,滾浪飛流,約有八九里寬闊,四無人跡。
唐僧心驚道:“大聖,這路來得差了,敢莫錯走了?此水這般寬闊,這般洶湧,又不見舟輯,如何可渡?”叫過半晌,更無一人回答,唐僧詫異回頭,卻見孫悟空不在身後,這才醒悟他不曾跟來,面露苦色,望向豬八戒與沙僧道:“如此怎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