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坤本也不打算隱瞞,坦然說道:“正是。
還望聖母看在同族之義,成全則個。
”玄鳥聖母向鄧坤深深凝視,問道:“你奇謀疊出,將佛門氣運壞去了十之已然勝券在握。
又得了盤古真身,更有先天至寶五方旗,三界之內少有敵手,還要這東皇鍾作甚?”鄧坤一怔,說道:“不瞞聖母,此刻在下雖然像是占著優勢,可是大多是憑著投機取巧得來,只怕氣運不得長久,因此亟需東皇鍾用以鎮壓氣運,方可保得巫妖兩族生機綿長。
”玄鳥聖母點頭道:“大王所言,確實不虛。
但大王可曾想過,帝俊太一當年也有東皇鍾為何便鎮壓不住妖族氣運,終究還是難免傾頹之勢?”鄧坤聞言愕然,呆了一呆,玄鳥聖母所說之事他還真沒有想過。
一時間不知怎麼回答,偏生玄鳥聖母目光炯炯的望著他,大有不給個滿意的答案就不給東皇鐘的姿態。
鄧坤曉得這是玄鳥聖母在考究自己,心裡頃刻間閃過無數個念頭,尋思怎樣回答才能讓玄鳥聖母聽得爽,沉吟片刻,終於還是決定實話實說,便道:“在下不敢在聖母面前打誑語。
鎮壓氣運一說或許不儘是虛無縹緲,但說句實話,只憑一件至寶就能保住族人千秋萬代經久不衰,在下是決不相信的。
所謂氣運。
就在下看來,不過是實力而已。
盤古真身雖然了得,卻也未必天下無敵,如今西方二聖與原始天尊只怕已然結成同盟,太清老子也與他們一道,我畢竟只有一人,倘若一下不慎,唯恐萬年前的傾覆重演,有東皇鍾真要動起手來,也多幾分把握。
”玄鳥聖母望了鄧坤良久,點頭道:“大王確是坦誠。
”轉過頭去,看著遠處,像是回憶點往事,續道:“昔日巫妖兩族衰落,雖說是天道算計,其中也不免有自取之尤。
其實只需任何一方稍退一步,便是截然不同的結果,只可惜帝俊太一自持至寶以為無敵;巫族那邊也認為十二天都煞神大陣可以橫行,兩者皆心高氣傲,不肯讓人,是以同歸於盡。
”說到這裡,眼望鄧坤道:“我適才問你此語,正是怕你得了盤古真身,志得意滿,沖昏了頭腦,再得了東皇鍾,或會不可一世,做出剛極易折之事。
不過聽你之言,你倒是冷靜如常,猶能未戰先算,謀定而動,想來是我多慮了。
”鄧坤聽得玄鳥蘿莉言語中頗有讚許之意,大喜道:“多謝聖母謬讚,那東皇鍾……”玄鳥聖母面露微笑,說道:“當年巫妖終戰之時。
我恰逢上一次涅?,不能參戰,待得法力恢復,戰事已畢。
帝俊太一兩位陛下和十二祖巫同時殞落,再也無法挽回。
其後羲和帝后將東皇鍾分別託付與女媧娘娘和我,至此已有萬餘春秋。
這東皇鍾昔日乃是妖皇之物,如今交到你手中,也是正理。
”話畢,朱唇輕啟,自口中吐出一件小小的物事來,乃是一個不知何物鑄成的鐘芯,像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兒一般,拿在手裡,交給鄧坤道:“此物你且收好了,復到媧皇宮中,把東皇鍾合而為一。
只盼你好生使用此寶,護持妖族。
”鄧坤連忙雙手接過,千恩萬謝,也不作停留,當下與聖母和孔宣作別,駕雲回返媧皇宮拿那剩下的一半東皇鍾去。
玄鳥聖母望著他登雲而去的背影,忽對孔宣道:“大兒,當日我把你召了回來,不教你相助他們,你是否甚不快意?”孔宣支支吾吾不答,只是神情已經出賣的心中所想。
玄鳥聖母微微一笑,道:“你再隱忍一時,很快你就有大展威風的時候。
