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宮廷艷史 - 第104節

第四天夜晚,汪如龍在樗園裡照料正書記亂的時候,忽然內急起來,他便走到一個靜冷的牆角里小解去,正在這個當兒,見他那小廝悄悄地從身後走來;汪如龍見是親信,便也不去防備他。
不料那小廝走到汪如龍身旁,舉起尖刀向他主人頸上狠命地一刺;只聽得“啊喲”一聲,汪如龍倒在地上死了。
那小廝正要轉身逃時,早巳驚動了園中一班侍衛,四面趕來,抓住 這個兇手。
要知那小廝為什麼要刺死他的主人,且聽下回分解。
第四十八迴文字奇冤冢中戮屍 姊妹絕艷水底定情 卻說那小廝刺死汪如龍后正打算逃走,吃那班侍衛四面攔住,脫身不得,只見他回手擎著尖刀,向自己胸口去刺,低低地喚了一聲“父親 !”便也瞪著眼死去了,侍衛們忙上去拔去那尖刀,解開衣襟,忽然露出那一抹酥胸和兩個高聳白嫩的乳頭來。
大家看了詫異,揭去他的帽子,便露出一頭雲髻來;脫去她的靴子,露出兩隻紅菱似的小腳來,刺客並非小廝,卻是一個絕色的少女,侍衛們不敢怠慢,一面去稟報侍衛長,一面去通報汪如龍家裡。
汪如龍的夫人趕來一看,認識這女刺客便是那小梅。
她身上穿著小廝的衣服.那小廝卻不知到什麼地方去了。
又在小梅衣袋裡搜出一張冤單來:上面寫著和珅如何誣害亢家,她父親余大海又如何替亢家報仇,汪如龍又如何強姦她自己,如何賣去她父親的性命。
她如今刺死汪如龍,一來為父親報仇,二來為自己雪恨。
一張紙上,原原本本寫著蠅頭楷;又說和珅貪贓枉法,是一個誤國奸臣,求皇上立刻拿他正法。
那班侍衛都是和珅的心腹,見了這張冤單,早給他銷毀了。
卻謊奏皇上說 :“這刺客手拿尖刀,闖到御樓下面,東張西望,原想行刺皇上,給汪如龍眼快看見了,上去攔捉,那刺客便將汪如龍刺死。
乾隆帝聽了臣下這一番謊奏,信以為真,便下旨追贈汪如龍頭品頂戴,派梁詩正代皇上到他家去御祭,又給他 治喪費一萬兩。
皇帝自從出了這樁案件以後,便處處留心,並且懷疑那倩霞、絳霞和那十個妓女都不懷好意,便連夜打發她們出園去;一面調集扈從人馬,日夜在園外巡邏。
那倩霞和絳霞姊妹兩人,正得皇上的寵幸,忽然見要打發她們出園去,不知皇上是什麼意思,還和皇上撒痴撒嬌地依戀著不肯出去。
後來皇上哄她說 :“迴鑾的時候帶你們進京去 。
”又問她們 :“家住在什麼地方?”倩霞回奏說 :“我姊姊的妝閣在河樓上,樓下種著一株高大柳樹的便是 。
”皇帝吩咐她:你兩人打聽得朕迴鑾過揚州的時候,快在樓上點一盞紅燈,朕便打發人來取你姊妹兩人進京,她姊妹兩人聽了皇上的回話,十分歡喜,便真的去住在河樓上,天天守著。
乾隆帝因常常遇到刺客,疑心人民還存滿漢的意見,要刺死滿清皇帝,替漢人報仇。
他想:這報仇的思想都是讀書人鼓吹出來的;如今朕欲查驗民心的向背,須先從讀書人身上下手。
便下詔,凡御駕經過的地方,許沿途讀書的士子把他的詩文著作獻上來,由皇上過目;做得好的,賞他銀錢,十分好的,又賞他官銜。
這個旨意下去,那班士子妄想名利,便大家搶著獻詩獻文;皇帝分派給幾個文字侍從大臣察看。
雖說沒有文章,卻也沒有悖逆的句子。
這時江陰地方有一個姓繆的老名士,他因功名失意,在家中著了一部小說,名叫《野叟曝言》。
