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聽罷在心中大罵,心想這純屬狡辯,那“射”指的是射箭,又不是射門,同時又覺得哭笑不得,就剛才那番對話,反倒像是自己擔心那坤不來傳教一般。
心裡窩火,卻又不好發作,再說了幾句,仍舊沒有結果,說不得,只得搖頭,復上靈山。
鄧坤望著他離去,肚裡暗笑道:“果然這足球的魅力無窮,拿到古代也一樣好使。
不過我的計發可不僅止於此果然隨著蹴鞠這門運動在天塹發展的如火如荼。
天塹的普通民眾對巫妖大軍的態度也發生了變化,從最開始的敵視,變成懼心稍退,在到後來甚至開始有些親近。
而那肆也沒有食言,當真就開始講授儒家學說起來,不過這講授的角度卻也是前所未有,不是強調儒家的核心仁義禮,智信,而是玄意著墨在東土大唐的物產豐饒,遍地黃金,俯首可拾,話里話外都帶出來一個明顯的信息,傳達到每一個人的耳朵里,就是大唐富得流油:“知道路不拾遺的典故么?那就是咱大唐太有錢,路上見到錢都不稀罕揀的,”“子曰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俺們隨便一個普通百姓一頓飯起碼也要十個八個菜的,要是哪頓沒有吃上炮翼翅肚,出門都不好意思跟別人打招呼“咱們大唐之所以富,就是因為信了孔孟之道;你們要是信這個。
一樣也能奔小康這些個解釋基本上已經偏離了儒學的本質,而且手段非常硬銷。
但那些天塹百姓哪裡聽過真正的儒家學說?再加上那大官人這次祭出的是組合拳,一方面把大唐描繪成天堂,一方面把無數奢侈品用蹴鞠賽事獎品的名義分發下去,色彩斑瀾的絲綢、畫工精細的陶瓷、鑲金嵌鑽的首飾、機巧琳琅的擺設等流水般發到天塹百姓的手裡。
這些東西尋常哪裡得見?也只有鄧坤才能如此大手筆,只因趙公明雖然擔任了長生天一職,但財神的權位還是操在手中,這些玩意兒要多少有多少是也!那坤望著那些民眾,心下冷笑道:小爺我先讓你們爭勝幕比,再讓你們懂得享樂。
我倒要看看,你們的人心焉能不腐敗?是不是還能四大皆空!”肋個回來也!各位道友可有想念乎?第三百零一章:唐僧來了沖業所以眾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
最克接的目的烹謂。
從根本上打擊佛教在天塹的根基。
人非聖賢,都有七情六慾,只不過西賀牛洲一地自來貧癮,物產不豐,反而給佛門的興盛繁衍提供了最合適的土壤,在佛經所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那一套的教誨下,人民多清心寡欲,說得好聽些是隨遇而安,說得不好聽則是不求上進,反正這輩子得不到的咱就下輩子再求,慢慢來不著急,時間長著哪!但是鄧坤這一弄,等於向天塹民眾打開了潘多拉的企子,展示給他們看原來活在當下的享受遠比追求虛無縹緲的來世來得真實可靠。
古語有云: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穿過了綾羅綢緞,自然再不想沾粗衣麻布;吃過了珍慌百味,自然就不想再碰青菜蘿蔔;用過了純金打造的浴盆,誰還想在漂著人和動物屍首的恆河裡面洗頭洗澡?因此在鄧坤有意的大力推動下,窮慣了的天塹百姓也開始貪圖享樂起來,佛心自然減退。
二聖和諸位佛門上位者看在眼裡,焦急萬分,要是經還沒傳到東土,先把西方根據地丟了,那才是天大的笑話,驚懼鄧坤率軍來攻之心未退,擔憂自家信眾流失之情又起,不敢怠慢,只得著靈山上眾門人經常下山,苦口婆心的教導民眾勿要浸淫物慾。
