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西遊之我是牛魔王 - 第181節

鄧坤大笑點頭,心道:“論到陰人的本事,觀音你再修幾劫,也不是小爺對手。
這次你真是自討苦吃了!”當下對孫悟空說道:“老十三,你回去罷。
有事時,我自會出面照應。
”孫悟空道聲“喏!”急聳身,出離海藏,駕著雲,別了鄧坤。
正走間,見前面雲端立著一人,正是那觀音菩薩。
孫悟空心裡冷笑,上前道:“菩薩莫不是在此等老孫罷?”觀音說道:“大聖,你怎的不守諾言,不保唐僧,在此處作甚?”孫悟空冷哼一聲道:“不是我不保他,是他不讓我保了。
菩薩不去和他分說,找我何干?”觀音聞言,又有一番沉吟,這孫悟空現在翻身做主人,地位不同,再也不像原著里一般可以對他呼呼喝喝,連言語中也不得不稱其為“大聖”,觀音暗恨道:“且由得你狂,再過一時三刻,我看你如何狂得起來!”開口說道:“大聖,你要做一諾千金的好漢,還是做那言而無信地小人?你當日在天庭之上,當著聖人之面,親口說出保唐僧西去,定要全始全終,不會半途而廢。
此事玉帝和周天神祗都可作證,連你三山一島的諸位也均在場。
怎的現下受了些須不如意,便生退步之心耶?說了出去,豈不弱了名頭?”孫悟空本來就要回去,聽了觀音之言,樂得就坡下驢,有幾分回心轉意道:“既然如此說,那我便回去保他罷了。
”抬起頭,續道:“不過有一事要說得明白,他若再趕我走,那可怪不得我了。
到時候老孫一走了之,莫說我不仗義。
”觀音見他肯回去,心裡大喜,忙道:“是、是、是。
”暗道:“哼,待你見識了我手段,便是放了你,你也跑不脫!”又道:“那便請大聖快回,莫教聖僧苦候。
”言畢各回。
須臾,孫悟空回到唐僧身邊,看見唐僧在路旁悶坐。
他上前道:“怎麼不走路?還在此做甚?”唐僧抬頭道:“你往那裡去來?教我行又不敢行,動又不敢動,只管在此忍餓等你。
”孫悟空笑道:“你若餓了,我便去與你化些齋吃。
”唐僧道:“不用化齋。
我那包袱里,還有些乾糧,你去拿缽盂尋些水來,等我吃些兒走路罷。
”孫悟空去解開包袱,在那包裹中間見有幾個粗面燒餅,拿出來遞與唐僧。
又見那光艷艷的一領綿布直,一頂嵌金花帽,問道:“這衣帽是東土帶來的?”唐僧聽他問起,心下為難道:“菩薩囑我把那帽兒給猢猻帶上,只是這事兒如何可成?”原著中孫悟空赤條條出了五行山,見有衣衫便拿來穿了,更不會挑選;只是現時別人穿著整套披掛,哪能容易去華錦而衣素?唐僧又不是個會打誑語哄騙人的,是以為難。
躊躇半晌,硬著頭皮道:“是我小時穿戴地。
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經,就會念經;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禮,就會行禮。
”孫悟空暗裡笑得直打跌,心道:“這光頭和尚好獃,這些話連三歲小童都未必相信,他就拿出來唬人!”為了鄧坤大計,也只好裝傻配合,忍住笑意道:“適才我駕雲時,不慎把盔甲弄髒了,此處漿洗不便,你既有不穿的衣物,與我試試穿戴如何?”唐僧正不知如何哄得他戴上那帽子,聞言大喜,卻又不敢表露,只道:“只怕長短不一,你若穿得,就穿了罷。
”孫悟空遂脫下身上黃金鎖子甲,摘下衝天紫金冠,將綿布直穿上,也就是比量著身體裁的一般,兩手一翻,就要扣上那頂僧帽。
