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朕雖有天下,而實徒擁虛名。
長此以往,不但為天下笑,抑亦無顏以對先皇,即後世亦必以朕為一懦弱之庸主耳。
言之尤覺痛心!今著袁世凱星夜出京,領其所部,刻日舉事,襲殺直督榮祿,其缺即著袁世凱補授。
並隨時率領勁卒,進京掃清逆黨,共衛皇室,而肅朝政,勿負朕意。
欽此。
西太後讀畢,不覺大怒道 :“虎不傷人,人倒有傷虎意了。
”說著,對榮祿說道 :“你快出去,召舊日大臣,連夜來園中議事 。
”榮祿領了懿旨,便一步一顛地出來。
因榮祿一隻左足本來有風疾的,所以走起路來一蹺一拐,很是不便;況且這時又在昏夜,事關秘密,不敢大張小諭,惟有步行著出去,一處 處地去宣召去了。
這也是康有為和梁啟超師生二人命不該絕,榮祿走路既這樣地遲緩,頤和園裡又兼走漏了消息。
這消息怎樣會走漏的呢?因榮祿匆匆地進頤和園來,恰巧和侍候光緒帝的內監寇連材撞見了。
榮祿急於見西太后,並未留心別的。
哪知寇連材是光緒皇上第一個心腹人,他一眼瞧見榮祿慌慌忙忙地進來,心裡已先疑惑起來,暗想 :“榮祿這廝現做著直隸總督,為何輕易擅離職守呢?料想一定有什麼重要變故 。
”一面想著,卻躡手躡腳地跟在後面。
起初聽得太后不見,後來榮祿頓足發起急來,寇連材已料著了八分,知道這事定和皇上有關,但不曉得是什麼一出鬼戲,便去俯伏在殿角里竊聽。
只見榮祿見了太后痛哭,隨後把一張東西呈上去,因路離得太遠了一些,實在聽不見什麼。
未了,只聽得西太后大聲說道 :“你給我快召他們去 。
”便瞧見榮祿一拐一蹺地出園去了。
寇連材目睹了這種情形,便趕緊來報知皇上。
其時,光緒帝正和珍妃瑾妃在宮中閑話,只見寇連材喘著氣進來,光緒帝問道 :“你怎麼這副樣兒?”寇連材忙跪在地上奏道 :“奴才剛從太后那邊來,瞧見榮祿那廝匆匆進園,要見太后 。
”於是把榮祿痛哭,太后大怒,種種形狀細細講了一遍,又說 :“榮祿現在出園去,不知去召什麼人去了,奴才怕這事涉及皇上,因此忙來報告 。
”光緒帝聽了榮祿連夜進京來叩見太后,曉得袁世凱定然把機關露破了,料來必無好果。
但自己還屬無妨,那一班保皇行新政的臣子諒來不免的;眼睜睜地瞧著他們一個個的授首,心上未免不忍,當下便叫寇連材去報知康有為。
一時不及草詔,只叫寇連材伸過掌來,光緒帝就在他掌上寫了“事急速走”四個字,命寇連材速去。
寇連材領了旨意,如飛一般地跑到康有為下處,正值康有為草著奏牘, 還沒安睡。
寇連材叩門進去,已走得氣急敗壞,一時說不出話來,只伸手給康有為瞧看。
康有為見這個形狀,又讀了寇連材掌中的字,曉得大事不妙,連行李也不及收拾,便隻身逃走出京,連夜乘輪出天津到上海去了。
這裡寇連材自去復旨不提。
再說那梁啟超,這時晚上恰巧有事來和康有為商量,一到他的館中,只見書籍雜亂,物事狼藉;一問館童,說康大人在三更天來一個人,也不說什麼,康大人便手忙腳亂地走了。
梁啟超是何等機靈,一聽這話,就連跌帶爬地,躲到日本領事館去了。
後來聽到消息果然不好,便同了日本副領事,扮做洋裝,逃到日本去避禍去了。
且說榮祿奉了西太后的命去召剛毅、懷塔布、許應騤、曾廣漢、徐會澧等一班大臣,同進頤和園裡。
叩見西太后畢,太后便怒氣沖沖地將密札給請臣看了,籌議對待的法子。
剛毅首先跪奏 :“以奴才看,今日不誅康梁這一班人,日後奴才要被他們誅戮的,倒不如先下手為強了 。
