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國的黃昏 - 第113節

數土人一起扎進密林,看到林中已經堆起了一簇簇的壘石,而火炮便藏在這些壘石之後,甚至有幾名大膽的火槍手,肆無忌憚地腳踩在巨石上,居高臨下地射擊。
"哎!小殿下,你回來!"劉裕鳩定睛一看,殺上去的正是李容發,放聲大喊,但對方卻彷彿什麼也沒聽到,急著他一跺腳,也舉刀跟在後面沖了上去。
李容發僅帶著不滿百人,終於殺到了石磊之下,二話不說,丟下手中的木筏,抄起撓鉤便往上捅去。
撓鉤勾住了站在壘石上楚勇的腳踝,將他們一個個硬生生地拖了下來,滾在地上。
還沒等這些人反應過來,隨後跟進的陳承琦揚起長矛,對著那些楚勇便是一頓亂戳,霎時間便將那些人戳成了篩子。
李容發等人來不及更換兵器,又用撓鉤對準壘石的縫裡捅了進去。
頓時,巨 石之後傳來一片楚勇的呱呱亂叫,炮兵們已是亂成了一團。
劉裕鳩、劉慶漢等人唯恐忠王之後有失,帶著人馬已經衝到了近前,人潮有如驚濤駭浪,一下子被湮過了楚勇的陣地,隨著一道道的咔嚓聲,太平軍如砍瓜切菜般屠殺著楚勇。
浮橋的道路終於被疏通,洪仁軒、洪宣嬌護著幼天王上了東岸。
此時他們已經踏入了浙省境內,回頭再看西岸,炮聲也漸漸弱了下去,太平軍的杏黃旗在濃煙中也變得越來越稀少,留在那裡阻截劉典等部的首王范汝增想必已是無法脫身,凶多吉少。
雖然突破了東岸的封鎖,但劉明珍、王德榜等人的大隊人馬正在火速朝此處集結,擺在太平軍面前的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洪仁軒騎在馬上催促著大軍趕緊開拔。
隨著一聲巨響,江上的浮橋被炸成兩段。
當然這不是楚勇們王的,而是太平軍自己將它炸毀了,想必這樣一來,多少能夠阻擋一下劉典和黃少春等人追擊的步伐,只是也徹底斷絕了首王范汝增的歸路。
出了皖省,進入浙江,前頭不過百餘里地,便是杭州。
曾是太平天國管轄的杭州府城,如今已經落到了浙閩總督左宗棠的手裡,正如洪仁軒所見,此處也非久留之地,需儘快南下,才能早日與小康王和侍王合併。
當年忠王李秀成橫掃蘇杭,兵鋒所指,莫不披靡,而今的太平軍,早已沒了攻城拔寨的心氣,別說是城高池深的杭州府,就連見了嚴州、壽昌等地,也不得不饒著走。
一路走來,章王、堵王、首王,死的死,散的散,再也經不起兇狠慘烈的正面交鋒了。
恰在這時,天空中又飄起了細雨。
太平軍將士冒雨急行,不敢去攻打嚴州府,只能暫時在威坪落腳。
沒想到大家剛開始埋鍋造飯,身後又是一聲炮響,數萬楚勇掩殺而來。
殿後的偕王譚體元和譚乾元、譚慶元三人首當其衝,迎面和楚勇撞上。
頓時,喊殺聲又響成了一片,目光所及之處,皆是血肉橫飛,慘不忍睹。
原來,炸毀的浮橋絲毫也阻擋不住劉典和黃少春的腳步,緊跟在太平軍之後渡江,和東岸的劉明珍、王德榜等人合兵一處,掩殺而來。
如此一來,楚勇的氣勢更甚,更挾白牛橋得勝之餘威,馬不停蹄,誓要將幼天王的殘補撲殺在浙省境內。
洪天貴福也不知敵軍究竟來了幾千幾萬,和當時在湖熟時的幼西王一般,嚇得幾乎尿了褲子,顧不上拼著性命跟隨自己的部下,翻身上馬,落荒而逃。
"陛下!陛下!"洪仁軒和洪宣嬌同時大喊,"切不可自亂了陣腳!"可幼天王彷彿沒聽見他們的話,撒馬就沖開了人群,逃得不知蹤影,反倒是將鐵桶般護在他四周的聖兵撞出一道缺口來。
