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聞言,又驚又喜,合掌頂禮道:“阿彌陀佛,菩薩此刻在何方?多勞她下降,須得當面謝過才是!”收斂了衽襟,就要出去謝過觀音。
不料這時聽得有人自洞外大笑而入,道:“不必了,此時去已是晚了,再也見不到菩薩之面也!”唐僧三眾轉頭看時,見是孫悟空笑吟吟踱步進來。
聞得孫悟空之言,唐僧完全聽出人家話里的意思――在他心中,佛法無邊,觀音菩薩斷無輸給妖魔的道理――只以為是觀音收降妖魔后,便即回返南海,見不到面,還深覺遺憾,說道:“菩薩親來降妖,不能拜見,甚是過意不去。
下次有緣見到菩薩,理應好生致謝才是。
”孫悟空暗笑道:“只怕你要再見到她還真不容易。
”卻也不作解釋,吩咐豬八戒和沙僧道:“收拾一番,且上路西去罷。
”當下沙僧將洞內寶物收了,且尋米糧,安排齋飯,管待了唐僧。
四人出洞來,攀鞍上馬,找大路,繼續西去。
行經一個多月,忽聽得水聲.振耳,唐僧大驚道:“大聖呀,又是那裡水聲?”孫悟空笑道:“你這人忒也多疑,做.不得和尚。
我們一同四眾,偏你聽見什麼水聲。
”唐僧戰戰兢兢道:“不是貧僧多.疑。
西行路上步步該災,處處多難,不得不多留個心眼。
”唐僧和孫悟空說話間,早到了黑水河,只見黑水滔.天,水如積炭,浪似翻煤,牛羊不飲,鴉鵲難飛。
唐僧又心驚道:“這水怎麼如此渾黑?莫不成又有妖魔?”孫悟空哈哈大笑道:“如此怯懦,怎到得了靈山?且放.寬心,此去百十里地,更沒一個妖魔,決計無礙。
”各位看官,你道猴子怎就敢打包票說前去無妖。
只因如今三山一島勢力大漲,天下的妖族已然整合了十之西行路上若是有妖精攔路,多半是故意安排下的,孫悟空自然能預先知道。
黑水河裡,本來原著中有個鼉怪攔路,現下有了個熟知劇情的鄧坤在,不願唐僧平白多了這一難,早叫蛟魔王先行一步,把那鼉怪趕跑,是以蛟魔王才沒有參與圍剿觀音一戰。
蛟魔王乃是龍種,論到地位未必在四海龍王之下,比那鼉怪輩份更高,手段也強,亮了名頭,頓時把那鼉怪唬得一愣一愣的,莫敢爭鋒,乖乖夾著尾巴退去。
因此黑水河中風平浪靜,哪裡有什麼妖魔?唐僧聞得無妖,心下稍定,轉瞬卻又面帶難色道:“.便是無妖魔作祟,此間又沒個舟槳,怎生得渡也?”孫悟空笑道:“叫八戒馱你過去得了。
” 豬八戒大驚道:“不好馱。
若是馱著騰雲,三尺也不能離地。
常言道,背凡人重若丘山。
若是馱著負水,轉連我墜下水去了。
”孫悟空又叫沙僧馱,沙僧也說馱不起,急得那長老愁眉苦臉,又要滴下淚來。
孫悟空心裡只.在偷笑,他豈不知唐僧凡胎未脫,正所謂遣泰山輕如芥子,攜凡夫難脫紅塵,就唐僧這幾十斤重的身子,馱著騰雲駕霧卻比登天還難。
當下說道:“既然馱不過去,那便暫且在此休整。
八戒你去砍些樹木,沙僧你去搓些繩子,我等扎一個筏子,載和尚過去便了。
”這猴子也甚有計較,這木筏一造,沒有個三兩天工夫是不成的,正好拖延些時間,不用走得太快,反把大計誤了。
唐僧也是沒法,只好教豬八戒和沙僧兩個分頭行事,孫悟空也不閑著,縱筋斗雲去化了些齋飯來,好歹也算作出了一份力。
過了三五日,木筏子紮好,唐僧連人帶馬上了筏子,八戒沙僧兩個咽水,在筏子後面僅充螺旋槳使用,推著筏子過河。
孫悟空笑巍巍駕雲在後,花了半天時光,終於踏上對岸。