”太后大聲說道 :“俺不但將這幾個逆賊除去,連那昏君也要廢掉他哩 。
”榮祿忙奏道:“這卻使不得的,皇上臨政,中外皆知;現在無故廢去,外人一定有所藉口。
依奴才的愚見,請老佛爺重臨朝政,將權柄不給皇上掌握,也已經夠了 。
”西太后聽了,微微地點了點頭,即命剛毅率領侍衛,一等天明便去搜捕康有為等,莫被他們漏網。
這裡太后和榮祿諸臣坐待天曉,去處置皇上。
計議已畢,但待天明。
光緒帝變法行新政,至此告終。
後人有詩嘆這新政道:南海書生平地起,居然萬言上天子。
公卿交章薦奇才,下詔求言自此始。
聖恩召入光明殿,名臣同日登樞府。
大開朝堂受章奏,小臣維新大臣舊。
感時流涕報聖明,憂勞惟覺龍顏瘦。
一紙綸音下九州,四海歡呼帝萬壽。
帝萬壽,可憐中原土,空有遺恨留。
留得後人興嗟嘆,當時怎不邀天佑! 當下,到了次日清晨,光緒帝卻一夜不曾安眠,盥漱既畢,也不上朝,靜坐著待變。
不多一刻,果見內監來宣召了,光緒帝便很安閑地隨著內監到頤樂殿來見太后。
只見太后怒顏滿面地坐在那裡,光緒帝照常行禮畢,太后便厲聲問道 :“你曾叫外臣領兵謀我么?”皇上徐徐說道 :“並沒這回事 。
”太后益發大怒,從袖裡取出那道密札,往地上一摔,道 :“這是誰寫的?”光緒帝見證據已實現,諒來也隱瞞不過,便隨口答道:“子臣給袁世凱的,意欲掃清舊黨罷了,並不敢驚動聖母 。
” 西太后冷笑道 :“不敢驚動么?若不是榮祿報信的早,此刻俺也做了階下囚了 。
”說著,把嘴一努,早有李蓮英等及一班人,不由皇上分說,便簇擁著往瀛台去了。
要知後事如何,再聽下回分解。
第八十九回寇太監殿前盡忠節 游浪子書館驚寵遇 卻說光緒帝被李蓮英等一班內監蜂擁著到了瀛台,李蓮英說道 :“請陛下在這裡稍待片刻,奴才還要侍候太後去哩 。
” 說著,便和內監等一哄地去了。
當下,光緒帝獨自坐在瀛台,聽候太后的旨意。
且說這天清晨,太後傳旨臨朝。
殿上鐘鼓齊鳴,滿漢大臣紛紛入朝,猛見上面坐的不是德宗皇上,卻換了西太后了,不覺齊齊地吃了一驚。
正在摸不著頭腦,只見西太后滿臉怒氣,厲聲問道 :“皇上寵用康有為等,私下詔書叫袁世凱秘密謀俺,你們眾臣可曾知道沒有?”這一問,嚇得滿漢大臣各低著頭,一句也不敢回奏;西太后便冷笑了一聲道 :“虧你們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卻都是這般屍位其職,連如此的大事也沒有得知,真是枉受爵祿之榮。
將來怕咱們的江山給人佔去了,你們也不曾覺察呢 。
”眾臣聽了西太后的責詰,都默默不語的,十分慚愧。
正在這當兒,恰巧剛毅入奏搜捕康黨事已了:主腦康有為、梁啟超二人已聞風逃脫,只有譚嗣同、楊深秀、林旭、楊銳、劉光第、康廣仁等六人就獲。
西太后見奏,傳旨將六人綁赴西市斬首。
剛毅領旨,即傳侍衛等擁著六人望西市去了。
可憐這六人便是世傳的“六君子 ”。
這真是:功名未遂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後人有詞嘆那六君子道: 滿清至斯國運剝,牝雞司晨家之索。
曩昔武后是前車,婦人當國亡此祚。
窮奢極欲世所稀。
一朝平地風波起。
車馬連夜馳入宮,警騎傳呼出禁中。
昨夜猶草討賊檄,今朝成就冤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