"這可如何是好?"洪仁玕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挽著馬韁在原地不停地打轉。
他想追上去保護幼天王,可是眼前的中軍大陣已是一片亂象,人馬自相踐踏不說,許多人都已經丟了槍矛,一窩蜂般的作鳥獸散了。
他唯恐自己戰馬馳騁時傷到了兄弟,是進是退,舉棋不定。
洪宣嬌也是分身乏術,她是親眼見證湖熟之役的,幼西王一跑,剩下的幼王都跟著他到處亂撞,最終無一例外,被清妖一網打盡。
現在的情況比湖熟時更糟,跑的可是幼天王,他一亂,麾下的將士哪裡還有打仗的心思?一方面,洪宣嬌也想追上去,可另一方面,她又不得不留在這裡,穩住陣腳。
正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此時,忽見譚乾元、譚慶元兄弟二人灰頭土臉,滿身血污地跑了過來。
"站住!"洪仁玕見了,大喝一聲道,"你們二人不隨著偕王在後隊阻擊清妖,跑來這中軍作甚?"譚乾元抹了一把臉上的血跡道:"回王王殿下,我二人跟著大哥偕王殿下一道,剛要埋鍋,便見清妖殺了上來。
咱們三兄弟連飯都來不及扒拉上一口,便與清妖拼起命來。
殊不知,那清妖聲勢頗大,來者不計其數,炮火猛烈,前所未見,只一會兒工夫,便把我們兄弟三人的戰陣打得七零八落,我與慶元失去了大哥的消息,又見身邊的將士成片成片地倒下,料想繼續血戰,亦是於事無補,便帶著殘部退將下來!""孬種!"素來文質彬彬的洪仁玕聞言不禁火冒三丈,翻身從馬鞍上下來,一把揪住譚乾元的領子喝道,"沒有軍令,你怎能說撤便撤?你可知道,后隊崩潰,清妖主力便會直薄中軍!"他越說越氣,一把將譚乾元推在地上。
一旁的譚慶元見了,急忙將他二哥扶起,沒好氣地道:"王王殿下,我兄弟三人拼死拼活,與清妖大戰數土回合,雖敗,卻也是因為寡不敵眾。
更何況,我大哥此時還下落不明呢,你非但沒有一句中聽的話,為何還橫加指摘?""你! "洪仁玕更是氣得兩眼通紅,正要發威。
一旁的洪宣嬌急忙攔住了他,道:"哥,譚家兄弟二人說得也並非沒有道理! 這事,便交給我來處理便是!"見妹妹出面求情,洪仁玕的氣也就消了一半,拂袖走到一旁。
洪宣嬌對譚家兄弟道:"二位天將,我大軍自出湖州以來,先是寧國白牛橋大敗,再是渡江之時,又折損過半,今日之敗,實怪不得兩位。
你們且先帶著人馬下去休整,若有召喚,再來陣前聽候差遣便是!"兩人拱了拱手,話也不說,便帶人離開。
等到二人走遠,洪宣嬌又高聲喊道:"昭王、奉王何在?""末將在!"黃文英和黃朋厚答應一聲。
"你二人速率本部人馬,補上后隊的缺口,莫讓清妖大軍殺到中陣來!"" 憑什麼該我們堵王府的人去送死?"黃朋厚不服地將頭一擰道。
自從那次洪宣嬌壞了他與陳家小姐的好事之後,黃朋厚便一直對她記恨在心。
此番又見洪宣嬌頤指氣使,更是不服,"白牛橋之役,我叔父也陣亡沙場了,如今屍骨尚且留在白牛村姚姓人家的后牆下。
按理說,該是我部下去休整才是!"說實話,洪宣嬌本也不願指使黃朋厚,可是現在放眼軍中,還有誰能堪重用,只好不得已而用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