只是他們沒有想到,他們的這等動作也在鄧坤的算計當中,正是要他們焦頭爛額,無心他顧,無暇去理會人界中另一邊發生的某些事情,才合鄧大官人的心意一 而當他們最後知曉的時候,定然會叫苦連天,後悔莫及,不過到得那時,已經晚了。
直到現在,一切的事情尚在鄧坤的掌握之中,雷音寶剎果然被他牽著鼻子走。
二聖每日所想,都是怎麼應對鄧坤的糖衣炮彈攻勢,憂心如焚,好在都是證了混元無上法身的,脫了凡軀,否則幾天下來就得瘦一大圈。
不過在二聖心中,還有一件事可堪告慰,就是鄧坤當真沒有食言,讓唐僧順順噹噹的往西天走來,還時不時的配合一下,整幾個妖魔來扮扮打家劫舍的強盜,攔路剪徑的惡徒,給唐僧弄出點“危難”來,這危難當然也是極為有限,只需孫悟空隨便揮舞兩下金箍棒,還未交戰,那邊已經落荒而逃,抱頭鼠竄而去。
唐僧自是連油皮都不曾掉了一塊。
只是雖然道路遠比西遊原著中所載要好走得多,但唐僧一行走得也並沒快了多少,一來是因為隊伍中多了一個小孩兒,著實受不得顛簸,欲速而不能;二來則是因為孫猴子走走停停,把一段西行崎嶇路,當作賞玩花鳥的踏青之旅。
唐僧也是沒法,至於豬八戒和沙僧兩個。
怕猴子的棒重,更是一聲都不敢吭。
便是如此,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唐僧四個無驚無險,又走了三年有餘,那孩兒也長的四歲出頭,也作僧人打扮,與小沙彌相似,看上去頗為可愛。
這一日五人上了大路,見了些琪花、瑤草、古拍、蒼松,與他處不同。
唐僧在馬上觀看不盡,讚不絕口道:“此地真箇好去處啊,卻不知是哪一方山水?”孫悟空笑道:“老和尚,你忒沒眼力,天天口中念叨靈山佛境,真到了跟前,卻不認得!”唐僧聞說到了靈山境內,既悲且喜,心中激蕩,好歹還記得禮數,不敢騎馬,便下了鞍,將韁繩交給豬八戒,自挽了小童手,舉步前行。
豬八戒牽著馬,沙和尚挑著行李緊隨其後,孫悟空嘴角泛起冷笑,跟在後頭。
幾個人轉過一個山坳,唐僧卻變了臉色,只因眼前所見又自不同,不見嵯峨棟宇,靈宮寶闕,卻見聯營百里,人聲喧沸,往來者全是妖魔精怪,一派凶光直衝霄漢,有分教:攢攢簇簇妖魔怪,四門都是狼精靈。
斑瀾老虎為都管,白面雄彪作總兵。
丫叉角鹿傳文引,伶俐狐狸當道行。
千尺大蟒圍營走,萬丈長蛇占路程。
樓下蒼狼呼令使,台前花豹作人聲。
搖旗擂鼓皆妖怪,巡更坐鋪盡山精。
狡兔開門弄買賣,野豬挑擔幹營生。
先年原是佛陀地,如今翻作虎狼城。
唐僧見了,嚇得魂不附體,幾乎軟倒,顫聲喚孫悟空道:“大聖,此地若是靈山佛境,怎的有如此多妖精,莫不是錯認了,卻是一處妖魔山場?切勿近他,免得枉送了貧僧性命也!”孫悟空笑了笑,並不理會他,獨自上前,來到拒馬鹿集跟前立住腳步,大聲呼道:“兒郎們,好耍子啊,還認得我老孫么?”聞得呼聲,諸巫妖精怪都轉頭來看,立時便有眼尖的認出,霎時間歡聲雷動,皆到:“十三大王來也!十三大王來也!”聲音傳到中軍帳內,鄧坤聞言大喜,自引了明月、姐己、女王、謝模四個,以及諸妖王手足,二,二迎門一見恥悟空。
放聲大笑。
說道: “正在談起老十三何日可至,他就到了。
好好好!”孫悟空笑嘻嘻上前,朝鄧坤一揖到地,道:小弟見過大哥。
”又朝明月等四女團團一揖,口中道:“見過各位嫂嫂。
”明月四女斂衽還禮。
諸位兄弟都圍上來,各各見了禮,紅孩兒和孫悟空最是投緣,當先拉住了孫悟空毛聳聳的大手,問長問短。
孫悟空大笑道:“你這娃兒。
還是這般淘氣。
”眾兄弟都笑,倒把唐僧幾個晾在了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