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咸豐帝一人在園中閑走,從“尋雲榭”繞過“貽蘭亭”後面,只聽得亭前一片鶯嗔燕吒的聲音,接著又是嬌聲喝打。
皇帝悄悄地踅向亭前去,只見亭前草地上一群宮女圍著,從人叢里望去,只見兩個漢裝妃子揪住了在草地上打架。
一個瘦小的被一個長大的按在地下,只見她擎著兩隻小腳兒亂登; 那高大的妃子,一幅石榴裙兒浸在草地上一汪水裡,正扭結不開的時候。
皇帝看了也發笑,忙推開眾人,上去親自扶她們起來;她兩人還各自低著脖子揪住雲鬢不肯放手。
皇帝看時,認識一個是杏花春,一個便是牡丹春。
兩旁的宮女齊聲喊道 :“萬歲爺來了!還不放手嗎?”她兩人聽得了,才放了手。
看她們雲鬢蓬鬆,嬌喘噓噓,皇帝問 :“為什麼事?”牡丹春一邊喘著氣,一邊奏說 :“杏花春賭輸了錢,只是抵賴不還 。
”皇帝問杏花春 :“輸了多少錢?”杏花春回奏說 :“一共輸欠六千多兩銀子 。
”皇帝聽了,不覺一笑,說道 :“朕替你還了罷。
不用鬧了,快陪朕吃酒去 。
”牡丹春聽了不服氣,把粉頸兒一側,小嘴兒一撇,說道 :“顯見杏花春是佛爺寵愛的,佛爺替她賠賭帳,一賠便是六千兩。
俺們是趕不上,怪不得一個子也不見賞下來 。
”皇帝看牡丹春這種嬌嗔模樣,不覺哈哈大笑起來,忙說道 :“朕賞你,朕賞你。
也賞你六千兩銀子,如何? ”其他妃嬪一聽說皇帝有賞,便齊聲鼓噪起來,你也要賞,我也要賞,皇帝統統答應。
每一位妃嬪賞三千兩,每一個宮女賞銀三百兩,頓時一片嬌聲說 :“謝萬歲爺賞 !”咸豐帝聽了很快活,一手搭住杏花春的肩頭,一手搭住牡丹春的肩頭,後面跟著一群妃嬪宮女,迤邐向雲錦墅正屋走來,便在屋中開懷暢飲。
當夜牡丹春和杏花春兩人同被召幸。
從此以後,杏花春開了例規,凡是自己輸了錢,總求皇帝代還賭帳。
那班妃嬪見有皇帝代還帳,便索興大家串通了騙她的錢。
後來杏花春的私房錢越積越多,竟積到十萬多銀子;卻悄悄叫太監拿出宮去,交給她主母布政使太太替她存放生息。
那銀子利上滾利,一天天多起來了。
杏花春怕她主母起黑心謀吞她的銀子,便打發太監去對她主母說,要她主母出一張憑據。
她主母聽了,十分生氣,立刻要把銀子退回宮去還她。
杏花春 害怕起來,情願拿一萬兩銀子孝敬主母;主母不肯收。
杏花春無法可想,便在皇帝跟前替侍郎的兒子說了,賞他一個小京官才罷。
後來八國聯軍打進京城來,西太后趁忙亂的時候,叫太監暗地裡去把杏花春勒死了,把她的錢統統拿了去。
這都是后話。
如今再說那“陀羅春”進宮時候悲慘的情形。
皇帝得了杏花春、牡丹春、海棠春三個美人以後,立意要再去找一個美人來湊成四春。
有一天,皇帝喬裝打扮作客商模樣,出宜武門閑玩去。
走過金鎖橋下,遠遠看見對岸一個女孩子在河埠洗衣服,那面貌長得十分美的。
急過橋去看時,那女孩兒已走進一座黑漆大門裡面去了。
皇帝在門外守了一會,不見她出來。
當日回宮去便吩咐崔總管,明天多帶幾個侍衛,到她家打聽去。
那總管奉了聖旨,第二天趕到金鎖橋,先在她四鄰探問,才知道這家姓李,家中只母女二人,母親是個寡婦,女兒今年十七歲了。
崔總管聽說都是女流之輩,量來總是容易到手的。
便去金店裡兌了一千兩銀子,分開裝在四隻紅盤裡,叫四個侍衛捧著。
崔總管前面領著,射門進去,把銀子擱在廳屋裡,把來意說明了。
那寡婦聽了,一口拒絕,說道 :“俺女兒說了婆家了;便是沒有婆家,也不願葬送她到深宮裡去。