他自仗多才,書上天文地理兵農禮樂曆數音律,沒有一種學問不講。
書中的主人便是他自己的化身,說那西湖殺龍的一段,頗有自命不凡的氣概。
說到那李又全、春娘一段,又是十分的淫穢。
姓繆的有一個女兒,名叫蘅娘,知書識字,十分聰明。
她見父親著的書裡面有許多犯忌的地方,又描寫淫穢,必遭毀禁,常常勸著她父親。
無奈這姓繆的高自期許,他逼著女兒,把這部《野叟曝言》用 恭楷抄寫,裝璜成一百本,藏在一隻小箱子里,打算候乾隆駕過路的時候,把這部書獻上去。
平日見了親友,也拿出這書本給親友觀看,誇耀他自己的博學。
他親友中有一個金蘭甫,原也是一個讀書少年,家中富有錢財,見蘅娘面貌美麗,幾次托媒人到繆家去求婚。
這姓繆的嫌蘭甫舉動輕佻,便一口回絕他。
蘭甫含恨在心,蘭甫的叔叔金藕舫,也因田地糾葛的事體,和姓繆的打過官司。
因此他兩家互不相容。
如今打聽得姓繆的有這一部書,蘭甫也曾到繆家去讀過一遍,見上面有許多觸犯忌諱的話,便悄悄地去到江陰府衙門裡去告密。
那知府原得到內廷的密旨,專搜查這種叛逆的著作,如今見蘭甫來告密,便親自去拜望那姓繆的。
這姓繆的不知他們是計,又拿出那部《野叟曝言》來給知府看。
知府見上面有許多誇大的說話,那殺龍一段,顯系是殺皇帝的意思。
當下假作稱讚幾句,又慫恿他定要獻與皇上,定可得皇上的獎賞。
姓繆的聽了,便十分得意。
到了聖駕過江陰的這一天,他便穿著袍褂,手中捧著書匣子,恭恭敬敬地跪在岸帝獻稿。
那江陰知府早已預備下了,只須御舟上說一聲“拿下 ”,他便動手。
誰知待這部《野叟曝言》送上御舟上看時,打開書箱,裡面藏著一百本白紙本兒,上面一個字也沒有。
皇帝看了詫異,傳話出去問他什麼意思,那姓繆的見他的書忽然變了白紙,也嚇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皇帝認做他是個獃子,便傳旨申斥了幾句,也便放他回去了。
那金蘭甫和江陰知府枉費了一場心計,依舊是抓不著姓繆的把柄。
這姓繆的也因為一生心血都在這部書上,如今一個字也不留,叫他如何不傷心?他在家中便長吁短嘆。
卻不知道,他那部書早已被他女兒偷出,裝在小缸里,悄悄地拿去後園埋在地下了;卻拿白紙照樣地裝釘成一部假的書,藏在書箱里。
這也是使她父親免罪的法子。
後來直到姓繆的死過以後,蘅娘嫁了 丈夫,才悄悄地又把這部《野叟曝言》掘出來,藏在家裡,直到現在。
這都是后話。
如今再說乾隆帝因防漢人反叛,有意興文字之獄;當時到底被他找出兩樁案件來,一樁是《黑牡丹》詩,一樁是《一柱樓詩稿》。
那黑牡丹詩原是大學士沈德潛著的。
那沈德潛,名歸愚,做得一手好詩。
乾隆帝自命是文學士,常常和臣下和詩作文,只因他詩文根底很淺,做出來總不十分討巧,只怕給臣下見笑;便請兩位大臣在他身旁,常常叫他們捉刀——一個是紀曉嵐,專代皇上做文章的;一個便是沈歸愚,專代皇上做詩詞的。
後來沈歸愚死了,便由梁詩正代作。
那沈歸愚因皇帝看重他,他在皇帝跟前常常露出驕傲的樣子來;皇帝因為諸事要仰仗他,便不和他計較,反格外敬重他,沈歸愚六十歲時還是一個秀才,到七十歲時,便拜作宰相。
到八十歲時,予告還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