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宮廷艷史 - 第112節

嘉慶皇后便是喜塔臘氏,當時皇后拜過太上皇的壽,太上皇便親自將孝賢皇后遺留下來的帽珠和朝珠賞給喜塔臘后,又把許多珍寶賞給各皇子福晉。
這時只有那春阿妃還活著,陪坐在一旁;太上皇見了春阿妃,想起從前少年時候許多風流韻事,便忍不住傷心起來。
乾隆正凄涼的時候,忽然外面太監捧進一個小楠木盒子來,說是兩廣總督福文襄孝敬太上皇的小玩意兒。
嘉慶帝看了,不知是什麼東西,忙吩咐太監打開盒子。
一看,原來裡面一座小屋子,屋子中間擱著一座小屏風,屏風前面有一張書桌,桌上筆墨紙硯都擺設齊全;盒子後面安著一個小機括,把那機括輕輕一轉,忽然屏風後面轉出一個西洋女孩兒來。
先走在屋檐口,向外行過三跪九叩首禮,轉身過去,站在書桌前面;慢慢地拂著桌子,又注水在硯池裡,磨著墨,從書架上取下一幅硃砂箋來鋪在桌上。
這時三一個碧眼紅髯的人從屏后出來,手裡拿著筆,蘸著墨,在紙上寫“萬壽無疆”四個字;接著,第二行又寫“萬壽無疆”四個滿字。
寫完了,那機括也停住了,盒子里的人也不動了。
太上皇看了,十分歡喜,忙吩咐賞福文襄十萬兩銀子;又御筆寫一個“壽”字,下面注著“十全老人”的款字,一併賞給了福文襄。
 那福文襄雖得了太上皇的賞賜,但因為造這個小玩意兒花去的銀子也不下十萬,裡面還送了一個人的性命。
原來造這個玩意的人是福文襄的一個心腹隨從,他知道總督打算送太上皇一件出色的壽禮,那親隨原有小聰明的,他早在半年以前,天天爬在屋頂上,拿一匹布緊緊地扎住他自己的頭想著。
今天想,明天想,居然被他想出這巧妙的玩意來。
他關著門,細細地造成了,便去獻給總督看。
福文襄看了十分稱讚;看那萬壽無疆四個字,只有漢字,怕太上皇看了不喜歡,又吩咐那親隨加上滿字。
那親隨又爬上屋去,想了二十多天,便給他想通了機括,加上滿字。
福文襄也十分歡喜,便賞他二萬銀子。
那親隨雖得了銀子,一時里卻把他的聰明用盡,從此便痴痴獃呆的,回家去不上兩個月,便一病死了。
這裡福文襄特打發人把這玩意兒送進京去。
第一道關口逃不過那和珅的手,花了五萬銀子,才替他送進宮去。
誰知那寧壽宮總管太監又向他要錢,說:倘然不給錢,那機括走到‘萬壽無’第三個字上停住了,那時太上皇動了氣,俺卻不管。
福文襄聽了害怕,便也送他三萬銀子。
這種情形,嘉慶帝統統知道,他早已要著手查辦和珅了,只因礙著太上皇的面子,只得暫時忍著氣。
但他因為從前和珅遞過如意,便也嫌惡如意這種東西。
滿洲風俗,凡是過年過節,一班王公大臣都要遞一柄如意,算祝頌他一生如意的意思。
到了嘉慶帝手裡,便特意下旨,禁止遞如意的禮節。
他諭旨里有兩句道 :“諸臣以為如意,在朕觀之,轉不如意 。
”那文武百官接了這個諭旨,見皇上痛恨如意,大家弄得莫名其妙,只得奉旨免了這個禮節。
有許多善於奉迎的大臣,還上奏章稱頌皇上崇尚儉德;獨有那劉相國知道嘉慶帝的心事。
因此,嘉慶帝便重用劉相國,有事便和劉相國商量。
到這時,和珅才慢慢地有點覺悟嘉慶帝和他不對了,他想, 如今仗著太上皇的勢力,諒皇上也沒奈我何;將來太上皇過世,俺便辭官不做。
因此,他常常進宮去伺候著太上皇,那太上皇也非他不可。
裡面有個春阿妃,外面一個和珅,終日陪伴著乾隆帝。
那乾隆帝年紀也大了,沒有精力遊玩,便十分相信喇嘛的經咒,常常盤著腿兒坐在炕上,默念著經咒。
嘉慶帝每天早朝回宮來,便到太上皇宮裡去商量朝政。
乾隆帝向南坐著,嘉慶帝向西坐著,和珅也站在一旁參議大事。
有一天,他三人正商議的時候,忽然乾隆帝盤腿合眼坐在炕上不作聲了。
嘉慶帝看了,也不敢說話。