唐僧偷著眼望著孫悟空一舉一動,心提到了嗓子眼,眼看那帽子離孫悟空頭皮只有數寸,卻見孫悟空又放下手來,說了一句讓唐僧頓時傻眼地話:“衣裳還湊合,這帽子也未免太難看了。
不戴也罷。
”第一百四十二章:強盜打劫還有理了?僧真正傻了眼的事兒還在後頭,孫悟空說完那句話帽兒還給唐僧,反而隨手一仍,只見那帽兒擲進旁邊山谷去了。
唐僧雖然不知道那頂毫不起眼的帽兒怎麼就能讓這位神通廣大的齊天大聖俯首聽命,但那畢竟是觀音菩薩賜下的,等閑失卻不得,見到孫悟空把帽兒扔落山谷,大驚失色,顫聲道:“你……你……你怎麼?”語無倫次,衝到懸崖邊上,俯身望下去,見山谷幽深,雲霧瀰漫,不可見底,哪裡還能看到那帽兒被扔到什麼地方去了?欲待搜尋,又見山壁陡峭,直上直下,他要是自己攀爬下去,十條命也摔死了,正慌了手腳處,突然想起孫悟空能騰雲,連忙扯住孫悟空衣角,急道:“你快下去把那帽兒撿起來!”孫悟空心裡冷笑,臉上只一副憊懶神情,漫不在乎道:“你這老和尚好不曉事!那帽兒扔下去,被山風吹得不知往哪裡去了,教我去哪裡尋找?”又笑道:“那帽兒也不是什麼寶貝,扔了便扔了!本大聖兜里有的是銀子,去到前面城鎮,給你買上十頂八頂,又有何難?何必在此苦苦尋找?難怪人說做和尚的一毛不拔,忒也小家子氣!”唐僧一陣語塞,他又不能說這帽兒乃是觀音賜下,專門用來收管孫悟空的,但又決計不能就此離去,他殊乏急智,一時難以自圓其說,口中只反覆道:“不妥,不妥,定要尋回來才是!”卻又說不出個道理來,急得面紅耳赤,淚水漣漣。
孫悟空臉色一沉,道:“不是說出家人四大皆空么。
些須身外之物,你捨不得怎的?快走,快走,我無暇與你在此消磨。
”唐僧只用手拉住他不放,死活就是不肯離去。
不說兩人紛擾。
卻說那內藏緊箍兒的僧帽被孫悟空扔到山谷里,哪裡是被什麼山風吹跑,早被守在下面的候聰一手搜住,心裡樂開了懷,施然駕著雲,回去找鄧坤復命。
不料剛剛飛出十五六里,心裡突生感應,當即身子稍稍往旁邊側了一側,一抹光華由上而下貼著身子擦過,擊在下方地上,轟的一聲炸出一個窟窿。
候聰急抬頭望去,見上方一團五色雲彩急速靠近,一尊菩薩站在蓮台上,臉色鐵青,喝道:“好妖邪,哪裡跑?快把帽兒還我!”此前被鄧坤三番四次壞了事,觀音也不敢託大,傳了緊箍咒與唐僧后,並未遠離,只在空中隱住身形,遠遠的觀察。
剛才孫悟空眼看就要戴上帽子,觀音情不自禁的伸長了脖子,心下欣喜,誰知一眨眼間,孫悟空把那帽兒隨手扔進山谷里,這一下動作極為迅捷,觀音又離得遠,猝不及防,一下子懵了,待得回過神來,那帽兒早不知所蹤了。
這金緊禁三個圈兒,是鴻均道祖賜下,是應劫之器,對於佛教大興的氣運至關重要,慌得觀音連忙按下雲頭,徑落山谷之下尋找。
這一下去,登時發現不遠處有一團妖雲往東而去,定睛一看,原來是那六耳獼猴候聰。
候聰是三山一島地人,觀音自是熟知,她也是聰慧之人,稍一思索,頓時想得明白,恐怕這次又著了萬惡的牛魔王的道兒了。
觀音自從出道以來,無往不利,此時名列眾菩薩之首,在佛教內位高權重,走到哪裡別人都是恭恭敬敬的,更不敢對她有絲毫無禮,偏是在鄧坤面前接連吃癟,這時見到候聰已然出了山谷,離唐僧二人甚遠,她沒了顧忌,新仇舊恨一起勃發,含怒出手,便要留下候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