果然一路上半點妖精味兒都聞不到,只是把豬八戒兩個累得夠嗆。
上了岸,一行人又復西去。
行了兩月有餘,又到了早春時分,路上平安無事,唐僧游觀景色,緩馬而行,忽聽得一聲吆喝,好便似千萬人吶喊之聲。
唐僧心中害怕,兜住馬不能前進,急回頭道:“是那裡這等響振?”孫悟空笑道:“我也不知,且住,待老孫看是何如。
”將身一縱,踏雲光起在空中,睜眼觀看,遠見一座城池。
又近覷,倒也祥光隱隱,不見什麼凶氣紛紛。
猴子暗自沉吟道:“好去處!如何有響聲振耳?那城中又無旌旗閃灼,戈戟光明,又不是炮聲響振,何以若人馬喧嘩?”正納悶時,只見那城門外攢簇了許多和尚,在那裡扯車兒。
孫悟空心疑道:“想是修蓋寺院。
他這裡五穀豐登,尋不出雜工人來,所以這和尚親自努力。
”正自猜疑未定,只見那城門裡走出兩個少年道士來。
那些和尚見道士來,一個個心驚膽戰,加倍著力,拚命的拽那車子。
孫悟空恍然道:“想必這和尚們怕那道士。
我曾聽得人言,西方路上,有個敬道滅僧之處,斷乎此間是也。
且等下去問得明白。
”於是孫悟空按落雲頭,去郡城腳下,搖身一變,變做個遊方的雲水全真,迎著兩個道士,當面躬身道:“道長,貧道起手。
弟子云游於海角,浪蕩在天涯。
今朝來此處,欲募善人家。
動問二位道長,這城中那條街上好道?那個巷裡好賢?我貧道好去化些齋吃。
”那道士還禮笑道:“先生是遠方來的,不知我這城中之事。
我這城中,且休說文武官員好道,富民長者愛賢,大男小女見我等拜請奉齋,這般都不須掛齒。
”孫悟空道:“貧道是遠方乍來,實是不知。
煩二位道長將這裡地名、君王好道愛賢之事,細說一遍,足見同道之情。
”道士說:“此城名喚車遲國,寶殿上君王與我們有親。
只因大半年前,民遭亢旱,天無點雨,地絕穀苗,不論君臣黎庶,大小人家,家家沐浴焚香,戶戶拜天求雨。
正都在倒懸捱命之處,忽然天降下三個仙長來,俯救生靈。
”行者問道:“是那三個仙長?”道士道:“我大師父,號做虎力大仙;二師父,鹿力大仙;三師父,羊力大仙。
我那師父,呼風喚雨,只在翻掌之間,指水為油,點石成金,卻如轉身之易。
所以有這般法力,能奪天地之造化,換星斗之玄微。
君臣相敬,與我們結為親也。
”孫悟空聞言,自忖道:“哪裡冒出來的這三個人物,怎的大哥不曾與我提起?”原來鄧坤和孫悟空講解西遊記時,只揀了重要的說,尤其是那些用來設陷阱、下黑手的情節,特別加倍說得詳細,至於一些無關重要的細枝末節,卻隱過不提。
此地三個獸類成精,做了車遲國國師,此節鄧坤自然瞭然於胸,只是這三人道行低微,和孫悟空比起來根本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又沒有在此地暗算佛門的計劃,是以鄧坤壓根兒沒和孫悟空提過這裡的事兒,心想就算不說,也不可能出什麼亂子,原著是咋樣的就由他咋樣好了。
孫悟空既然不曾自鄧坤處聽說,便想問得細些,又問道:“如此說來,尊師神通廣大,不知除了呼風喚雨之外,尚有何等法力?就能深得君王敬信?”那兩個道士哪裡能猜到他的花花腸子?只喜炫耀,得意洋洋道:“先生不知。
我那師父有一件寶貝,乃是一面仙旗,執在手中,諸天神祗都肯來助力,何事不可成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