停了半晌,便見太上皇的嘴一開一閉地動著,慢慢地喉嚨里有聲音,說出話來。
嘉慶帝留心聽時,卻一句也聽不出來,只見他喃喃地念著,半晌半晌,忽聽太上皇大聲喝道 :“什麼人?”和珅在一旁忙跪下來回奏道 :“高天德,苟文明 。
”接著太上皇又喃喃吶吶地念了一陣,把手一揮,叫嘉慶帝出去。
嘉慶帝只得退出來。
但是,太上皇這種古怪形狀,嘉慶帝看在眼裡,心下十分疑惑,問又不好問得。
到第二天,悄悄去問劉相國,劉相國也說不知。
後來嘉慶帝忍不住了,在沒人的時候去問和珅。
和珅說道 :“這是喇嘛教的密咒,凡是在念咒的時候,有人喊著名字,那被喊的人便要立刻死去。
如今外面正鬧著白蓮教,臣知道太上皇要咒死那白蓮教的首領;所以太上皇問什麼人時,臣便把那白蓮教兩個首領的名字回奏上去 。
”嘉慶帝聽了,心中也是害怕,想這和珅也懂得咒語,這種奸臣不可不除,因此心中越發容不得和珅。
要知和珅日後如何結局,且聽下回分解。
第五十三回奇珍異寶和珅抄家 擎石蹋樹成得獻技 卻說乾隆帝一部《十全大武功記》才得編纂成功,接著那白蓮教徒又大鬧起來。
湖北地方的荊州、枝江、宣都一帶接連失陷,宜昌、長樂許多地方的白蓮教徒也響應起來。
那告急的文書,雪片也似地送進京來。
嘉慶帝看了,心中也著了忙。
這時福安康已死,和琳也染上了瘴毒,死在苗族地方;將軍明亮又征苗未回,一時沒有能征慣戰的大將。
打聽得白蓮教匪裡面有三個頭目:一個名劉之協,一個名姚之富,一個是女匪、齊林的妻子王氏,都是十分兇狠。
他們趁著湖北官兵征苗未回,便乘勢攻進襄、鄖、荊、宜、施五府,勢焰十分兇猛。
那地方上的統兵官都是和珅的私黨,暗地裡受了和相國的密意,平日把軍情隱匿不報,常常誑奏殺賊數萬,冒功領賞。
直到後來,大局糜爛,不可收拾,才到京中去告急。
這種情形,嘉慶帝打聽得明明白白,一面暗暗地記入和珅罪狀里,一面下旨:著兩湖總督畢沅、待衛舒亮統帶兵隊,剿辦荊門、宜昌一路匪黨;湖北巡撫惠齡、總兵富志那,剿辦荊州江南一路匪黨;著都統永保、將軍恆瑞,剿辦襄陽一路匪黨;著提督鄂輝、陝甘總督宜綿,剿辦川陽一路匪黨。
又調回明亮的征苗兵,防堵川陝一帶。
那班教徒被官兵殺得東奔西逃。
後來又有四川教徒王三槐、冷天祿一班都響應起來,把湖北教徒迎進四川去,稱為川教, 十分猖獗,官兵聽了他也害怕。
那匪禍又從四川蔓延到陝西省。
嘉慶帝在宮中一日數驚,日夜和大臣們商量剿撫的辦法;便是那太上皇,也因為白蓮教的事體,急得他寢食不安。
後來方得南充地方一個知縣官,名叫劉清的,思威並用,把那班白蓮教徒漸漸地收服下來。
但是,太上皇到底是年高的人,吃不得驚嚇,在正月初一這一天,死在乾清宮裡。
這邊太上皇一死,便有一班九卿科道紛紛奏參大學士和珅貪贓枉法、弄權舞弊等種種大逆不道的罪。
內中要算監察御史廣興、吏部給事中王懷祖參得最是厲害,說和珅有大逆之罪十,有可死之罪十六。
真是一字一刀,罵得他體無完膚,嘉慶帝共收到參折六十八扣,勃然大怒,立刻下旨:命成親王、儀親王帶御林軍去捉拿和珅;怕路上有人劫奪,又派御前侍衛勇士阿蘭保沿路保護,把個和珅直拖進刑部大堂。
上諭派劉相國、董中堂、八王爺、七駙馬用嚴刑審問。
和珅熬刑不過,只得一一招認。
劉相國吩咐釘上鐐銬,收在大牢里,一面把審問情形詳細呈奏上去。
嘉慶帝看了奏章,便把劉相國召進宮去,商量查辦的事體。
劉相國奏稱:似這般貪贓專權、大逆枉法的奸臣,理宜從嚴究辦。
嘉慶帝便下旨,派十一王爺去查抄和珅的住宅,派二皇子綿寧查抄和珅別墅。
那兩位王爺奉了聖旨,怎敢怠慢,立刻帶同番役人等,如狼似虎地分頭查抄去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