”孔宣大喜,卻見玄鳥聖母望著西邊方向,突然臉色一沉,喃喃道:“萬餘年了!我也忍了萬餘年了,時候終於近了!這次我也要讓你們嘗嘗族滅教亡的滋味!”卻說鄧坤得了鍾芯,歡喜無限,雲步輕盈,不多時便越過了九重天界,到得三十三天外,正要往媧皇宮而去,突然心有所感,駐住雲步,眼望上方,朗聲道:“三位皆是混元聖人,何必藏頭露尾,請現身相見罷。
”話音一落,只見天外混沌處走出三人來,正是那阿彌陀佛與菩提祖師兩尊大神,望著鄧坤各稽首道:“貧僧見過國師。
”鄧坤見此二人,哪裡還能不知他們是為何而來?暗中跌足道:“果然他們決不容我輕易得了東皇鍾。
”這也是廢話,鄧坤此刻已然難制,要是東皇鍾也讓他拿了,佛教的劣勢更加難以挽回,因此西方二聖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他得手。
鄧坤明白此節,自忖一對一不怕他們,以一對二卻是不好說,當下拿話來擠兌道:“二位聖人有禮。
當日道祖已然說得明白,聖人不可輕易出手,兩位今日前來,莫不是想和在下做過一場罷。
”菩提祖師不慌不忙,笑道:“國師差矣!道祖所言,乃是天地若無至變,證混元者不得涉紅塵。
此間為三十三天之外,不屬三界之地,卻可無有拘束,不在此限之內。
”鄧坤一愣,頓時火起,冷笑道:“祖師仍然是心思慎密,最能在字眼上做文章。
連道祖的話敢從中找漏洞,佩服佩服。
”菩提祖師聞此譏誚之語,竟不動怒,反而嘆道:“國師若不是苦心求取東皇鍾,貧僧師兄弟也決不致行此下策。
實在是你將我二人逼得無路可走,只能嘆一句不得已而為之罷了。
”從善如流從善如流,加快進度,兩章之內,得到東皇鍾,五章之內,昊天倒霉。
bk第二百七十八章:東皇鍾出天下驚第二百七十八章:東皇鍾出天下驚菩提望定鄧坤,說道:“貧僧與國師雖然份屬敵對。
但心內對國師的膽識謀略十分佩服。
當日貧僧曾邀國師入教,今日斗膽,舊事重提。
國師若能入本教來,貧僧師兄弟將奉為三教主,將教中大小事務一概交付,一應佛陀、明王、菩薩皆聽國師之命,貧僧兩人決無二話。
國師三山一島之巫妖等眾亦可盡數帶來,也歸國師統轄。
如此一來,你我兩家親如一家,再無動刀兵之事,國師亦可借佛門大興之運,將聲名遍播三界,千秋萬世以後也可留名。
豈不美哉?貧僧確是一片熱忱,虛位以待,還請國師三思。
”鄧坤聞言一愕,登時明了。
原來兩聖打的是收編的主意,此刻佛教元氣大傷,人手摺損了不少,再想和如日中天的三山一島硬拼,殊為不智,不得不出此下策。
倘若真如菩提所言。
兩家合在一處,確實是雙贏的格局??佛門占著天數大運,巫妖兩族兵強馬壯,一旦合併,則是天底下最強盛的勢力,兩位聖人再加上一個更在聖人之上的盤古真身,還有誰堪與抗衡?什麼道門、天庭統統都得呆在一邊涼快去。
聽菩提適才所言,竟是將一教大權盡數付與鄧坤掌握,他和阿彌陀佛僅僅是掛個名頭,鄧坤也萬料不到菩提如此大手筆,一時未答。
菩提祖師見他沉吟,以為他已動心,接著說道:“國師與本教交惡,初衷乃是不忿本教欲用妖族性命填殺劫,此事確是貧僧等欠了計較,在此謝罪。
”與阿彌陀佛二人以聖人之尊,朝鄧坤一揖到地,續道:“現下殺劫將畢,國師的目的已達,何不將目光放得遠些?如今你我分則徒然虛耗彼此實力,合則可縱橫三界無往不利。
只要你我聯手,和佛、巫、妖三族之力,尚有何事不能成就,即使下次殺劫開啟,憑著你我之力,三族也可安枕無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