誰稀罕你的銀子來!快拿出去!雖說是皇帝家裡,也要講個理,怎麼可以強逼良家女子做這下賤事體?快回去!你若不出去,俺便到提督衙門告狀去。
”崔總管聽了不覺大怒,說道 :“量你一個婦人,怎能跳出俺家萬歲爺的手掌!俺如今且去,在這十小時內,管叫你家破人亡 。
”那寡婦聽了,正要說話,還是女兒走來,把母親拉進屋子去。
直待崔總管去遠了,她女兒對母親說道 :“孩子聽說當今皇上是個色中餓鬼。
那班強徒雖暫回宮去,便要再來。
孩子若不避開,便要遭他們的毒手。
孩子不如暫時避到姨母家中去。
”她母親聽了女兒的話,便把女兒送去姨母家中藏著。
到了傍晚時候,那崔總管果然帶了十數個侍衛氣勢洶洶地打進門來。
原打算搶劫她女兒的,後來在四處一搜,搜不出她女兒,便揪住了這寡婦,在大街上走去。
消息傳到她女兒耳朵里,便要挺身出去救她母親。
後來被她姨母攔住,說道 :“你這一出去,便是自投羅網了。
他們便拿你母親恐嚇著罷了。
照我的意思,不如趁此機會找你女婿去。
你兩口子立刻成了親,拉著你女婿一塊兒求統領老爺。
那老爺見你是有夫之婦,便也無法可想。
便是當今皇上,也不好意思硬拆散你們夫妻的 。
” 女孩兒到了此時也顧不得了,只得托姨母找媒人到婆婆家說去。
誰知她那女婿已在兩年前到南邊去,還不曾回來,生列未卜呢!女孩兒聽了這番話,認為自己命苦,悲切切地哭了一場。
到半夜時分,解下腰帶,向床上上吊尋死,被她姨母知道,從床上救活過來。
姨母怕鬧出人命來,將來宮裡向她要人脫不了干係,便勸女孩兒自己投到尼庵里去。
李小姐也依從了她姨母的話。
她母親原認識一個尼姑名叫月真,是這裡西山上白衣庵中主持。
那月真向她問起,才知道她母親被宮裡捉去,皇帝要把李小姐娶進宮去。
聽了又可憐又可怕。
李小姐要立刻剃下頭髮來,後來還是月真勸住,說道 :“你既到了庵里,那官家也決不敢到來搜查,況且你那女婿生死未卜,你若剃了頭髮,倘然你女婿回來了,叫你如何對答?你既是借我們這佛地來避避難的,盡可以帶髮修行。
待你母親放出來了,你家女婿回來以後,再和他們商量去。
他們許你落髮,你便落髮 。
”小姐聽了她一番勸說,便也依了她,暫時帶髮修行。
跟著那老尼晨鐘暮鼓、清磐紅魚,度她寂寞的生涯。
宮裡天天搜尋李小姐,兀自不肯罷手。
他們打聽得李小姐 躲在她姨母家裡,也曾到那姨母家裡去搜尋過。
尋不到李小姐的蹤跡,便連她姨母也捉去監里關著,天天拷問。
可憐那李家寡婦年紀也大了,在牢監里挨凍受餓,肚子里又氣,身上又受著刑罰,莫說是一個老年婦人,便是強壯少年,也要給他們磨死了。
果然不到幾天,那李寡婦便死在監里。
宮裡明欺李家沒有人,便給她一口薄板棺材裝著屍身,抬去義冢地埋下。
那姨母卻因他姨丈上下花錢,便放了出來。
李小姐住在庵里卻一點也不知道。
直待她姨母從牢監里放出來,悄悄到庵里去告訴這一番傷心事,直把這位李小姐哭得死去活來。
她口口聲聲說母親的性命是被她害死的,如今願跟母親一塊兒死去。
她終日尋死覓活,那月真和庵中的眾位師太晝夜提防。
李小姐看看死不得,便另打了一條主意,求著月真說,自己的命已苦到極地,求師父准她落髮苦修。
月真看她心態虔誠,便也答應她,揀了一個好日子,給她剃度。
到了那日,佛座前香花供養著,李小姐跪在當地,有兩上年長的女尼上來,把她頭髮打開,分兩股梳著,披在兩旁。
月真上來,念過一卷經,那女尼拿起快剪,颼颼地剪下去。
那李小姐的眼淚到了此時也不覺撲簌簌地落下來。
頭髮剪去,留一圈項發披上袈裟;月真給她一串牟尼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